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是紅屋基督教堂 3宗教場所齊聚親善街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附近是紅屋基督教堂 3宗教場所齊聚親善街

報導:陳文祥
(馬六甲22日訊)一條僅200公尺長的老街,就有3間過百年歷史的興都廟、清真寺及享譽東南亞的青雲亭;而若將視線放遠,坐落馬六甲河另一端的紅屋基督教堂,也就距離這3間宗教場所不遠。



馬六甲河的另一端,也就是從青雲亭朝雞場街的方向,也有一間同樣過百年歷史的神廟廣福宮,因此這方圓半公里內也堪稱是最能體驗我國宗教和睦的寫照。

這條距離不長,卻深具特色,甚至是最能代表我國宗教和睦的街道,是由3條街道,即打鐵街、打金街及觀音亭街組成;數年前,前任首長丹斯里莫哈末阿里親身目睹這條街道的和睦景色后,二話不說就將其統一和命名為親善街。

每年的農曆正月、陽曆5月,這條街道上總會出現熱鬧的宗教儀式,例如神廟的神誕出巡,興都廟的游神慶典,總會互相經過彼此的宗教場所。



隊伍每當經過這些宗教場所時,大家都會放下聲量,舞獅舞龍也會暫時收鼓,待隊伍離開有關場所后,隊伍也再度重現鼓樂喧天的熱鬧氣氛。

每天5次的穆斯林祈禱時間,彼此的宗教儀式也都會互相讓步;因此住在這一帶的老街居民似乎都習慣耳邊一下會傳出穆斯林祈禱的聲響,一下會聽見青雲亭內的誦經和悅耳的木魚聲,再多一下則會聽見興都廟內傳出的長笛和鼓聲。

這樣此起彼落的宗教聲樂,也一直從數百年前繼續到今天,以百年如一日的姿態繼續常伴居民,讓居民之間的習慣,也就這樣代代相傳直到今天。

每當國內出現宗教、種族紛爭時,親善街都會馬上成為全國人民的矚目焦點;同樣的,近日雪州的十字架風波,顯然也會讓親善街再度躍身成為我國多元文化、種族及宗教特色的最佳例子。

點心店內吃大包賞美景

親善街也有一個特色,即名為甘榜吉靈清真寺的清真寺對面有一間華裔經營的點心店;每天上午(除了點心店休息日)總會見到市民和遊客坐在點心店內吃大包、賞老街美景的特色畫面。

被詢及此售賣點心店的存在,會否影響甘榜吉靈清真寺的運作,駐守在清真寺內的宗教局執勤官沙林(50歲)說:唯有心不純、不淨的人,才會認為點心店的存在是在污染伊斯蘭教。

“我不認為點心店的存在會為穆斯林帶來不便,也不認為青雲亭、興都廟的出現,會影響我們的祈禱心情。”

青雲亭距離甘榜吉靈清真寺約150公尺,該清真寺則與毗鄰的興都廟僅相隔數間老屋。

“每逢彼此有宗教慶典,都會透過書信來互相通知,只要接到通知 ,我們都會盡量配合。”

沙林說,本身對時事不予置評,但對于長久以來一直駐守在甘榜吉靈的清真寺內,他體會到宗教、種族和睦的重要性。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