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月圆:消费税乱象
消费税自4月1日实施至今三个星期多,依然乱象丛生,市场反弹声不绝,媒体仍不断报导有关消费税的新闻,以及读者来函提问等,显示很多人仍摸不透消费税。
消费税推行以来最明显易见的情形就是商家大涨价,许多物品都比以前贵了许多。不只是一般商品须征收消费税,同时由于马币贬值,进口成本大增,很多商家都直接调高物品价格。
在消费税风头火势,生活负担加重之际,任何大幅加价行动必然点燃消费者的怒火,吉隆坡一家老牌云吞面店将加料云吞面价格一口气调高2令吉,被人放上网,立刻引来许多人批评,甚至扬言杯葛。
一些杂货店售卖的物品种类也少了,据说是实施消费税后,货品种类太多难以计算,因此简化作业,比如牙膏牙刷就只卖一两种知名品牌。
根据大马车商公会(MAA)的数据,今年3月新车销售按年大增14.2%至6万7千314辆,按月则跃增33.6%,因为购车者赶在消费税前买车。
如今这些购车人士将可能会非常后悔和懊恼,因为4月之后,汽车售价不起反跌,如今购车才更加划算。这都归咎于市场不明朗因素所致。
至于最搞笑的,当属英美烟草公司(BAT),这家公司在4月1日涨价50仙以应对消费税。不过,另两家烟草公司并未跟进涨价,影响了其香烟销售,结果它被迫调降20仙,过后又再减价30仙,回到4月1日前的水平。这家跨国大企业误判市场情势,导致企业形象大为受损。
另一方面,一些公司声称不涨价,自行吸纳消费税,不但增加消费者好感,还可以带动业绩,提升公司形象。其实这才是企业公民应有的做法,
应专注在消费税课题
不过,消费者也必须监督这些公司是否只是暂时自行吸纳此成本 ,还是暗中提高产品售价,以及是否只是博宣传。
至于服务税/服务费课题也引起许多混淆,其实服务业如餐馆征收服务费由来己久,也和消费税不相关,但当局却紧咬不放,惹来业者和员工反弹。有关当局实应把精力更专注在其它直接和消费税相关的议题上。
政府一再强调全球有160个国家已实施消费税,显示消费税不是洪水猛兽,大马也应该顺应全球潮流大势。既然已经有160个“活生生”的案例可供参考和仿傚,为何大马政府正式施行消费税时仍然一团糟,无法赢得人民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