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货店转型等您申请 受惠者营业额增3成
专访:杂货商联合会总会长方志民
报导:萧秀莲
(吉隆坡21日讯)为迎合消费税时代来临,大马杂货商总会鼓励那些每年营业额50万令吉以下的会员,踊跃申请杂货店转型计划(TUKAR),以促进全面转型,提升竞争力。
杂货店转型计划是政府于2013年开始在经济转型执行方案(ETP)下所推行一项举措,旨在将大马在2020年前转型为高收入国家。
马来西亚杂货商联合会总会长方志民接受《中国报》专访时说, 至今共有63名会员在加入这项转型计划后成功转型,每月营业额皆提高30%以上,所以总会将大事启动这项计划。
掌握新系统操作
他指出,目前政府规定每年营业额超过50万令吉的业者,须强制注册消费税,而这些年度营业额达到50万令吉以上的会员都已采纳销售终端系统(POS system)。
“现在总会要鼓励年营业额50万以下者转型,帮忙他们先转型,未雨绸缪,要先知先觉。”
他相信政府不会停留在(每年营业额)50万令吉以上(申请消费税注册)的最低门槛太久,而会在未来逐步把此门槛调低至20万令吉以上,以便实施此新税务措施。
他说,因全世界皆走A至Z全部物品征税,只有大马是每年营业额超过50万令吉的商家才须注册消费税。
“政府有一种想法是这些50万令吉者需要购买消费税系统,他们也有能力聘有书记,较易掌握新系统操作,故先跑50万令吉门槛,未来可能会走30万、20万,但不会到零,而会按部就班调整,这是件好事。”
询及有人指50万令吉门槛太低,方志民说:“也不能订得太高,下面有更多50万以下者,更辛苦。”
数因素令业者停业
方志民说,消费税虽对传统杂货店带来冲击,但真正因而关闭的杂货店其实并不多。
“不能说完全因为消费税而关掉杂货店,多数是业者老了,或店面破旧及肮脏,又不想花钱修复,才关闭不做。”
他说,期间接到一位年轻人致电来说,劝了老父10多年退休回家享清福,但对方执意不肯,结果消费税一来,终于首肯结束杂货店生意。
“消费税是一个好的制度,商家一旦安装消费税软件新系统并上手后,每日盈利收入清清楚楚,且商家不必大量囤货,消费人了解消费税后,也更精明消费,不过度花费,因此对各方都带来好处。”
传统杂货店被说服重开
一些传统杂货店原宣称在4月1日消费税开跑后结束营业,但最近悄悄恢复营业。
据方志民所知,槟城一家老字号传统杂货店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并批评之前传出的“杂货店敌不过消费税”都是一种政治宣传手法。
他试过与有意结束营业的会员讲解政府的这项新措施,结果有一间来自柔佛笨珍的店主被他说服而重操旧业,并抱持着“救一家是一家,救两家当一双”的态度。
“这好比‘我们现在不能因要系上安全带而不驾车’的道理是一样,故勿轻言放弃,反之应自我增值,尽量短时间学习掌握新系统和操作。”
吁3造宽容征税乱象
方志民说,商家、消费人和执法官员三方面必须互相以宽容态度,面对消费税开跑初期的乱象。
“假如商家被质问某种产品为何征税,之前他们没有遇过被抽6%,可能语言上会擦出‘火花’;商家面对这类客户,就要谅解;而客户群也要同理心谅解商家。
“当官员在执法时遇到投诉,就要即时纠正和说明,不能动辄就罚商家。”
对于一些商家没先扣除服务及销售税(SST),反而直接加6%消费税,民间完全感受不到如之前官方所言般“消费税落实后一些物价将更低”,以致招惹民怨现象,方志民指出,杂货店暂时也未感觉物价跌,因大马很多是进口货,加上马币贬值,故波消费税到来,会有稍微通胀。
“可能过一段时间,商家清了旧货,当新货可申请索回进项税和销项税,届时你便宜、我也便宜,大家互相竞争,新税务措施正常化,市面物价才会调低下来。”
经营模式面对大转变
方志民形容,消费税的到来,是商人、大企业的大转变,也是杂货和零售商的大洗牌,不论是营业或经营模式都面对大转变。
他促请各方不要一味对消费税持有负面想法,应以正面能度看待它,并促请业者放眼2016年东协自由贸易协定(AFTA)开放后的10+6市场。
“重要的是放眼东协的市场,单是10个国家已逾6亿人口,还不包括另6个成员国,即中国、日本、印度、纽西兰、澳洲和韩国的庞大市场。
“目前进口食品税率是10%,但届时所有进口食品皆零关税。”
他也说,杂货店是无法胡乱起价,展示在店内的每项物品价格都是透明化一目了然;目前有50多种统制品。
提及杂货店产品与外面竞争情形,他以矿泉水为例,杂货店每支仅售1令吉,便利店则售1令吉50仙,航空公司售价更高至4令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