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智彰离不开音乐
文/覃小萍
图/李玉珍
邓智彰几年前结束在首都的音乐学院,举家搬到关丹,他亦从自由业的歌手、专辑制作人,变身成为铁矿行业的上班族,唯他却一直不曾放下“音乐”。
绕了一大圈,他对自己的梦想与执著益发清楚,于是他又回到了乐坛,这次更多了一个身分──艺人经纪与唱片公司的主管。他说:“到了这个年纪,我也希望能有机会栽培多一点新人,这真好是时候!”
从创作歌手→制作人→艺人经纪公司主管,无论是职场或个人成就,这都是一种晋级的表现;最重要的是,他转业扭转乾坤还是离不开“音乐”。
不想当superstar
90年代,本地中文乐坛极力鼓吹本地创作,邓智彰1994年亦以创作歌手的形象出道,20岁的小伙子能填词谱曲,加上样貌斯文,完全是学院派的“白马王子”,故发片就马上引起歌迷的注意。
提及当歌手这件事情,邓智彰颇为感恩的说:“我是比较幸运的,并不像其他歌手要经历很多波折。”
当时有圈中人觉得他歌唱得不错,就把他的Demo带拿给唱片公司,唱片公司老板听了觉得他是可造之材,于是决定签下他,那时候在唸中四的他签约时还要父亲代为签名,3年后便如愿的发了首张个人专辑。
“我当歌手是无心插柳的。我是喜欢唱歌,可是从来没有想过要当歌手。我没有太奢望站在台上唱歌,反而接触幕后工作之后,才发现我开心很多──原来幕后才是我要走的路!
写歌、制作专辑、写到不错的歌或卖出歌的满足感是很大的!我不是说幕前不好,也不排斥当歌手,但幕后的满足感很不同,尤其是知道自己写的歌可以流传就觉得很开心。”
这大概也让人了解到他为什么之后转投幕后会取得比在幕前发展更好的成绩了吧?
御下歌手光环、转战幕后,他甘之如饴,“我没有太期望把自己经营成为一个superstar,所以就没有放不下的东西。”
转跑道栽培歌手
邓智彰不讳言制作专辑是他比较驾轻就熟的“工作”,“音乐一直有在做,我也永远不会退,因为做音乐、做唱片一直是我很喜欢的事;只是有这个机缘、有老板愿意投资开设艺人经纪的公司,我也希望能有机会栽培多一点新人。”
对“老板”(公司主管)的新名衔,他笑说:“我不是一个很懂得当老板的人,也不是很好的老板,因为我经验不够,还有很多学习和进步的空间。我更加不是一个生意人!但以现在的状况,我会尝试把自己站在生意人的角度去思考。”
做唱片本来就是一门艺术,但为公司赚取利润却是老板的终极目标,故他与公司内并肩打战的同事、歌手,难免有意见分歧、立场不同、理念不一的时刻。
“所以我和我同事都还在调整的状态阶段,也蛮幸运的是可以找到很尽力跟我一起去经营这间公司的同事。当我站在生意立场去思考的时候,他们也非常愿意配合我。
当我站在公司的角度,我必须要考量很多商业因素,像这张专辑投了多少钱,之后怎样回收?如何找各方面的资源(sponsor)?这时候我与同事的意见就会有一点不一样了!
我可以怎样配合他们(赞助商)的,我都会去做,可是某些歌手是不能配合,于是就会出现这样的矛盾。所以同事之间要有很好的沟通。”
可是他毕竟当过歌手,亦十分了解歌手状况。“当然我会考量在商业之余,我也要怎样去保护我的歌手,因为我本身也是一个歌手。我非常了解歌手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如果我自己可以过这一关,就明白这是歌手也可以做的事情。”
逆境遇见转机
从歌手转为幕后制作人,邓智彰形容个中过程其实是他人生最低潮的时候,那时候他隶属的EMI关掉了中文部,他前不到岸、后无路可退,发片计划无限期的拖延,时间拖得久了,原本累积的一点知名度也降落到最低点。
“当我要重新再发片的时候已经追不上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确实是我们必须要承认的!”
出唱片没有得到预期的成绩,骨牌效应连接出现:唱片没有好成绩就不能有很多工作,没有工作就变成生活面临问题。于是他接获做幕后的机会,“没办法,就为了生活。每一个都是际遇。”
当然他在制作领域摸索而后学习,亦让他累积了很多宝贵经验,近年MY Astro贺岁专辑在本地唱片市场独领风骚,身为制作人的他功不可没!
对此,他谦虚的说:“我做新年专辑大概做了10多年!这是需要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还有要有运气,因为很多时候写歌真的要靠运气,灵感来了、melody对了,就一切都对。”
最成功的身分──专辑制作人
随着MY Astro贺岁专辑创下叫好又卖得的口碑,邓智彰已成为贺岁专辑金牌制作人,他坦承制作贺岁专辑的确有其“秘诀”!
“每个人创作的style都不同,我现在做的过年歌有很多人喜欢,这绝对是我很幸运,因为我写的这些歌的style刚好是对的、刚好迎合了这个市场。”
他说自从《大团圆》之后,他与电视台都有了一个方向,就是要──很简单、朗朗上口、歌词很生活,让小朋友和大人都很容易唱的贺岁歌曲。
听起来很简单的要求,但实际写起却非常困难。“我每一年心情最低落的时候,就是制作过年歌的时候,因为压力很大!我需要对我的作品负责、需要对喜欢听我作品的人负责,以及需要对客人(Astro)负责。我是差不多用一年的时间来蕴酿的!”
相比当歌手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搭配,转往幕后制作让邓智彰自觉更易掌握。
“在制作方面,我都是在用我的经验去做,经验是可以掌控一切。其实在我脑海里面已存有一个方程式,而且制作人要有很强的敏锐度,这是训练不到,只能靠经验得来的。”
最高难度的工作──公司主管
因为“曾经”是歌手(现在也还是吧?),邓智彰承认对他打理艺人经纪和唱片公司的确有很大帮助,亦清晰了解公司的整体操作,间接成为他经营歌手的一个优势。
“譬如歌手需要怎样的舖排?歌手需要怎样的照顾?歌手会有什么要求?基本上我都懂,因为我也要求过别人,也知道歌手要求什么东西,在我脑海大概也非常清晰。”
而他在制作方面有实践的经验,亦让在他处理公司歌手唱片案子能游刃有余。
“虽然公司很多专辑制作并不是我,但我会跟他们分享我的想法,以张智成为例子,张智成的制作人是彭学斌,在彭学斌收歌和做企宣的阶段,我们就有很好的讨探:张智成要走怎样的路线?他是不是要改变?还是唱回R&B?这都是我们考量的方面。所以在音乐上,我懂也可以给我的一些意见,这方面我也是有优势的。”
无论如何,邓智彰却把“公司主管”视为最具挑战性和最具困难的工作。他说当一个艺人经纪公司的主管必须要懂得:(一)你的歌手要什么和不要什么,(二)你对音乐制作的认知懂得多少?(三)你在歌手宣传和企划方面懂得多少?
“这三样东西必须要先累积才可以当一个经纪公司的主管;可是当一个唱片公司的老板,除了必须兼顾以上三点,还必须加多一个商业元素!最棘手的问题就是,怎样把公司经营到上轨道──每个月不用亏钱反而要有钱赚。”
全球唱片市场萎靡不振,邓智彰说现今歌手发唱片宛如派“名片”,但歌手是唱片公司的“产品”,要把这个“产品”打红,开拓更广阔的市场,才能让公司有利润可赚。
因此,他自家歌手未来发展已谱下发展蓝图。“我们都在试验,像办演唱会、办音乐来build up他们的知名度,亦会尽量找一些代言,尽量让他们曝光。其实只在一个地方不够,所以我们必须开拓市场,我们在中国有自己的公司,一定都会把马来西亚歌手带到中国市场,然后再用另外途径去栽培和宣传他们。”
自我评估3个身分的胜任度
歌手:70%
制作人:90%
公司主管: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