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霹雳头条】征消费税+令吉贬值 药材料涨价20%
独家报导 : 张翠莹、赵诗绮
独家摄影 : 黄敬疄
(怡保26日讯)在4月1日开跑的消费税中,中药并未被列入免税清单,加上其他因素包括令吉贬值、营运成本增加,中药材价格保守估计涨价20%。
在消费税机制下,政府规定年营业额达50万令吉的业者需注册消费税,由于中药材种类达数百甚至千种,呈报消费税的业者在输入价格方面相当头痛。
吉亭中医专科中心医学博士刁吉亭告诉《中国报》说,中药材大多是入口,就算本地制造的成药,其原料也是进口的,在令吉持续贬值、营运成本提高下,业者将至少5%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会削弱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使此行业停滞。
中药种类多难分类
他指出,消费税机制打击著传统中药店,使此行业逐渐萎缩,在政府推行消费税机制时,因没实行透彻的公众教育,有业者因不了解消费税而产生恐惧、语言不通、怕麻烦等,而选择结业。
询及如何将数百种甚至更多的中成药分类时,刁吉亭说,由于中药种类真的多不胜数,加上政府没明确指示要如何分类,业者只好发挥创意,自行分类。
分类输入价格耗时
刁吉亭说,以他个人来说,他把店内的药品分成5大类,即药帖(Herbal bag)如中药包;中成药(Chinese Medicine)如药丸、中药颗粒及合剂;药材(Chinese herb)如杞子、当归等;营养品(Supplement)如凉茶类;以及医疗用具(Healthcare product)如拐杖、护腕等,尽量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但单单进行分类工作及输入价格就耗费很长的时间。
另外,刁吉亭说,为了保存中药业及让消费者有信心,马来西亚华人医药总会将会开办中药师课程,以协助将传统中药店的配药师转型为专业中药师。
培育儿子接手家业
在狮尾新村大街开设药材店逾30年的同德药行老东主林远西,因获得长子与长媳接手,而得以继续经营。
林远西(76岁)年少时便学习中医与配药,曾在怡保、太平和吉隆坡药材店工作多年,累积丰富行医和对药材的知识与经验,46岁时在现址开店营业,为村民提供便利,亦是谋生之道。
育有1女3男的林氏,在开设药行后,也培育孩子学习,除了大儿子在该店协助,另3名孩子也分别在外地开设药行。
他坦言,自政府宣布将在4月1日落实消费税后,令他心生烦恼,主要是不懂操作电脑和繁杂的消费税,一度萌生结业念头。
林远西受访时说,大儿子此前是在该店协助打理,在获得孩子同意后,便把店交给孩子经营。
他说,如今大儿子与媳妇已购置有关电脑,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他也将继续在该店“助阵”帮助孩子。
看诊拿药免费
★黄富(巴占振明阁副阁长)
本阁赠医施药部提供中医看诊服务,无论是看诊到拿药,一律免费。
本阁是靠着社会热心人士的资助来持续操作,所以还是希望中药豁免消费税,让本阁继续秉持慈善理念,继续为有需要者提供适当及免费医疗服务。
药材稍微涨价
★廖先生(杂货及药材小贩)
大部分药材都来自中国,由于令吉贬值以致药材价格一直以来都高居不下,顾客也会因价格太高而减少购买量,并打击着业者,而消费税措施自4月1日开跑以来,各药材价格均稍微提高,顾客减少购买量,但不会完全不买。
不清楚涨多少
★洪字璘(中医师)
年营业额不达50万令吉,所以没注册消费税。
目前还囤有旧货,暂时一切照常,但听闻中药药材价格已涨价,但不清楚调涨多少。
虽然消费税开跑至今逾20天,但还没感受到消费税所带来的冲击,一切如常。
若太贵减少买
★周蔚醷(32岁,市民)
平日或多或少都有购买药材,以强身健体,但若涨得太高,就会减少购买,但不会完全不买。
冀免税惠大众
★张文玉(54岁,消费者)
平日都会购买药材煲凉水或煲汤,作日常保健,也会看中医,不会因为涨价而停止购买,因为物价再高,仍是要过日子。
希望政府考量到药材及中药也属于医疗保健一环,应与西药一样豁免消费税,惠及普罗大众。
加重生活负担
★黄钦源(霹雳中医中药合会副理事长)
除了中药及药材,很多物品都被征收消费税,这直接影响物价,使人们的生活负担更重。
中药及药材在货源源头被征税,接下来到批发商、零售商,到最后卖到消费者手上时,价格理所当然高企,消费者只得付更多钱来购买药材。
在此情况下,一些业者可能因为年纪渐年长又无人接手业务,加上各因素的冲击下,可能选择提早退休或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