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韋地:真醫生假文青──上醫醫國
在台北沒出門時,就會在旅館看三立台灣台的本土劇。記得有一次看了看(到底是《世間情》、《意難忘》還是其他本土劇我忘了),突然出現以下對白:
“新市長剛上任,禁止任何議員關說,我看這事情不大好辦。”
覺得實在是太好笑太有梗了!柯文哲的威力強大到連本土劇都能滲透,事實上,自從柯文哲當選台北巿長之后,每天看台灣新聞最有趣的地方,就是看柯文哲當天又說了什麼。
比如說,當記者問柯文哲,關于他與鴻海郭台銘之間的爭辯時,柯文哲說等他氣消了再來談,記者又問他:怎樣才能消氣?
柯文哲回答:吃Beta blocker(一種能減緩心跳和降低血壓的藥)。
實在是太好笑。
柯文哲在台灣政壇的崛起,具有劃時代的象徵意義,或許醫者本身總帶有一種理想主義性格,很多醫生都想為社會做更多而不當醫生,去做別的事情,或革命,或寫文章,或從政。或許柯文哲的醫生身份,讓他更易成為一種新力量的投射。
而對醫生而言,或許我們的養成,造就我們很想為了別人去做些什麼的性格,所以往往在行醫一段時間之后,發現這世界除了人的身體健康,還有很多其他需要關心的事,所以,我們得在醫學之外又做些什麼,心裡才覺得踏實。
有趣的是,當一個醫生去做別的事情時,人們還是會特別強調他醫生的身份。之前到學校宣傳自己的書,或在面子書上被人提起時,人家都會介紹我是“醫生作家”。每次聽到這個稱呼,都覺得有趣,為什麼是“醫生作家”而不是“作家醫生”?馬華文壇其實早有“醫生作家”,(如果真要制定此一類別),如廖宏強學長,無論在醫在文都是我只能仰望的人。
最近,在草根書室也遇到一位很有趣的神人。他是一位台灣版的“醫生作家歌手博士教授”,台灣長大,在台灣的醫學院畢業,當了幾年精神科住院醫生后不當醫生了,去唸了牛津大學的歷史博士,現在在新加坡的醫學院當教授,教醫學人文,在台灣出過幾本書,和一張專輯。
因為他的介紹,我讀了這本施淑編的《賴和小說集》。他說,賴和就是台灣的魯迅。賴和生于1894年,卒于1943年,台灣彰化人,是一位西醫,因反日本殖民統治,曾入獄兩次。以白話漢文創作小說,被譽為台灣新文學之父。
或許因夾雜台語和日語的關係,賴和小說讀起來有種奇特的感覺,和其他中文小說很不同。內容多描述資本主義和殖民社會下人民的苦難,很多殘酷的現實面,在今日社會依然可見。
整本書最喜歡《蛇先生》這篇小說,說這個蛇先生幫人治病很靈,但因沒有醫生執照被告,而后有位西醫來問他秘方到底是什麼的故事。
讀賴和的小說,有很多感觸。
上醫醫國。這是一個多麼理想主義的境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