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人好攝(系列1).別為好照片害了牠們 與鳥共處宜遠攝
報導:蔡愛卿
馬來西亞地理形勢豐富,森林、草原、沼澤及紅樹林等地,是600種適合生活在熱帶環境的鳥類翱翔或棲息的地方。
許多人喜愛欣賞鳥類和拍攝鳥類,常到特定地點,以專業技巧拍攝下鳥兒美態。過程中儘管需要付出時間和無比耐心,甚至吃苦頭,但能攝下鳥兒美態和了解鳥兒生態,那種滿足感也是無法言喻的。
在馬來西亞,攝影師進入森林拍攝野生動物和鳥類,不受任何條例管制,也不必申請。人類的拍攝行為將如何影響這些動物的生活,完全靠個人自律。
檳城著名鳥類攝影師兼畫家朱明中,多年來拍攝過許多鳥類,漸漸地更明白“遠攝比近拍好”的道理。因為攝影師拍攝鳥兒等入侵牠們的生活,如果一味追求好照片,沒有站在鳥兒的立場考慮,拍攝行為對鳥兒來說就是一場災難。
動物循味破壞鳥巢
朱明中曾經喜歡拍攝鳥巢。不過他發現一個現象,就是一個鳥巢被拍過后,隔天他們再回去時,往往發現那個鳥巢不是不見,就是鳥蛋被吃。
原來,攝影師在森林裡發現他們要拍的鳥巢時,可能也有其他鳥或動物發現了,動物也可能循著人類的氣味找到鳥巢。當人類拍完照片離開,這些動物就來吃掉巢裡的蛋,甚至破壞整個巢。
發現這種情況后,朱明中就很少再拍鳥巢。他說,大鳥如老鷹的巢還是可以拍攝,因為攝影師可人站在數百呎外拍攝,是安全的距離。不過小型的鳥類,拍攝的距離是二十呎左右,屬于相當近的距離。
他說,有些鳥類相當小心謹慎,一旦人類碰了牠的巢,留下氣味后,從此牠就不會再回來。如果碰了巢中的蛋,一些鳥甚至放棄整巢的蛋,不再回來。
當然,並非所有鳥類都這么繁感。那些會到人類住家屋簷來造巢的鳥兒,就不怕人類去碰牠們的巢。可是攝影師拍攝的,通常都是森林裡的野鳥。如何與這些鳥和諧共處,絕對是一門學問。
他認為,真正的鳥類攝影師,會先了解鳥兒的習性,並且在對鳥兒安全的距離下拍攝。他們也熱衷于追尋不同鳥類,用鏡頭記錄野生鳥類的美。
尊重鳥類勿干擾
人類的靠近,對鳥兒來說是一種壓力。有時候攝影師並不只拍一次,連續幾天還會回去拍。人類頻頻出現讓鳥兒覺得沒有安全感,鳥媽媽會拚命餵幼鳥並強逼牠們學飛,好讓幼鳥早日離巢獨立。不過幼鳥根本還來不及長大,在這種情況下過早離巢,很容易就會死掉。
朱明中說,尤其當攝影師沒有使用偽裝帳篷時,對鳥兒來說壓力更大。拍攝大型鳥類可以不必使用偽裝帳篷,只需坐在車裡就可以拍到。一般上大型鳥類不怕車,攝影師可以開著車追蹤牠們。不過一旦下車,鳥兒很快就會飛走。
他認為,尊敬鳥類是拍鳥攝影師的重要守則。他的做法是只要拍到幾張滿意的照片就夠了,不要再去干擾鳥兒。可能有些人會一去再去,拍了數百張照片,效果並沒有很大差別,還隨時害了那隻鳥。
登山入林有禁忌
拍攝野生鳥類多年,朱明中有多次在深山裡過夜的經歷。這些年來倒是沒有遇到什么怪事,只是有一次與3位朋友在靠近宜力一帶登山時,曾發生離奇的迷路事件。
那次他們幾個朋友去登山,那條上山的路很簡單也很清楚,理應是不會迷路的。他們走到山頂后,在那裡逗留了好一會兒。當他們要下山時,卻發現找不到路了。
他說,下山的時間是中午,他們在森林裡走來走去,就是找不到路下山。他們試圖沿著山上小河的流向走下山,也很奇怪地走著走著就找不著路。一直走到黃昏,山裡都暗下來了,他們還走不下山。
結果幾個人只好在山上過了一夜。隔天繼續想辦法下山。幸好他們最后找到一條比較大的河流,沿著河流走,並在半路遇見前來搜尋他們的隊伍,終于平安回到了營地。
他說,他們常進山裡拍攝的人,一向都知道在山裡不可以亂講話,不可以做不敬的事等。也許那次在山上時,他們曾經隨意摘取植物來研究,無意中得罪了一些東西吧!
放生反害了鳥兒
鳥類是放生愛好者喜歡選擇的動物之一。不過在觀鳥多年的朱明忠眼裡,這些刻意為之的放生行為不但對鳥類沒有好處,反而將鳥兒送上死路。
他曾經親眼在檳城觀音亭看到信徒在放生鳥兒,而那些鳥就是生活在稻田的文鳥。信徒正在放生,邊上就有烏鴉在等著。等那些可憐的小文鳥一飛出籠子,馬上撲食。
他說,文鳥是田野鳥類的一種,他們根本無法在城市裡生存。即使沒被烏鴉吃掉,放生在城市后也很快會死。這樣的放生行為,等于將鳥兒去送死吧了。
有放生需求就有捕捉。他也常常在威省一帶的稻田間,看到人們用網子圍捕文鳥,以便賣給放生的人。他說,這種用網捕鳥的方式,除了捉到文鳥之外,常常連帶其他鳥類也一併入網。而有些鳥兒十分脆弱,一旦被網卡住,即使沒有受傷,也很快會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