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副部長阿末馬斯蘭說,消費稅不是愚人節笑話,此話果然不假,消費稅在愚人節當天確實開跑了。
只是,副部長說錯了一點,不少商家還是在這一天,跟消費者開了愚人節玩笑。
不少商家被揭發“亂征稅”和“征錯稅”,其中一家知名便利店集團商品一律征6%消費稅,連報紙這民眾都知道沒征稅的商品都敢敢收稅,結果馬上在網絡上成了被炮轟對象,連執法當局都接獲投報。
大集團尚且如此,其他商家的混亂可想而知。
另一種更令人憤怒的行為是,明明沒有註冊消費稅,仍然明目張膽收消費稅,然后稅金很可能都進了自己口袋。
面子書在愚人節當天,幾乎都被消費稅洗版了,人人都上載收據,公開自己的消費,為被征收的消費稅大感無奈又憤怒。
畢竟,大事囤貨終非長久之計,日常生活遲早要面對消費稅。
消費稅落實首日,即在平常購物的超市,買些日常用品與蔬果類,依據平常消費方式,最后結賬時,哪些物品有無征消費稅一目瞭然,有征的物價上漲也在估計中,因此消費稅后的影響,是在賬單上多出了數令吉稅金。
數令吉多嗎?對一個可以買一杯十多令吉咖啡的人而言,這根本不算什么,對一個要張羅一家大小伙食費,生活捉襟見肘的家庭而言,數仙或數令吉稅金一個月累計下來,也是一筆開銷。
這種情況,特別是在茶餐室或嘛嘛店享用早餐,感覺最明顯。
無形無據漲價可怕
有形有據的征稅漲價其實不可怕,因為消費不消費決定在個人,可怕的在于無形無據的漲價。
在早市走一圈,樣樣物品突然都漲價了,老闆一臉苦對你說:GST嘛。到經濟飯店,原本就不經濟的飯菜也都漲價了,老闆也苦著臉對你說,GST嘛。
不管政府豁免了多少物品,不管執法人員怎么取締,都只能針對有形有據的商品,但是商家做生意的方式是“不虧兼怕輸”,這種無形無據的調漲,加上一句“GST嘛”,顧客也只能把苦水往肚裡吞。
政府征的GST,說是世界多國通行,算是相當公平的稅務,但對小老百姓而言,公不公平不知道,可鋪天蓋地無所不GST,就是最到位的感覺。
就像民國初年,督軍楊森在四川成都主政時開征糞捐,派軍警在城門堵截挑糞的農民,按挑征稅,氣得四川人送他一句話:“自古未聞糞有稅,于今惟有屁無捐。”
在這個“GST嘛”的時代,實是心有慼慼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