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任平:醫生打針不如護士熟練論
2015年4月18日,我主持詩社會議,3個小時,十分愉快,各組都說到做到,行動到位。散會後,大家不知怎的,閒侃到“醫生打針痛,沒有護士打針舒服”這種“類定律”議論。
大抵上說,醫生拿到MBBS後,在醫院當實習,那一兩年已不怎樣需要親自打針,這種工作交由護士做。不打針的醫生,在技術/技藝方面,很快就被護士超越。熟能生巧。醫生又怎樣?醫生就是不及護士熟練。如果你的腳跌傷了,包紮傷口,(如果可以選擇)你會找護士還是醫生替你換藥重紮?明白這個道理,你就不會找個不打針10年以上的專科醫生替你扎針了。
如果公司總經理與他的庶務員(office boy),一起去送100份公文,誰比較快迅?誰比較干淨利落?時間落差有多大?誤送誤投率有多高?何以一個有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的總經理,能力與效率卻遠遜於自家的office boy?也有例外的,如果我們挑戰亞里巴巴的總裁馬雲,結果難以預料。
何以挑戰馬雲勝負難料?馬雲白手興家。這是大家知道的,不必多說。他在11歲多就踩著三輪車在杭州西方遊客群聚的酒店兜轉,與洋人閒聊、打交道,自動請纓免費載他們去西湖遊覽,用心聽歐美各國人士的英語腔調,在聊天時進一步瞭解不同地區的文化。洋人覺得這個“小子”乖巧,給他一點賞錢。生活就是那麼過,拿點賞錢不是馬雲的目的,他用9年時間,以這種方法自學,搞好英語。馬雲不是暴發戶、富二代。我們今天挑戰他,像辦公室庶務員那樣派傳單、走銀行、去各部門繳付水電費,甚至踩腳踏車繞西湖鬥快,可能會輸給他。馬雲的基本功紮實。
“作家”比不上高中生
舞者不能3天不習舞。林懷民自述經驗:一些高難動作,兩天不複習,跳的時候要嘛走樣要嘛受傷。武者每天都得與木人樁練拳,保持狀態,加強手臂肘的靈活度。語文日新月異,無論描繪、說明、議論,甚至陳述的形式與策略,與10年前、20年前差異相當之大。翻一翻董橋、韓少功、夏宇……會讓我們在散文、議論、詩的領域一新耳目;他們是余光中、楊牧、鄭愁予這些大師外的另一個世界。
近20年來,我最留意的是馬華作家的語文造詣與語文表達能力。一套十厚帙的《馬華文學大系》(1965-1996年),詩、散文、小說分成兩個時段出集:短篇一(65-80)、短篇二(81-96);散文一(65-80)、散文二(81-96),余類推。65-80年階段的作者,有好一部分在81-96的二集裡“近作”再被選彔。按常理20載磨劍,作者的語文應該比前期進步:或更恣肆豪邁,或更飄逸靈秀。令我訝異的是同一個作者在1995年寫的散文反而不如1975年的散文。他(們)沒有文體學(stylistics )的自覺,沒能建立自己的文章風格。少了年輕的激情,文字比20年前更平庸無奇,爛調套語,比比皆是。高中生的作文,有些文筆比這些“作家”還要到位。
這種技藝倒退:是醫生打針不如護士熟練的另一種具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