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搜频道.环境清幽.表现标青 当选卓越学校学生大增(第五篇) | 中国报 China Press

新闻搜频道.环境清幽.表现标青 当选卓越学校学生大增(第五篇)

报导 : 涂素燕
摄影 : 李文源
★微型华小:彭亨百乐县文德里华小



微型华小因为招生困难,往往被逼“小班化”。

小班教学能否提升学习表现,这点尚待确认。

不过,微型学校老师在小班环境,无疑比较容易关注每位学生。



小学校里,师生交流密切,学生一般较少纪律问题。

一些乡区或园坵的微型华小,也因为跟社区密切结合,家庭和学校能够有更多双向交流。

百乐县8间华小,其中文德里华小和金马梳华小,都是超微型华小。

文德里邻近吉拉央和直凉市区,距离金马梳园坵约4公里,是一个小新村。

文德里华小董事长颜学全说,近年新村人口外移,教育程度不错的年轻人,多数到城市发展。

许多居民逐渐迁移到附近的直凉小镇,目前全村剩40余户华裔人家,油棕园和橡胶园工作全由客工取代。

文德里华小创校以来,就是一所微型社区华小,学生人数最多的时候,也不超过百人。

学校校舍和设备简单,然而,校园打理得整洁,加上地点在园坵,周遭是橡胶树和油棕树包围,环境清幽舒适。

过去10年,文德里华小学生人数逐渐下滑,这一两年却“峰回路转”,新生和转校生人数大增。

目前全校共有30位学生,其中14位来自直凉和吉拉央,差不多一半是“外来学生”。

能兼顾每位学生

文德里华小于2012及2013年,连续两年为全彭及格率最高的学校,两度当选卓越学校。

今年刚上任的校长谢志德猜测,家长舍近取远,可能是因为学校的成绩表现,对老师有信心,把孩子送来学校。

“一方面是我们学校学生少,老师能够兼顾每一位学生”,他说,大型学校班级学生人数多,很难做到这点。

尽管如此,校方无意趁热打铁,主动到附近市区招生。

因为学校的课室不足够,一直是以间隔方式,把大课室分成数间小课室,解决各年级学生上课问题。

他表示,学校欢迎附近市区学生报读,不过,要是学生太多,学校可能会面对校舍问题。

不愁没学生暂不考虑搬迁

谢志德校长透露,文德里华小未来一两年,依然有新生报读,接下来几年不愁没有学生,所以暂不考虑搬迁或合并。

但是,他预计学校生源萎缩,只是迟早问题。

“不只我们学校,包括邻近的直凉华小、金马扬华小,学生人数都减少了。”

他说,以前他在金马扬华小执教时,学生人数有1000多位,现在只剩数百位。

董事长颜学全表示,年轻人出外升学,如果在外地就业,一般不可能回流。

“只有一些在外地赚不到钱,家里有些产业的,才回来割胶、打理油棕园。”

谢校长说,现代年轻人对务农没兴趣,情愿到城市打份薪水两三千令吉的工作,就算薪资无法负荷城市的生活水平。

在偏重城市发展的政策之下,城乡发展和人口失衡,加上华裔生育率下降,乡区和小镇华小学生人数减少是必然现象。

董家教村会报效设备

记者和摄影到访文德里华小那天,董事长、前任董事长、前任校长、家教协会主席、村长、村民等,一早到学校接待我们。

我们到另一所园坵微型华小金马梳华小时也是这样,董事长、董事部成员、前任校长,特别抽空带我们了解当地环境,准备许多资料给我们。

该校董事长吴有平告诉记者,学校每次开董事会议时,都是全员到齐,大家对学校的事务,都竭尽全力相助。

许多乡区或园坵微型华小,长久以来都是这样,靠地方人士、村民和校方一起守护。

前任校长陈其侨在文德里华小担任校长20年,去年年尾荣休,他表示:“我在这所学校20年,学校的每张桌椅,都是村委会报效。”

村民一起庆儿童节

学校很多问题,都是靠董家教和村委会协助解决。

谢志德校长也说,很少看到村委会对学校如此尽心尽力。

陈校长在任期间,多次获得调升机会却放弃,20年来坚守这所学校。

他退休时,村民感激他多年的付出,合力烹煮12道美食欢送他。全村村民几乎都出席欢送会,向这位校长致上最高敬意。

每一年儿童节时,文德里华小不只全校师生同庆,老校友和村民也会一起到校欢庆。

颜学全说:“除了学生有吃的有礼物,校友和村民也有小礼物,不管多少岁,大家都一起庆祝儿童节。”

隔代教养形成娇生惯养

文德里新村人口本来就少,加上年轻人往城市讨生活,新村只剩老人,以及许多父母在外工作,孩童跟着公公婆婆一起生活。

董事长颜学全笑说:“这里的孩子都是阿公载来学校。”

谢志德校长发现,隔代教养的孩子,一般比较娇生惯养,阿公载孙子来到学校,还要陪着到课室。

“小孩子要吃一点苦才懂得珍惜,比如要给孩子做一点家务,但阿公阿嬷连家务都不给孩子做。”

前任校长陈其侨说:“学生连扫地都不会。”

他看过一些学生,当值打扫教室,两个学生拿着扫把,一个扫进来,一个扫出去,扫来扫去都扫不干净。

新村的孩子较纯朴,而且在微型学校,师生交流密切,一般没有太大纪律问题。

颜学全说:“不过,这里的孩子都很快学会骑摩哆,五六年级就骑着摩哆到处走”,无牌驾驶问题普遍。

小组教学关注每位学生

文德里华小学生人数少,所以每个班级,学生都是围坐成一个小组,老师采用小组教学方式。

卢嘉微老师从2001年开始在文德里华小执教,迄今迈入15个年头。

文德里华小是她第一所执教的学校,开始是以临教身份,成为正式老师,又调派回这所学校。

她表示,小组教学,老师可以关注每一位学生,了解他们的程度,因材施教。

因为是小班级,老师也有余力个别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我们的副校长会把一些学生带回家,教他们功课。”

文德里华小共有30位学生,29位是华裔,一位印裔生。

比起一般友族学生多的学校,老师教起书来的确比较轻松。

不过,学校的学生,父母多数在外地工作,没在孩子身边,学生在家可能没有人监督他们做功课,所以比较依赖老师。

她说,尽管如此,学生要是面对问题,家长都乐意配合校方,董家协也会协助协调。

“而且这里的孩子比较单纯,教书很快乐,否则也不会呆这么久。”

她觉得相较城市的孩子,这里的孩子童年生活比较多姿多彩。

学生平时都会告诉她,放学后去了哪里玩,在他们的“秘密基地”玩些什么。

曾与淡小共用校舍

文德里以前本来是一个欧洲人经营的小型橡胶园坵,胶工以印裔为多。

早年,园坵只有一所备有两间课室的淡小,因为华裔人口少,没有华校,华裔孩童需到附近的直凉小镇上学。

文德里跟离直凉约莫7公里路程,今天从直凉市中心驱车到文德里,所需时间不过十来分钟。

然而,早年园坵没有柏油路,那个连摩哆都不普遍的年代,孩子可是骑脚车到直凉上学,求学路漫长。

文德里华小董事长颜学全还记得,那时候,每次从文德里去一趟直凉,路经黄泥路,白衣就变成“黄衣”。

1950年代中期,为了方便华裔孩童上学,当地华裔开始在园坵办学,与淡小共用校舍。

当时,淡小早上上课,华小则安排在下午班。

后来欧裔业主撒离,园坵分段拆卖,华裔工友买下部分土地,在当地安家立业。

园坵分段拆卖后,多数印裔工友都搬离文德里,文德里淡小也搬到直凉市镇,淡小原址成为文德里华小。

文德里华小

全校学生人数 : 30人

一年级 : 6人

二年级 : 4人

三年级 : 4人

四年级 : 8人

五年级 : –

六年级 : 8人

华裔生 : 29位

巫裔生 : 1位

教师人数 : 10人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