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佩妮:你千薪,我萬苦
朝野國會議同聲同氣,在國會下議院漏夜為自己加薪,場面是難得一見的和諧。這與早前雙方為了2015年防範恐怖主義法案(POTA)、2015年煽動法令(修正)法案激辯的火藥味場面,當時同樣也是漏夜通過法案,形成強烈對比。
政治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真是句至理名言;只要有共同利益,原本站在敵對立場的人,態度也可以在數日內來個大轉變,彼此站在同一陣線。
其實,國會議員也是人,需要生活,很多議員為了服務人民,放棄高薪厚職成為全職政治人物,收入比之前工作的薪金低,也無怨言。
一個議員基薪才6000余令吉,在大城市內足以養家,卻難以支撐一個議員應盡責任的開銷。
曾有一名在全國頗有名氣的反對黨國會議員向我大吐苦水,指身為一名國會議員,要照顧至少3個州選區,民眾常常向他們求助各類事項,一個國議員需有數名助理才可以真正處理所有事務。
除了聘請助理的薪金,還要付服務中心營運費用、不時捐錢給華團和華小,議員的薪金根本不敷使用,需動用黨資金和本身家產;在野議員就常為國陣議員易獲政府撥款,能以撥款來處理選區內各活動和協助民眾表達不滿。
錯的時刻加薪
國會議員確是應該加薪以面對百物漲价時代,加薪之前,他們的薪金甚至比一名小學校長還低。不過,筆者卻不認同議員選擇于消費稅民怨沖天的此時,在國會通過2014年國會議員(薪酬)修正案,為自己加薪。
雖說這是數年前提呈的法案,但人民知道這個消息后,依然咽不下這口氣;怎么議員薪水大起,打工仔的薪水卻與物价大漲不成正比,議員不是應該與人民一起面對百物漲价痛苦、共同進退嗎?
看著議員老爺齊心成功為自己爭取加薪,而且漲幅驚人,打工仔都在想,如此倍數加薪的怎么不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