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故事.起早摸黑 菜源滾滾來!
報導:葉鳳玲
凌晨四點,士拉央蔬果批發市場開始人群熙攘,四面八方的菜販來到這個批貨天堂,挑菜、選菜,請店家打包送上車。林薇薇也是在這個時間忙碌起來。
“我們是家族生意,從公公那一代開始做到現在,這個檔口是我爸爸的,旁邊是叔叔的檔口,弟弟、表哥也是這行,妹妹則是巴剎攤販。”
林薇薇的公公一開始是在吉隆坡中央巴剎(現在的中央藝術坊)賣菜,她小學一年級就出來幫忙家人,包包菜等。在她印象中,以前的菜沒有現在這麼多品種,多數是本地菜和金馬崙菜,現在則是本地菜和外國進口菜各佔一邊天。
“以前的人不太懂得吃進口菜,我爸爸是第一個進口外國紅蘿蔔的批發商,一開始也是虧本,后來越來越多進口菜,大家才習以為常。早期進口菜多數來自澳洲,現在多數是中國進口,因為比較便宜,但是要吃好味道的蔬菜,還是首選澳洲。”
巴剎熟手,一看知貨色
熟能生巧,在這個行業做得久了,林薇薇一看、一嗅,就知道這是哪裡來的菜。她說,近期的蔬菜十分鮮美,貨到就可以即刻出售,不需要查看外觀是否完整、剝皮處理等。
“如何挑選新鮮的菜?一般看色澤,新品種的菜不一定外形比舊品種好看、碩大。”她舉例,早期茄子是圓形的,反而碩長形茄子是后期新品種。
菜價向來穩定,除了碰上雨季生產過少或過多的時候。“一般上每年十二月雨季,生產量會少一半。比如去年金馬崙水災,菜長豆本來賣一公斤2令吉,最后賣到一公斤8令吉!有時候,新加坡高價收購金馬崙的菜,供應給國內的菜就會變少,量少價則高。”
另一方面,碰上好天氣,蔬菜生產量多,供過于求,蔬菜價錢又便宜到讓批發商都頭痛,甚至最后賣不出而丟進垃圾桶。
林薇薇曾經想過開設農場,種植蔬菜,自供自管,但也僅限念頭一閃而過,“因為我不懂得種植的技能!”
她們的蔬菜,除了和本地菜農訂購,也包括向國外訂購如泰國、澳洲、中國。一般上,泰國的菜車會每天從泰國陸路運送過來至士拉央蔬果批發市場的檔口,其他則是貨輪運送至港口,有時候訂單急,也會直接空運過來。
外勞搶灘也得忍讓
從小在批發市場出入的林薇薇,在她印象中,小時候經常有檳城、關丹的人,來到士拉央蔬果批發市場買菜。“然后,我們被欠很多賬,那筆數目幾乎可以買一間店……我和爸爸駕車到外州去收錢,對方屋子比我們的還美,居然說沒有錢!”
讓林薇薇感慨的是,現今批發商和菜農的交流逐漸減少。“以前大家交流比較多,人情味也濃,做生意也比較老實。現在多了幾層中間人,不只交流少了,好像大家都變得不老實了,有時候上面的蔬菜是新鮮的,下面卻是不好的,卻又要我們給好價。”
除此,外勞也是一大問題。“批發市場的工作量大,時間又長,很多人不願意進來做,所以,這裡90%都是外勞。如果他們做不對,罵多幾句就會打起架……我們在明,他們在暗,在這裡要小心一點。”
一些外勞甚至在批發市場旁邊擺起非法攤位,林薇薇的檔口旁邊,就有外勞員工打包好一包包蒜頭販賣。她說:“這是外勞自己的生意,沒辦法,市場上需要到他們。不過,他賣的是我檔口沒有賣的,沒有利益衝突,就當作是讓他多賺一點。”
最怕過剩
賤賣無人要
根據資料,士拉央蔬果批發市場有蔬菜、水果和海鮮三個區域,共有448個攤位。其中,蔬菜226個、水果64個、海鮮168個。面對區域內兩百多個檔口的競爭,可曾發生削價出售此等惡劣競爭?
林薇薇笑說,削價出售情況少見,只是有時候蔬菜生產量過多,供過于求,一些批發商為了出清過剩的存貨,在逼不得已之下只好削價,甚至最后丟進垃圾桶。
“由于我們有自己的冷凍房,耐放的蔬菜可以保留兩個星期左右。但是,不易保存的蔬菜如玻璃生菜,它只能保留一星期,真的賣不出,只好丟垃圾桶了。”
“有時候蔬菜還是很新鮮,但因為生產量過多,便宜到沒人要,最后也是整箱、整羅厘的菜丟進垃圾桶。一些外勞就會在垃圾桶旁邊撿拾,然后擺在街邊賣。”
她試過要捐送給老人院和孤兒院,但是對方也收到許多同樣的樂捐。她說,如果有需要的團體,可以聯絡她,她很樂意樂捐蔬菜。
長年勞動難休假!
苦 : 要經常捱夜,生病也要工作,一年只有農曆新年休息三天。雖說是休息,但由于有批發蔬果給食品公司,林薇薇是專送食物給亞航,所以一接到訂單,即使休息也要準備就緒。
樂 : 每天早起都不是問題,習慣了,反而覺得很快樂。可能是從小看慣了,八年前當哥哥轉行去賣車,沒人幫忙爸爸的時候,我就接手了。剛開始的時候滿辛苦,什麼都做不起,但是一步一步來,總算是安定下來。公公那時代,檔口叫“福源”,父親掌管時我把它改名為“長青”,因為我想要把它發揚光大。
蔬菜批發商工作紀實
前一天
“長青貿易”主要是批發蔬果給大型餐館、食品供應公司等,每一次的訂單總值至少要200令吉。這些大顧客都會在前一天中午或晚上,打電話向他們訂貨。訂單基本上每天都一樣,有時候會有小變化或加減分量。
訂單確定之后,開始調動與安排,如果顧客訂購的蔬果缺貨了,就要安排別處的貨源送過來。批發商提供的是“包到完”服務,顧客需要什麼就給什麼,無需顧客一家家批發商去訂購。“長青貿易”也試過幫顧客訂食油,盡量為顧客做到最好。
凌晨4點
士拉央蔬果批發市場廿四小時營業,來自各地的菜車會零散在不同時間送菜到這裡。一般上凌晨4點開始陸續有大批菜車進來,“長青貿易”最早的菜車也是凌晨四點左右從泰國運送抵達,林薇薇的先生林永順會在凌晨三點先到批發市場打點一切。
菜車抵達批發市場之后,司機會根據菜農給予的訂購名單,一一分配到各批發檔口。菜送到檔口,林薇薇就會對照昨天的訂單,查收蔬果是否齊全,然后現金付費或是隔天匯款。
為了方便取貨和送貨,根據訂單把蔬果分開打包。有些顧客會過來檔口取貨,有些會安排以小羅厘送到顧客那裡。
凌晨5點
批發市場人潮最多是在凌晨四點至五點。這個高峰時間是菜販們的批貨天堂,巴剎小販、早市小販也會到來取貨或是買貨。
一般上,購買兩三箱的顧客會要求查看菜箱,一旦發現有瑕疵品,就會要求換第二箱。但是,逾十箱大量訂購的顧客,則不會要求查看,彼此的信任度很重要,一旦顧客覺得蔬果不新鮮,就會停止訂購了。
批發市場有的只做批發,有的是批發和門市皆有。“長青貿易”以批發為主,但是一些貨量少的蔬菜,則會以零售方式銷售。價格上兩者有差別,舉例,一箱菜10公斤賣15令吉,零售則是1公斤2令吉。
凌晨6點
“長青貿易”早上那班在早上6點收檔。雖然收檔,但是檔口還是有外勞看守,因為在下午2點輪班營業之前,還會有國內各地的菜車如柔佛、怡保、文冬、金馬崙等,陸續抵達批發市場。
蔬菜保存不容易,越是接近收檔時間,價格越低。特別是一些無法耐放的菜,開始降價50仙出清,來到早上十一點,一公斤蔬菜更會降價1令吉至1令吉50仙不等。此時,許多夜市小販和外勞就會到來購買。
下午2點~下午6點收檔
“長青貿易”下午輪班于兩點開始營業,直到下午六點才收檔。除了本地菜車陸續從柔佛、怡保、文冬抵達之外,一些國外的訂單陸續從碼頭運送到商店,再轉送到檔口。
紅姐姐變品牌
舞台放光芒
1999年,在0大馬“中文戲劇之母”孫春美老師的提議之下,洪繡晴換上“紅姐姐”身份,開始為小朋友講故事。“紅姐姐”的命名很簡單,她姓洪,小朋友喜歡紅,所以就叫“紅姐姐”。
“紅姐姐”一開始是在吉隆坡文化街街頭講故事,后來跟著“紅蜻蜓出版有限公司”全國巡迴講故事,也推出過《紅姐姐來了》有聲畫專輯。直到2004年,她才思考“紅姐姐”品牌的經營與創新,和當時的戲劇強組T劇場合作,把講故事變成完整的劇場演出,連做三年紅姐姐兒童劇。
品牌需要歷史和故事,而這都需要架構在“持續性的創新性上”。洪繡晴認為,本地不是不能做兒童劇,但是由于缺少經常出現、讓人記住的人物,降低了兒童劇品牌化的可能性。
“品牌化是不可能一直依靠一個人來運作的,要有文創品牌產生,我認為需要有一個可持續性的執行策略,否則將在資金層面上受困,因為戲劇利潤空間其實不大。”
從1999年演到2005年那一年,因為洪繡晴懷孕而御下“紅姐姐”一角開始,培養出第二代的“紅姐姐”;直到今天,“紅姐姐”已經有七代,而且最新一代的紅姐姐還是說英語的。
她笑說,實際上小朋友並不認得她的臉,也不知道她就是紅姐姐。“但是,小朋友只要一看到穿紅衣的就知道‘這是紅姐姐’。”
“我覺得,戲劇品牌化就是要這樣,持續性加上創新性,才能像企業一樣傳下去,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遍地開花,成為品牌。”
在演出“紅姐姐”之前,洪繡晴只有兩次的舞台劇演出經驗。當時,她暗地裡覺得搞舞台劇的人都是傻子,付出那麼多時間和金錢,只賺到一盒飯而已,“沒想到現在自己也變成了傻婆,呵!”
今年,她甚至可以抬頭挺胸說“我是劇場人”,因為她設立了“紅姐姐工作室”,開始營運劇場並且以劇場來支付兩位全職員工的薪水。
家長看了,也受益不淺!
洪繡晴認為,兒童劇行銷的特點是它的銷售對象是父母,但是服務對象卻是兒童和父母。
“我們一直鼓勵父母陪同小孩一起看戲,因為有時候小朋友看不懂,需要父母的引導。我覺得慶幸的是,紅姐姐的每一部戲都幫父母解決一個問題,比如《火火不見了》講發脾氣,看完之后有位爸爸說:怎麼演得像我啊?我們不直接抨擊大人,但是父母看了會有感受、省思,透過戲劇自我療癒,這是很微妙的過程。”
洪繡晴記得一位台灣文創老師說過的話:戲劇經營不是演出和劇場,而是觀眾。
演出的時候,試過有觀眾在表演開始的五分鐘就離場,原因是他並不知道這是兒童劇演出,洪繡晴知道之后,主動退還票錢。也有小朋友從一開場就一直哭不停,她會湊前詢問家長是否要帶小孩離開,當然,也是主動退還票錢。
“我不介意這小小的損失,只希望觀眾滿意,覺得這票價是值得的。”每當聽到家長表示說,家裡的小孩是如何期待著演出,她就覺得一切都值得了。
洪繡晴希望把兒童劇帶到更多的鄉鎮表演,不久前,她剛推介“紅姐姐兒童藝術工程”活動,希望在企業、團體贊助和樂捐之下,能讓更多的鄉鎮的小朋友享受戲劇的快樂。
實際上,今年一月的東海岸大水災,在善心人樂捐之下,“紅姐姐工作室”就到了災情最嚴重的瓜拉吉賴(Kuala Krai)做演出。接下來的5月或6月,在佛學會的合作與帶領之下,更會到吉蘭丹丹那美拉(Tanah Merah)、瓜拉吉賴,給當地原住民演戲以及教導他們基本的逃生技能。
劇場就在生活裡
“過去因為沒有固定的據點,就連排練也要詢問誰家的公寓可以排練就去排練,有點像游魂野鬼,也沒有辦法策劃長遠的演出計劃。”
今年,洪繡晴在吉隆坡大城堡商業街的三樓租用了一個空間,設為“紅姐姐工作室”。這不只是她多年來參與舞台劇的一個新里程碑,有了工作室之后,排練、製作、演出全都集中在這裡,工作人員也無需再為交通、時間安排而煩惱。
有了家,她的心安定下來,未來的目標更確實起來。“以往是一年只做一或兩部,現在策劃著今年做六部,明年做十二部演出。”
洪繡晴聽過孫春美老師分享過,在國外,隨便轉個彎就可以看到某咖啡館、某小鎮有演出,演出就在生活裡,不只是在劇場裡發生。
“希望我們本地也能有‘戲劇就在生活裡’的氛圍,所以希望接下來會做多一些演出。即使沒有演出,也要有活動,讓觀眾可以維持在這樣的氛圍裡,隨時想看就可以看。”
一場精彩的演出,往往取決于策劃及執行能力的高低。作為“紅姐姐工作室”創辦人兼劇場創意人,了解洪繡晴的工作紀實,如同了解一場演出的進行流程。
熱情不被現實打倒!
苦 : 全部苦都是樂。有次在網絡上寫下幾句感慨:演出收入少,演員們怎麼維生呢?結果不少人回應,到嘛嘛檔吃最便宜的roti,或是拿咖哩汁時多拿馬鈴薯,可以吃飽一些……我覺得演員很辛苦,所以演出完畢會叫多一兩份請大家吃,他們的熱情沒有被現實打敗,這一點也叫我欽佩。
樂 : 它讓我看到每一個人的長處。比如,我去買飯盒給大家,一盒5令吉,但是工作人員去買,卻可以買到一盒4令吉,而且肉菜更多一些!有些人只是靜靜的打掃或是安靜地做他的事情,但是從戲劇裡都可以看到他們在發亮!
劇場創意人工作紀實
演出前兩個月
從構思演出主題到編寫劇本,往往需要一到兩個月的時間。整個過程中,依主題為創作核心,進行情節構思、發展、確定等,包括從人物塑造入手,再發展故事等去醞釀、修改以及完成劇本。
劇本確定之后,策備相關的幕后製作,如場地和演員接洽、道具、音樂等。同時,因應演出主題的特點,做出相應的宣傳策略、前台活動、延伸活動,吸引更多的人前來看戲,讓觀眾體驗一場愉快的表演。
演出前一個月
密集式的培訓與排練當中。一齣舞台劇的製作是從無到有、一點一滴慢慢累積堆砌而成的,沒有任何倒帶重來或是暫停的機會,這就是舞台劇最迷人的地方。
在正式表演之前,一定會進行排練,目的是為了確認表演的所有細節,同時通過一個團體一起排練的過程當中,領悟到團隊默契和向心力的重要性。
另外,排練可以讓演員適應臨場感,對自己的表演產生更多的信心。演員也可以根據現場其他人的回饋,去改善表演,因為他們的反應代表著觀眾可能會有的反應。
演出前一星期
進入最后倒數時間,定時開劇場會議,確定所有環節包括燈光、舞台佈置等都準備妥當,或是有什麼難題是還沒有解決的,大家一起幫忙解決。曾經試過服裝做不好,最后洪繡晴和工作人員每個人拿一件回家縫,這才趕上表演。
演出當天
演員準備就緒,工作人員最后確定舞台、燈光、道具是否準備妥當,而繡晴的工作就是做最后的觀眾確定和安排。比如,有幼兒園學生過來看演出,會在電話中詢間幼兒園負責人相關的人數、交通。如果是安排巴士,工作室這裡就要安排巴士停放哪裡?小朋友下巴士之后如何帶他們上來劇場?
試過在一個雨天,所有工作人員撐傘撐成傘海,讓小朋友從傘下走過。劇場要經營的不只是表演和劇場,更包括觀眾,從觀眾一下車就要照顧到他們的感受,所以我們連電梯、樓梯、廁所都打掃乾淨,希望讓大家更自在。
演出過后
歡送觀眾離開之后,開內部檢討會議。在每一場演出,繡晴會坐在不同的位置去感受觀眾坐在裡面的感覺,然后把她的感受和意見提出來。當然,決定權在導演手裡。
眼睛吃美食
攝取色香味
食物造型師在美國已逾三十年歷史,雖然食物造型師和廚師都能讓食物看起來美麗,不同的是,廚師煮出來的食物,視覺享受幾分鐘后就開始享用,而食物造型師卻得讓食物在攝影機前面美麗數小時。
“食物好吃與否,往往第一眼就決定了。所以,食物設計的第一步要弄清楚對象是誰?如果是小朋友吃的,在搭配上盡可能色彩豐富、亮麗,吸引注意力。如果是年輕人,要考慮的是多樣化、流行感,滿足他們貪鮮的性格。”
食物造型師劉鳳蘭(Tracy Lau)說,愛吃和懂得煮食,是食物造型師的最基本要求,再透過個人的美學修為,去表達對食物的欣賞。
“凡是看到什麼食材、食物都會送進嘴裡吃,好吃的吃過,難吃的也嚐過,這樣味蕾才知道什麼才是最好吃。”為了探索最新食材,任何食品相關的展覽如咖啡展、茶葉展等,都會見到她的蹤影。
食物會變餿,唯有造假!
她是如何詮釋食物造型呢?“簡單來說,就是將食物變得色香味俱全。透過食物和佈置,讓人一見就想買想吃,或是突出和傳遞一個訊息。”
說來簡單,但真要把造型弄好,吸引人,其實不簡單。能夠成為食物擺盤的“美麗教主”,全因劉鳳蘭的背景。她在雜誌工作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累積了一定經驗,弄起造型來,算是很大的幫助。
通常會找上食物造型師的,都是飲食業、媒體或是商業廣告攝影師。食物造型師的工作就是,針對食物呈現(例如將食物上碟)及餐桌擺放做整體裝飾,食物(商品)呈現在大家面前時,講究品味。
“拍攝的過程很長,很多時候食物因此而變色、走樣,所以用來拍攝廣告照片的食物根本都沒有完全煮熟,或者烹調的方式和一般正常的不同。有時候會用顏料把雞魚上色、用醬油調成咖啡、用洗碗液弄成咖啡泡沫……這些食物在拍攝完畢之后,都一定是丟到垃圾桶去, ”
她說,雖然是“造假食物”,但是為了理想的拍攝效果,食材一定要真假摻半混合,才會增加食物的真實性。
偶然入行贏得讚賞
劉鳳蘭表示,在今天的馬來西亞,食物造型師屬于“小眾行業”,要入行,大部分人都是自行學習,一邊做一邊摸索。像她,就是因為偶然而入行。
有一次,商家邀請她到一位著名廚師家裡,為廚師烹煮的食物擺盤(食物上碟),然后拍攝。因為某些原因,該名廚師煮好之后,對拍攝隊伍棄之不理,當時在現場的劉鳳蘭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之下,硬著頭皮處理后續工作。
“沒有想到,該商家老板很喜歡我的食物擺盤及創意設計,自此經常點名要我來做食物造型設計,讓我有一個好的起步。”
開始,她只是做食物造型設計,后來找來熟悉的攝影師合作食物拍攝。另外,為了呈現理想效果,她不惜花費租用一層樓的空間當作烹飪教室與廚房,裡面放滿了各種工具,也可成為拍照場地。
巧心製作誰能辨真假?
餐盤是畫布,食材是顏料,鍋碗瓢盆是劉鳳蘭的畫筆,以九歲開始進廚房的基礎、十多年從事雜誌的經驗,運用食材搭配,佐以創新的精神,把對于烹飪的熱情化為一道道精緻的食物造型。
拍得美非易事!
苦: 工作時間很漫長,試過為了拍攝一杯水,而用了五小時,才拍出商家滿意的效果。更多時候,為了要得到商家老板的同意,在拍攝現場等了幾小時,才收到商家老板的回覆說ok,這才收工!所以,每當接到一個生意案子,該拍攝工作就要預留一整天的時間給對方。
樂: 挑戰大,成功挑戰的滿足感更大!而且,薪酬也高,設計食譜、採購、烹煮等,全都是逐一項目收費的。
食物造型師工作紀實
拍攝前一個月
從商家接到食物造型設計案件,往往需要一個月或最少兩星期的準備過程。有些商家會提供食譜,只要求食物造型設計,把食物弄得美美地拍照;有些商家則要求食譜、食物造型設計一起做。
食譜要針對商家的食品特色去構思,耗時一星期,過后的修改,又耗時一星期。一般,一個月籌備時間最充裕。
拍攝前一個星期
食譜確定下來之后,食物造型師和攝影師要清楚食物、商家到底需要表達什麼?有何理念?有何重點?
而一件漂亮的餐具,是食物造型成功的一半。
由挑餐具開始,到食物擺盤與環境的配搭,都非常講究。比如要帶出屠妖節的節慶熱鬧,餐具可以選用葉形的碗碟,或是在餐具上放上片片香蕉葉,反映應出印裔同胞的風俗。
到底食物要放多少?餐具要什麼顏色或什麼類型?還有,食物和餐具要配以怎樣的佈局、檯椅、空間等等的環境氛圍,都是食物造型考慮的範圍。
食物要具備色香味,這個色,不只是食物的色澤,也是整體氛圍的顏色。由食物的烹調、配搭、色彩、層次到餐具的美感、細緻,再到背景氛圍的和諧、愉悅,充分展現了豐富的美學形象。
拍攝前三天
開始為食物試做造型,根據難度的不同,耗時也有很大差別。有時候,一個小時便足夠,但有時候,需要耗上一整天。事實上,食物造型師往往比其他造型師的工作難度更高,因為不僅要對物體的美感有敏銳觀察力,更必須了解食物的品性,並且有一定的烹飪技能。
從食用到拍攝,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東西。食用是以食材、食味為主;但為食物造型,完全基于視覺考慮,食物造型師需要知道不同食材的配合所產生的化學作用,包括顏色、質感、形狀等。
比如,冰品快速融化,拍攝時間又長,還沒有等到攝影師調好拍攝角度,一杯紅豆冰就融化為冰水了。食物造型師要另取巧思,用鹽取代冰沙,最后在杯上噴上水霧,營造清涼的效果,讓它看起來更像真的。真品紅豆冰只能“耐”幾分鐘,但造假紅豆冰卻能耐三小時。
拍攝當天
挑選適合的餐具去配合食物,再利用道具如台布、花、飾件等,去營造理想中的氛圍。攝影師會根據試拍的照片,來做加減的動作,例如加個假冰塊、檸檬片、草莓、薄荷葉之類調整位置,看看好不好看,再決定還要不要加什麼東西,直到大家都很滿意后,就由攝影師正式拍攝,從頭到尾可能花費幾個小時。
在等待攝影師調整角度的時候,食物造型師可以適當的裝飾食物,因為即使是造假的食物,也不一定能長時間保持完整的外觀。
正式照片拍出來之后,讓商家老板或代表審查。曾經試過某商家一直不滿意咖啡泡沫的形狀,弄了幾個小時都不成功,最后劉鳳蘭靈機一動,用洗碗液打出大大小小的泡泡,這才獲得通關!
職場戰士臨危謀生計!
摩天樓窗戶清潔工
這是在杜拜一個商業大樓34層400英尺高的公寓。當這個工人發現公寓的窗戶上有個斑點,他只能探身將玻璃快速擦拭一番──走出狹窄的窗檯上,抓著窗框,在沒有安全措施的情況之下,探身出去清潔窗外的污跡。
鱷魚摔跤手
泰國動物園鱷魚摔跤手每天的例行工作,就是把自己的頭伸進動物園最大鱷魚的嘴巴裡。在泰國曼谷郊區三攀動物園裡,自從1985年成立以來,鬥鱷人就一直在此表演這種獨門絕活,在一小時的表演節目裡,他們的工作就是和鱷魚搏鬥。
漁民
根據美國2008年的統計,每10萬從業人員中有129人死亡,61人受傷。漁民們每天工作多小時,每週7天,經常是在黑暗中,沒有長時間休息。他們必須一看到機會就進行捕撈,否則全年的收入就會泡湯。寒冷的海水和冰凍的船甲板往往誘發可怕的事故,風暴會打沉小漁船,有時會奪取所有船員的生命。
伐木工
只有極少數其他行業能像伐木業一樣,每年都會有傷亡,而最大的危險來自砍伐樹木所在的山坡。如果砍伐方法不對,這些大樹就會轟然倒下,順坡而下,碾壓到伐木工。老森林往往有這種枯幹,很大的死樹枝,隨大樹倒下而崩斷,不知掉到哪裡去?即使樹木被砍下后,裝木頭的活也不輕快。
礦工
根據國際統計資料,在民間礦業中,2010年的致命職業傷害增加了74%,從前一年的99起增加至172起。而礦業的死亡事故比率,從2009年的每10萬名全職礦工有12.4人死亡,增加至2010年的19.9人。
掃雷工兵
掃雷或排雷,是在一個區域清除地雷或水雷的過程。人工排雷是目前在用的最好系統,因為它已證明,目前這一代掃雷機最好的把握只能清理80%的雷,而人工排雷則有把握達到99.6%。但是,這項工作是非常危險的,從1996年至2002年,排雷導致至少500人死亡。
標靶女郎
標靶女郎用于馬戲團和雜耍的一個詞語,指的是在飛刀、射箭或飛鏢之類“飛刺”節目中的女助手。
一般助手站在標靶板前面,或綁在一個移動的靶板上,擲鏢師擲刀或射箭擊中靶板,但不能打中助手。用助手作人目標會帶給觀眾強大的風險刺激,如果沒有助手把自身置于危險之中,這些表演就只不過是簡單的準確性表演,但如果有受傷或死亡的危險,表演就更富有戲劇性。
建築工人
建築工人在半空中,吊裝巨型鋼樑、構建辦公樓等大型項目的結構框架。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報告,其中建築工人最常見的死亡原因是高空墜落,由于業主和管理者試圖削減成本,導致施工工人死亡個案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