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霹靂頭條】醫藥分家(上篇)‧ 各界反應不一 醫藥分家是福是禍?
獨家報導 : 李嫣莉
獨家攝影 : 謝志明、李嫣莉
(怡保19日訊)醫藥分家,對國家醫療制度是福是禍?
爭論逾20年仍未實行的醫藥分家措施,曾于2008年嘗試在部分區域推行而最終不了了之,近期又引起醫療界業者激烈討論,雖然國會中沒提出此方案,但對于患者、醫療及福利制度都有著深遠的影響,更將影響許多慣于上私人診所求診的民眾。
醫藥分家的措施,代表私人醫藥界實行醫生祇負責診症和為病人開藥方,藥物則由藥劑師及配藥員配發。
本報走訪醫療界人士及民眾,發現雖然各界反應不一,但最大的顧慮仍是最基本實際的“便利”考量,擔心此舉將會“化簡為繁”,讓民眾在求診時面對許多不便,並造成多余的步驟。
改善現有醫療制度
受訪者受詢及在印度、英國及美國等國家皆已實行“醫藥分家”措施時,多對于這概念表示陌生,而曾在外國體驗過這醫療制度的人士,則意見不一。
其中,部分認為此舉可增強藥劑師的角色,進而改善現有的醫療制度,但也有人直指此措施讓其親身體驗在患病時,仍要奔波求診及購藥的辛勞。
剝奪醫生直接配藥權
在提高藥物安全方面,部分受訪者認為,醫藥分家終可讓藥劑師從多年的“邊緣狀態”走上我國醫療界的舞台,將其專業藥物知識學以致用,但有些民眾反認為若剝奪了醫生直接配藥權利,將直接削弱醫生“斷病用藥”的能力,進而影響病人康復的情況。
雙方陣營的醫療界受訪者對于外國實行“醫藥分家”的立場,也是相持不下,一些認為外國醫療制度因此措施更完善,但也有反對者指他國醫療制度尚存不足之處,而我國與他國擁有不同的醫療及福利體制,此措施只為正常運作的醫療制度製造問題。
沒完整體制實行
★文德(馬來西亞普通醫生公會會員)
醫生對于醫藥分家的最大顧慮,是政府相關單位正草擬著一個醫藥法案,卻不讓醫療人士知道法案內容,並且也未諮詢行內人士。
國家如今沒有完整的醫療體制去實行醫藥分家,而本地藥劑師也未擁有足夠的專業成熟度。
像在美國這些本來實行著醫藥分家的國家,如今已約有20至30%走回醫生也可配藥的路線,這是因為法令並非硬性規定分工,但如今正草擬中的醫藥法案卻不肯透露細節,未免令人擔心。
一些支持醫藥分家的藥劑師,指醫藥分家可降低藥物價錢,但事實是藥物因種種因素,已在2013年起漲了約50%,這些並非是醫生所為,多數醫生的盈利在10年至15年都未有調漲,多是藥物成本起價所致。
已準備更多撥款?
★迪如卡瓦拉蘇(醫生)
政府的第11大馬計劃,正打算為我國醫療制度轉型,但在3月各醫藥協會代表會見衛生部藥劑服務組時,他們卻拒絕公佈藥劑業法案(Pharmacy Bill)官方文件,打算在未諮詢相關行業的代表及專業人士,便通過將影響大馬人民的法案,而醫生會收到有關醫藥分家或會施行的風聲,也是在去年年尾從藥劑師處得知,令我們大吃一驚。
官方說法雖然一直說醫藥分家的政策未是時機,卻從未否認過其存在,因此相信正在醞釀中。
如今相關支持醫藥分家將會使配藥更加準確的研究,根本不夠公正,因為如今慣于醫藥配藥出現錯誤的研究,只是集中在醫院的情況,而通常在這些場合配藥的都是實習醫生,根本無法反映實況。
一些人的說法是我國正朝著先進國發展,因此應讓醫療行業更專業化分工,但事實是在我國的醫藥預算,只占總生產值約4.3%,而香港和新加坡這些發展國的醫療預算介于8%至14%,這都是醫藥未分家的地方。
倘若大馬要實行醫藥分家,政府是否已作好準備注入更多撥款在醫療制度上?
雙方須緊密合作
★曾慶萊(44歲,藥劑師)
為避免造成病人的不便,若要實行醫藥分家,首要解決的是藥行營業地方點及時間,醫生和藥劑師更要緊密合作,確保擁有充足的適當藥物。
我之前是在英國求學並接觸當地醫療制度,醫生都要知道附近有什么藥行及售賣什么藥物,而藥劑師也要了解附近醫生開藥習性及近期流行疾病等,以方便入貨。
醫藥分家有其好壞,但藥劑師較為了解藥性,若多了一層由藥劑師把關的程序,將可制衡減低處方和配藥失誤。
不需要改變現況
★趙敏捷(27歲,律師)
不贊成醫藥分家的措施,因為這樣會有多余的步驟。
以病人的立場來看,只是想治好病,如直接看診后就取藥,為什么還要多此一舉到外面向藥劑師買藥?如果在診所附近設有藥房,或許就不成問題。
個人來說,如今的醫療制度更方便,我可在求診后,直接向醫生買藥,如果之后還需要買藥,也可到藥行,不需要改變現況。
或出現濫用藥物
★蔡心恬(老師)
主要有2個原因不同意禁止醫生賣藥,如我去就診,是代表身體虛弱和不舒服,如果看診后,還要跑到藥房另行買藥,恐怕沒有體力了,若需要乘搭交通工具前往,就更加耗時耗力。
另外,若不能向醫生買藥,那醫生的配藥知識會不會因為少接觸藥物或新藥品而逐漸生疏?醫生看診只是完成第一步,必須要懂得如何開藥方才行!
另一方面,若病人習慣直接自行去藥行買藥,反而或會出現濫用藥物的情況,也可能會威脅個人健康。
措施沒惠及病人
★胡慧菁(護士)
對于外國醫藥分家的制度不甚熟悉,但身為護士,認為醫藥分家並不會惠及病人。
即使在同個建築物里面,病人在看診后到藥房拿藥都不大方便,許多時候更需要親友幫忙拿藥,在我國許多診所與藥行仍有一段距離,將會造成許多不便。
以我所見,本地有24小時診所,但除了醫院之外,卻沒有24小時營業的藥行。
另外,有經驗的醫生往往知道藥物及分量等對病人的影響,但是到了藥行,那邊的藥劑師可能傾向于售賣劑量比較重的藥物。
即使此舉可間接降低藥物的價格,但病人需要花費交通費及時間去藥行,到最后也無多大分別。
造成不便不贊成
★王淑儀(28歲,藥劑師)
藥劑師的存在,可協助檢查藥劑分量及效用等,確保藥物安全,但不贊成醫藥分家,因我曾在英國生病,結果只是為了看診后取得退燒藥,而須另走約3公里的路程。
醫藥分家可減少配藥錯誤,但恐也會造成病人的不便。
確保藥劑師足夠
★方馨憶(28歲,博士生)
醫藥分家是好事,因為藥劑師對藥物的了解比較深入,而醫生經常在藥物方面的費用會比較,同時,這也可為藥劑師創造更多工作機會,但暫時不確定在這種制度下,大馬是否擁有足夠的藥劑師。
藥劑師瞭解藥物
★方馨慧(30歲,護士)
立場中立,但本人比較喜歡向藥劑師買藥,因為他們對藥物的了解比較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