身為消費者,我們總認為,用最低價格買下商品,就是最精明的消費方式。
我們以為,用最少的金額,買下最大量的物品,就是最劃算。
一周前出席一場講座,從主講人人的分享中,才突然領悟,價格不能這么算。
在台灣長期推動公平貿易的徐文彥和余宛如,分享他們向各國的農民合作社購入農產品,在以合理價格收購之余,也確保環境和人的永續發展。
文彥也提到,一些企業盡管以便宜價格出售商品,但在制造過程中可能造成環境污染,至于使用的廉價材料也可能危害健康。
當我們花了較少的錢購得有關商品,以為賺到了,卻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失去了健康。
我們消費與否,決定了商家能不能繼續經營下去,所以我們應該精明消費,支持使用對環境較為友善的方式生產的農夫或商家。
若友善環境方式生產的產品,比那些罔顧環境與消費者安全及健康價格來得稍微高,我們也應該支持,因為環境與健康,也是我們付出的代價。
講座中也提及,在消費者普遍支持公平貿易咖啡的國家,如愛爾蘭及英國,一些連鎖咖啡館也100%使用公平貿易的咖啡豆,否則無法和其他咖啡館競爭。
然而,這些咖啡館在其他國家,如大馬卻未必這么做,因為在這裡,公平貿易的概念還很新,消費者買咖啡時不會想到這點。
在連鎖咖啡店不斷擴展業務至今,用心經營的獨立咖啡小店,可能因租金上漲等因素而不斷搬遷。
盡管連鎖咖啡店的營業時間可能較長,較方便,但我們應該謝謝,在喝咖啡之余,我們支持的是怎樣的一種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