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梨園影畫 潮劇的聲光色影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文創‧梨園影畫 潮劇的聲光色影

特約:張吉安
鄉音考古‧黑白造音



追溯到19世紀中葉,隨著船航來番,梨園戲班渡海南下登陸暹羅、馬來亞、新加坡、印尼等東南亞區域,為苦悶無依的新客搭台唱戲,抒發一闋無垠的鄉愁。經歷了二戰蹂躪之后,傳統戲班進駐新興的游藝場所,50年代初,馬新兩地的“戲樓”在應變與求存下,逐漸被西方聲光色影的電影入侵,順應香港影業大量生產粵劇電影的潮流,潮劇也踏上為期10年左右的影畫征途……

【火燒臨江樓】(潮劇電影‧ 1958)
演出:吳嬋貞‧姚麗珊‧汕頭三正順戲班

首部登陸東南亞的潮劇電影,當年豎起一面“首部局部彩色潮劇電影”的旗幟,尤其以粵劇電影充斥市場的馬新兩地來說,在潮劇戲迷的好奇驅使下,頓時開出了票房紅盤。曾聽外婆提起,這齣電影簡直風魔了潮州社群,就連一個亞羅士打的潮州商人,還將自己當年創辦的酒店命名為“臨江樓”。故事講述端陽節,一名蘇州書生王雙福在江邊觀賞賽龍舟,在臨江樓下吟詩作對,邂逅了樓上的相國千金張翠錦,兩人一見如故,翠錦拋贈事帕給雙福以為表記。不料,翠錦已許配給國舅陳從德,嫁期逼近,雙福唯有喬扮女裝私進相府,兩人私訂終生,卻被兄長張綱發現,后來為了成全兩人,設下火燒臨江樓的佈局,讓國舅以為雙福和翠錦雙雙葬身火海裡,現實中,兩人已遠走他鄉。



【火燒臨江樓】唱詞選段:

端陽一去已三朝,懷念佳人在通霄,數次追舟樓前去,卻只見樓空人渺,分明是一注深情透絲絹,非比那空谷無風樹亂搖,好教我萬縷愁絲理還繞,此情此景費推敲。姑母啊,細說原由,只因端陽觀龍舟,臨江樓下獨吟詠,驚動樓上小姐,贈我金環手帕詩一首,詩步原韻有深意,教為侄心猿意馬情難收。伏望姑母多寬宥,莫責我輕薄學風流,人非草木豈無情,怎禁得鳥鳴嚶嚶一聲聲,敬求姑母做我主,牽紅線牽紅線來玉成!

【蘇六娘】(潮劇電影‧ 1959)
演出:姚璇秋‧陳麗華‧陳馥閨

外婆有一句口頭禪“欲食好魚金針鯧,欲娶雅牡蘇六娘”反映了“蘇六娘”在潮州人心目中的美人胚子形象。其實在歷史上真有其人,她是明代揭陽荔浦村人,與當時的潮陽西臚人郭繼春譜出一段戀愛故事,后來衍成戲文搬上舞台。更有趣的,原劇本據考究是萬曆年間刻本,原刻本目前完好地儲存在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內。

在1959年,當時掛著史上第一部潮劇“全彩色”電影招牌,由潮劇名伶姚璇秋、陳麗華、蔡錦坤和陳馥閨擔綱演出,並於1960年登陸馬新兩地,也是繼《火燒臨江樓》之后,讓潮州人瘋狂追捧的電影。故事描述蘇六娘與表兄郭繼春,同室共硯,日久生情,其父為攀官親將女兒許配給楊子良,可是母親卻不甘心愛女遠嫁,奈何婚約已定。楊子良因催親被延后才上門討親,蘇六娘被迫夤夜投江,幸得丫鬟桃花與繼春及時趕到解救,並得到進伯相助,兩人出走他鄉結連理。電影中趣味橫生的一折《桃花過渡》,是觀眾當時最受落的情節,桃花與進伯在船上的唱和,因電影的效應,演變成馬新潮人在廟會最常見的折子戲。

【劉明珠】(潮劇電影‧1964)
演出:范澤華‧張長城

由香港鴻圖電影製片廠投資,上映前適逢中國文化大革命的猖狂時代,時興的一句“才子佳人下台”的口號,讓民間戲曲統統被狂踩。電影中飾演劉明珠的青衣伶人范澤華和飾演海瑞的老生演員張長城,也在這部電影之后封箱,被逼上樣板戲的紅色舞台。雖然中國關起了天門,電影渡海到東南亞上映后票房狂收,受落程度也讓上映場數超過兩年之久。

故事發生在明朝穆宗時,潮州總兵劉辰光奉召上京途中被奸王朱厚燔迫害致死,女兒劉明珠決意為父平反,進京途中遇上恩人海瑞相助,上朝查明真相,曲折離奇。原刻本以皇室的權勢角力為背景,批評當時的朝野正邪之爭,劃分了太后與皇帝代表的朝廷、朱厚燔為首的奸官,劉明珠則代表了受欺壓的百姓。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