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最新研究 吃黃豆不會導致痛風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新加坡最新研究 吃黃豆不會導致痛風

(新加坡7日訊)最新研究發現食用黃豆類和莢果類食品,並不會導致痛風,反而可能減低患上痛風的風險。



新加坡國立大學最新研究發現,多吃雞、魚和蝦等肉類和海鮮會提高患上痛風的風險,但吃豆類和莢果類(Legume,包括紅豆、綠豆、大豆和豌豆等豆類)的食品,患痛風的風險反而下降。

痛風是因為體內的尿酸過高所致,而尿酸是從食物中代謝的嘌呤所產生的,需要由腎臟透過尿液排出體外。

這項研究是新加坡華人健康研究計劃的項目之一,由國大杜克—新加坡國大醫學研究生院和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的許恩佩教授和國大風濕病科高級顧問醫生陳錦儀醫生攜手展開。



共有超過六萬名本地華人參與這項研究,研究人員透過定群追蹤研究的方法,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追蹤這些人的飲食習慣。當中有2100多人在平均11年內患上痛風,研究人員便從中分析這些人的飲食習慣及他們患病的風險。

研究人員將參與者所吃的食物份量分成四部分,透過比較這些食物的攝取量,來分析參與者患上痛風的風險。

這是全球第一份確定黃豆類和莢果類不會造成痛風風險的研究報告。

許恩佩教授說,其他東方區域如中國、台灣和日本也曾經研究吃豆類食品和血液尿酸的關係,多吃黃豆食品的人血液內的尿酸,並不比不吃黃豆食品的人來得高,或甚至更低。

肉類屬痛風高風險食物

研究顯示,以雞肉而言,攝取量最高的群體患上痛風的風險,較攝取量最少的群體多了27%;以豬肉而言,攝取量最高的群體患上痛風的風險,較攝取量最少的群體只多了8%。

陳錦儀說:“雞肉、豬肉、魚肉和貝類等肉類和海鮮所造成痛風病發的概率介於8%至27%。出乎意料之外,黃豆和其他豆類不但不會造成痛風的發作,反而還能使患病的風險降低14%。”

她說:“大家一向來的觀念是,吃高嘌呤的食物是痛風病發因素。但華人常吃的豬肉,反而沒有比雞肉的病發風險來得高。我們的研究無法徹底解釋這個發現,目前也無法確定為什麼植物嘌呤比肉類嘌呤造成痛風的風險更低,只能有待其他研究探討。”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