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建成:GST割喉戰之期

消費稅落實了一個月,你適應了嗎?

坦白說,身為一個消費者,百般無奈之下,雖不習慣,但也必須接受事實,因為除非換了政府,否則這個政策將跟著每一個公民到嚥下最後一口氣為止(但你的家人還是要替你付醫藥費的GST)。

我查看了4月的開支紀錄,在刻意不花費大筆或多餘開支的情況下,我比一般月份省下了大約15%開支,而實際付出的GST費用約有六七十令吉,預估今年要付出的GST約600元,這個數字蠻附合分析師估算數字。

銀行分析報告說,今年在落實消費稅後,可以為國庫贈加66億令吉淨稅收。若66億除3000萬大馬人口,包括老人和嬰兒,平均每個人今年約貢獻220元,乘以我一家三口,大概就是600多令吉。羊毛出在羊身上,政府一年多收66億,就是出自像我這些羔羊身上。

相信像我這種節衣束食大馬人,應該不少,當大家最近都減少消費時,就意味了,開店的商人,營業額會下跌,但跌幅是不是商家受得了的呢?

“像我在第一個月,就少賺7000令吉。”一位小商人告訴我,GST對他的沖擊,第一個月就先少賺了這筆錢。

這位朋友,在小城鎮開了三家手機店,十多年來都在這一行,店面從一間到3間,員工十來個,多年辛苦經營才有一點規模。但從今年4月起,對他來說又是一大挑戰:“首先,我們生意至少跌了10到20%,但我們也不敢隨便起價,這一行太競爭了,又怕趕走客人,所以有的貨品含消費稅,是我們自己吸納了,那就少賺了一筆。”

看誰撐得比較久

他說,沒有所謂真正“零消費稅”的商品,因為商品成本都變得更高了,隱藏起來的溢價,不是消費者承坦,就是商家承坦。這一點,農夫可以深刻体會,蔬菜水果雖不含消費稅,但他們的產品,需要農藥、運輸、冷藏,費用都含GST了,若要他們不起價,其實也不公平。

“還有一點,就是店租也漲了,因為商店的租金都是含GST的。”朋友說,對小商家來說,這是雙面夾殺,第一,生意額變少了,你已賺得比較少了,商家都怕“漲價10%,趕走20%顧客”的效應,得不償失;第二,成本高了,貨源、店租、水電費、雜支都含消費稅的(其實商家也是消費者),在這方面,小商家在失血中。

“其實,這就是割喉戰,看同行之間,誰可以撐得比較久。”朋友分析說,現階段同行都按兵不動,不敢起價,有虧本就先自己承坦,總有財才不足的小店,做不下去而倒閉的。朋友的如意算盤是這樣打的:“半年後,做不去的店倒了,顧客自然會被其他活下來的店吸納,到時才看看要不要調高價錢。”

消費稅對小商家來說,這一年半載就是關鍵存活期,之後或有一股倒閉潮,活下來的店,可能會調高售價,那時會不會有漲價潮,成了大眾消費者的災難?哦哦,朋友說得我一楞一楞的,我在想,明年我是不是也可申請幾百塊的一馬援助金呢?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