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相逢‧寻觅另一种风貌 牵着小手进京去……
特约:许彩平
我想,有时我挺任性的,明明吉隆坡就可以学习华语,去年夏天,我却带着不到4岁的儿子远赴北京留学两个星期。两个星期不一定可以提高他的中文水平,但至少可以给他提供一个发音纯正、纯中文的语言环境。虽然说是“留学”,其实还是以玩乐为主。北京,中国人口中的帝都,烟霾严重、人口拥挤的大都市,除了长城、紫禁城、颐和园、水立方和鸟巢外,到底还有什么吸引之处?我来过北京多次,再去典型的旅游景点,对我来说也没有太多意义,而儿子又太小,难于了解北京丰富的内涵和文化。所以,我没什么旅游攻略,抱着平常心游走于京城的各个区域,随心所欲穿梭于胡同和大街小巷当中。
胡同游是北京的特色之一,我选了幽静的史家胡同,为的就是史家胡同博物馆。名人曾入住过的四合院,改成博物馆后,供人免费参观。院子本身已具备号召力,最重要的是博物馆里有老北京的迷你模型屋,那是儿子的最爱。孩子个子小,这些小房子、小街道、小场景,让他们突然变成巨人,暂忘自己的渺小身躯。也许这就是儿子热衷于模型屋的原因。博物馆最有趣的地方,就是保存了胡同里的各种声音,其中留声机里发出老先生的叫卖声,深深地吸引了儿子,他一直在寻找老先生的藏身之处。
听说史家胡同博物馆里录制叫卖声的老先生,偶尔会出现在大栅栏,沿街当场演绎叫卖声,于是我带着儿子去那里寻找老先生的踪迹。翻新后的大栅栏虽然整齐干净,却多了商业味,少了老北京的味儿。虽然最后找不到老先生的身影,至少找到一些适合孩子的北京特色玩意儿。一串串鲜红的糖葫芦,和一个个捏面人的精彩绝活,对于第一次进京的小孩来说,可是一件新鲜事儿。他看上各种动物造型的手工麦芽棒棒糖,嚷着要买。做糖的老师傅让他亲自把糖老虎的肚子给吹胀后,再交到他的小手里。看着他吃麦芽糖时一副满足和得意的样子,我就知道这趟北京之行已值回票价。
无论是出租车、地铁、高铁、公交车、大巴、电动车、三轮车和摩哆三轮车,儿子几乎乘遍了京城里所有的交通工具。就连水上交通也在什刹海上尝试了。八月天的傍晚,并没让人热得汗流浃背,偶尔还有一阵凉风吹得我们心花怒放。我一边踩着船的踏板,一边欣赏湖面上的荷花,任由儿子操弄方向盘。他一会左拐一会右拐,玩得不亦乐乎。上岸后,我们在湖边的老房子吃了顿清淡的老北京私房菜。
北京之行的两个星期里,有十天是到当地的幼儿园和中国小孩一起相处和上课。刚到京城的第二天,幼儿园发来到郊区采摘桃子的郊游条子。我二话不说,马上回条参加。这可是难得的机会,别说儿子,就算是我,也没有采摘过任何水果,而且桃子是我的最爱。距离北京一小时车程的安龙采摘园,除了桃子,还种植了一些蔬菜,来自城里的孩子和我都大开眼界,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还长在土壤里的蔬菜和水果。儿子看着其他小朋友在锄地,他也拿起锄头,有样学样地干起活来。可惜当时他还不会“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段名句精华,不然,这是一个很好的实地教学机会。
在贫瘠的大地体验了农夫的辛勤,当然也要到文化气息浓郁的书斋略尝文人雅士的兴致。于是,我带儿子去海淀大学区的文化馆体验茶道、古琴和书法。文房四宝、古乐、茶香和汉服,虽然是初次接触国学,但对他将来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有很大的帮助。
男孩毕竟对交通工具较感兴趣,我们又怎能错过位于酒仙桥的铁道局博物馆?博物馆的展厅非常广阔,里面陈列了多列从1881年到1993年生产的火车,其中一辆“毛泽东号”的功勋火车上,还有毛主席在车厢里阅读地图的蜡像,正好及时给儿子说说他的故事。各种列车可以让人自由上下车,高耸的天花板、宽敞的通道,孩子在那里自在地奔走参观。这是儿子目前去过最好的博物馆之一。
牵着儿子的小手进京去,从他感兴趣的地方出发,我发掘和以往不一样的北京。哪怕我去过北京无数次,京城的另一种面貌,还是让我惊喜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