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希:功不可沒 前勞工黨員成就海鷗

報導:甘安琪

(吉隆坡28日訊)“如果沒有這批社會主義工作者,就沒有今天的海鷗。”

海鷗集團于1975年成立時,因積極引進並銷售中國產品,成為當時我國第一家純銷售中國貨品的雜貨店,從當初面對資金嚴重不足,到現在成為上市公司,所有成就必須歸功于當初一起打拼的前勞工黨員。

海鷗集團今年邁入第40年,海鷗創辦人兼集團董事經理陳凱希憶述起創業點滴時說,該集團並不是一般純粹為賺錢的機構,而是為幫助並提供就業機會給老朋友而創立。

任勞任怨不放棄

“當時機構裡有大部分要員都屬前勞工黨黨員,且很多都曾是被扣留的人士,他們被釋放后不容易找工,所以我們就召集大家齊創業,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為往后安定生活而努力。”

他接受媒體聯訪時說,由于一開始並沒有足夠的資金,因此公司只能發薪給少數人而已,而其他人都是自願、自覺的來幫忙,任勞任怨,即使從早做到晚,都不曾放棄。

“他們有些幫忙打點,有些負責出主意,部分則負責搬搬抬抬,大家都做應該做的,並暫時解決了沒有資金僱人的問題。”

海鷗集團為了籌得更多資金,積極邀請周圍的人成為股東,最后只籌得16萬8000令吉,但由于168在華人社會裡,寓有“一路發”之意,大家都覺得有好意頭,一定會取得成功,因此股東凡事都會給予大力支持。

陳凱希當時只覺得這是偶然,但卻意外發現往后不管發生什么事,都會神奇並順利地迎刃而解。

“我們是搞政治與社會工作的人,是無神論者,不會迷信,但不知為何組織每次出現問題時,最后都不會成為壞事,而是化為好事,所以每當這組織面對挑戰、困難或挫折時,最后都會過關且越辦越好。”

中國採購貨品過程艱辛

馬來西亞與中國于1974年5月31日簽署聯合公報,正式建立邦交,而海鷗集團適時決定舉辦“中國熱”活動,售賣中國產品,但在前往中國採購貨品時卻面對種種挑戰。

“馬中建交並沒有把中國整個市場開發,要去中國採購產品是非常困難的事,你需獲得中國政治部的批准才能去,到了中國又只能在特定地點採購,回國后還需跟中國方面報告所有銷售情況。”

陳凱希透露,幸好當時有許多戰友拔刀相助,按照公司要求前往中國,進行簽約儀式,過程雖繁雜艱辛,但該些產品最後也成了國內受歡迎的產品。

海鷗集團就是靠著這些受歡迎產品,如靈芝酒、蚕蛾公酒、巴戟酒等,打響知名度,而後期越戰越勇,開始銷售更多元的產品,包括藥、成藥、草藥、白酒、藥酒及茶等等。

“海鷗集團也經歷了幾段轉型過程,它從零售商、批發商、進口商,也積極爭取成為產品總代理,成為單獨賣某產品的公司,這時的海鷗集團才真正進入穩定期,並于1996年成功上市。”

拒絕具風險發展機會

陳凱希坦承,為了讓公司穩定發展,他早前拒絕了很多具風險的發展機會,就是不希望一失足成千古恨,讓公司全軍覆沒。

“我不會冒險涉足于我不熟悉的領域,只是在很保守的情況下經營公司,現在公司上市后,就必須遵守上市條規來營業,公司已不是‘人制管理’了。”

他希望新一代能在未來拋開保守枷鎖,謹慎大步走出去,提升並擴大產品項目。

海鷗集團將于4月30日,在萬達酒店(One World Hotel)舉辦40週年慶晚宴,並會邀請中國供應商、員工及股東等共襄盛舉。

他也說,海鷗集團今年將會派發100%股息給每個股東,以報答他們這么多年來的貢獻。

“公司上市后,至今共發出了2億令吉股息,公司市值為5億令吉,公司也把平均賺利的52%,回饋給股東,”

積極參與公益事業

陳凱希說,海鷗集團至今未忘記公司最初的宗旨,即要體現“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精神,因此公司積極參與公益事業,也希望將公司盈利回饋給股東。

“就算我們那時只有16萬8000令吉的資金,但我們還是捐助了4000令吉給巴生4間獨立中學,這也使得許多社會名流,特別是文化界人士,如已故華教鬥士拿督沈慕羽及華教元老陸庭諭等,都賞臉出席海鷗集團開業典禮。”

海鷗就在開業后,馬上就與文教界建立起關係,且在40年來不斷給予金錢捐助、贊助、物資贈送、參加所有慈善活動,至今共捐助了2000萬令吉。

他說,這就是海鷗最大的特點,就是希望與社會銜接在一起,所作所為都必須跟社會利益有關聯。

“我們這么多年來,慈善工作不曾間斷過,公司上下也秉持著‘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理念,我也引以為傲。”

未來將會全面改革

陳凱希透露,海鷗集團過去40年是屬“黃金40”,並會把下一個40年定為“鑽石40”。

他續說,未來公司將會全面改革,很多產品都會重新設計與提升,而產品價格也肯定會有所變化。

“以往中國產品來貨成本低,價格相對也會便宜,但時代已不一樣,加上通貨膨脹及消費稅落實等因素,為了生存,公司必須調整所有產品價格。”

他也說,往後集團業務將交由新一代去策劃和進行,在一定的基礎上,重新整頓、改革及提升,以符合未來趨勢,屆時新一代領導層會進行一系列轉型。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