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肯:啃日子──香港行之菲國人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方肯:啃日子──香港行之菲國人

新山人,自由文字工作者,現居吉隆坡。生命太短,樂子太多,立志玩到最後一口氣。

晚間,在灣仔買水果,售貨員是一個菲律賓女子。在香港,90%的食物都屬進口,尤其是新鮮食品如肉類、水果、蔬菜等。我買了一梳泰國米蕉,準備付的18塊港幣中包括了一毛硬幣。售貨員持著紙鈔在我掌心上的硬幣搧,想要搧走我的硬幣似的,並以廣東話輕蔑地說:“沒有人收一毛錢的。”我怒火中燒,頓時彷彿感受到我的肚裡正著火,但我還是忍著把一毛收了起來。



生氣的理由不是被拒收,而是對方的態度。算了,我的廣東話不如人,動怒又傷身,付錢走人下次別再光顧好了。

我對菲籍人士並無偏見。家中曾先後聘請兩個菲律賓工人,她們和我的關係良好,相敬如賓。她們常告訴我菲律賓國內的民情,自己過去打工的經驗等,幾乎無所不談有如朋友。因此,我見到菲籍女子時,總會想起她們,其實感覺格外親切,會冒起上前和她們談話的念頭。

星期天,從中環地鐵站出來,自遮打道一路走到德輔道中,風景是很“壯觀”——街道兩旁都坐滿了菲籍女工,她們以唱歌、跳舞、吃喝等各種形式聚會,當中也有不少人正用手機以菲律賓語通話,這儼然是菲律賓文化嘉年華。路上像我這樣的遊客,見了此景的反應也和我一樣,有點瞠目結舌。



據悉,自1975年,香港就開始聘用菲律賓女傭。到了80年代,中環就成了菲籍女工假日休閒、聚會的地方。香港的人口七百萬左右,外籍人士佔了8%,菲籍人士就高居榜首,約有二十萬人,接近所有外籍人士的一半,數目可觀。無論是我上洗手間,或是購物,總掩埋在菲籍女工群中,幾近沒頂。她們看來極為強悍、精明,和我認識的菲律賓朋友很不一樣。

中環是香港金融中心,也是香港的一大地標,而我見識到的“佔中”,真正佔據者其實菲籍女工,似乎也表現著香港無可避免地依賴外來資源。整個市場的消費者,絕大部分是來自中國大陸,深刻體會到香港反佔中一派的立場(之前只是明白)。想像一塊經濟成長日益乾枯的土地,忽然降下甘露般的消費或投資力量,如此情形下,貼近人們胸口的問題是如何生存下去,自由與公心都救不了迫在眉睫的生計困境。

週末到茨廠街行走,也會見到很多外籍勞工。人們常投訴外籍勞工充斥,改變了當地的文化和氛圍。然而,如今無論是哪個國家,發展免不了需要藉助來自國外的人力或金錢資源。

一百年前是南來的先輩(主要為中國和印度),一百年後,是來自更多不同國家的人。再一個百年後呢?在資本主義的催化下,膚色和語言,對一個國家似乎失去了意義。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