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見聞.赤腳男孩 長大跑遍全世界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心見聞.赤腳男孩 長大跑遍全世界

報導:蔡愛卿
圖:受訪者提供



吳少剛在馬拉松界是個響噹噹的人物。旅居中國上海多年的他,是亞洲第一個完成馬拉松大滿貫的人,在2008年已跑遍七大洲,以及完成南北極的極地馬拉松。

但鮮有人知的是,吳少剛來自檳城威省的小鎮峇東埔,當年他是一個穿著拖鞋參加環鎮賽跑的男孩。

當時鎮上許多男孩皆如此,因為多數人買不起昂貴的運動鞋。



誰能料到,其中一位穿拖鞋跑的男孩長大后,竟跑遍全世界!

吳少剛已經54歲了,依然沒有停止參加各種極度挑戰的超級馬拉松(Ultramarathon)賽事。我問他年齡因素會不會影響表現,他說不會,只是完成賽事后,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恢復體力。即使年過半百,他完全沒打算停下來,全世界的超馬跑者,年紀最大的已七十多歲了,可是依然在跑。吳少剛,還有很多年可以跑在路上。

有本書叫《天生就會跑》,是美國人克里斯多福麥杜格撰寫的。吳少剛跑超馬的風格,受這本書的影響很大。因為這本書,他回到年少時期最初參加長跑比賽的風格,以穿拖鞋、五指鞋,甚至赤腳來跑馬拉松。

有沒穿鞋,沒關係!

吳少剛的長跑人生,是從赤腳跑開始的。他第一次參加比賽,是1980年峇東埔團運舉辦的越野賽跑,當年參賽的幾個少年都赤腳上陣。那年的吳少剛19歲,一直到去紐西蘭留學之前,他都是赤腳跑步。

這與多年來我們被灌輸的觀念,大不相同。我們都被教育跑步時,一定得穿上合適的跑鞋,否則膝蓋會受到嚴重傷害。而厚鞋底是跑鞋的其中一個重要條件,穿著拖鞋甚至赤腳跑步,那是在跟膝蓋過不去嗎?

他受訪時說,在1970年代之前,根本沒有所謂的跑鞋,當時參加長跑的人,穿的都是鞋底很薄的包鞋。后來美國一家著名運動鞋品牌研發出鞋底較厚的跑鞋后,人們開始被灌輸厚底跑鞋的好處。

《天生就會跑》這本書影響了一些跑者開始赤腳跑,或返樸歸真穿回普通跑鞋。吳少剛穿著拖鞋、五指鞋或赤腳,已經完成很多場比賽,甚至能跑出不錯成績。他是喜歡嘗試多樣化的人,對他來說,馬拉松成績跟穿什麼鞋子沒有太大關係。

不確定因素太多退賽難免!

退賽對于不同跑者來說,也有不同看法。有些人可以不當一回事,有一些則視為人生恥辱,認為退賽絕不可接受。對吳少剛來說,迫不得已的退賽,可視為人生經驗,激發跑者思考更多。

對跑者來說,退賽肯定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卻能激發跑者思考。退賽對許多跑者來說是打擊,很沒有面子的一件事。被迫退賽后,跑者一定會思考到底哪一方面出了問題,一定要檢討,以確保以后不會再犯錯。這樣反而學到更多。

吳少剛本身有沒有退過賽呢?答案是有,而且退賽過很多次。談到退賽的原因,第一是實力還沒有準備好就去參賽了、比賽時受極端天氣影響、飲食沒有調節好等,到最后都可能無法完成比賽。

他說,賽程不同的超馬,都需要長時間跑在路上,不確定因素很多,也令退賽的可能性增加。不過,這也讓超馬比一般馬拉松要有趣得多。

參加超馬能完成已是挑戰!

參加過無數超馬賽事,吳少剛認為難度最高的當數希臘雅典至斯巴達超級馬拉松。這項超馬由于條件苛刻以及路程嚴酷,歷年完成比賽的比率都很低,大約只有30%跑者能在限定時間內跑完全程。

在希臘雅典至斯巴達超級馬拉松,全程246公里,必須在36小時內完成。這時間意味著跑者的速度要很快,否則一定完成不了比賽。

比賽是在九月底舉行,那是希臘非常熱的月份,吳少剛第一次參加時,還遇上異常酷熱天氣,很多人也都沒有完成比賽。

吳少剛在2012年第一次參加斯巴達超馬,沒有完成比賽,接下來的兩年再參加,同樣沒有完成。斯巴達超馬不是尋常馬拉松跑者有資格參加,必須符合條件者才能報名,而且每年的報名人數皆超額,主辦當局最后必須抽籤決定。吳少剛是大馬唯一有資格參加這項超馬的跑者,他今年也會繼續報名參加。

沒人教導
自己摸索前進

超馬對許多人來說,似乎是一個難以達到的高度,但吳少剛不這麼認為。他說,跑超馬比多數人想像中容易,人人都可以跑超馬,只要經過訓練。

在跑超馬之前,首先當然必須先擁有跑馬拉松的經驗。吳少剛認為至少必須擁有幾年的馬拉松經驗后,才開始跑超馬。不過,現今很多年輕的跑者,在跑了幾場馬拉松后就嘗試超馬了。他認為這也無不可,超馬對一個跑者來說是充滿激情的挑戰,不論結果如何,都是人生的經驗。

吳少剛是大馬最早跑超馬的人,他在8年前開始跑超馬時,在大馬甚至亞洲,跑超馬者都屈指可數。他說,當年他去跑超馬時,也沒人告訴他正確的方法,自己憑著一股激情就去了。

那時亞洲沒有超馬賽事,他必須飛到歐美去參加比賽。亞洲興起超馬賽事,是近三四年來的事。

“當年沒有人教我,我還不是這麼跑過來了嘛!當然在過程中,會吸取很多教訓,無所謂的。”

當然,報了名之后就要對自己負責任。不論是為了跑出好成績,或者只為了完成比賽,都必須進行必要的訓練。

一跑18小時三餐路上解決

吳少剛很願意分享自己的經驗,提高大家對超馬運動的認識。

一個超馬運動員,由于必須長時間跑在路上,他必須做的準備和訓練更多。跑超馬必須具備怎樣的條件、平日應該如何訓練、比賽時如何照顧好飲食,這都是超馬運動跑者必須了解的。

吳少剛說,跑超馬與馬拉松最不同的一點,就是飲食方面,普通的馬拉松賽42.195公里,數小時就能跑完。可是跑一場超馬,如果用上18小時,即意味著跑者的三餐是在路上完成;怎樣進食,才能保證體力,又不影響表現,裡頭大有學問。

炎熱的天氣,還可能導致跑手感到噁心不適;喝太多水,也會造成肚脹和噁心,無法小便等。所以正確的進食和飲水,是影響超馬成績的重要因素之一。

吳少剛願意通過講座、工作營,分享自己多年來的超馬經驗。不過,他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多參加比賽吸取經驗。吳少剛與朋友在去年成立了馬來西亞超馬跑者協會(Malaysia Ultra Runners Association),推動超馬運動,目前擔任會長。

人類極限尚未看到盡頭…

在國際賽事上,50公里以上就屬于超馬。不過,吳少剛個人的定義是,100公里以上才叫超馬,他準備在大馬推動100公里超馬運動。

他在去年已經回到馬來西亞,並與朋友合作成立一家公司,在國內各處組織與耐力有關的比賽。他們也注重在國內推動超馬運動。

超級馬拉松的定義是50公里或以上,甚至有些人認為50公里還稱不上超馬。雖然50公里賽事報名者往往比較多,但吳少剛重視的是100公里超馬。對他來說,50公里太短了。

“國際上有一種說法是,現今100公里是新的馬拉松趨勢。以前,大家認為在馬拉松跑個四十多公里已是極限,后來大家漸漸發現,人類能跑的極限還遠遠沒看到盡頭,100公里漸漸成為新的標準。”

他認為,最起碼的超馬應該是100公里,接著推向160公里、200公里、250公里,這些才叫真正的超馬。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上则新闻 小地球.自主 下则新闻 汪明荃獲送巨戒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