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华小(完结篇).迁移非属长远之策 华裔人口减 微小“自动解决” | 中国报 China Press

微型华小(完结篇).迁移非属长远之策 华裔人口减 微小“自动解决”

报导:涂素燕
摄影:李文源
华小的问题,本来应该是教育问题。



然而,我们都知道,华小课题从来不只是教育问题这么简单。

除了政治因素,还有历史、情感等复杂因素,这是为什么华社千方百计力保微型华小,哪怕是没有学生的一所华小。

随着华裔越生越少,学龄人口减少,华研研究员黄集初认为,微型华小的问题,会随着时间“自动解决。”



人口流动,城市学校学生爆满,乡区学校学生越来越少,大学校变小学校,这是不管哪个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都可能面对的问题。

黄集初表示,微型学校是普遍问题,各种族源流学校都有微型学校,淡小这方面的问题也很严重,这是人口分布问题,不只是华小的问题。

“根据教育部的定义,学生人数少过150人,就是微型学校。”

目前所见,许多微型华小人数可能于100人,有些甚至只有二三十人,根本就是“超微型华小”了。

我国教育部一般以三种方式处理微型学校:关闭、合并和迁移。

他说,首先我们必须厘清的一点是,政府的微型学校政策是针对各源流学校,而非只针对华小。

不想关校成政治问题

站在善用教育资源的角度,关掉人数少的学校,是合理的做法。

“我国最常见的做法是合并学校,因为如果关了一个地区就没有学校,但当地学生还是要上学。”

学生少的地方,我们把学校关掉,但是,在人口密集,学生多的地方,是不是应该增加学校?他问。

“华小的问题是不能增建,政府没有承诺在有需要的地方增建华小,所以华社不想关学校,最后变成一个政治问题。”

这种局面之下,为了避免华小数目减少,华社无奈以迁校作为折衷方案。

不过,他认为,目前迁校的华小,其实不算真正的迁移,而是关一间,开一间。

“真正的迁校,应该是学生、教师、董事部也一起到新学校,现在的情况是霹雳州的学校可能搬到柔佛,学生和董事部不可能一起搬到那里。”

他指这种情况,只是学校准证迁移,不叫学校迁移。“因为政治问题,不能说学校关闭,只好说成迁移。”

他表示:如果我国可以增建华小,就不会有迁移这回事。

随着华族生育率下降,他认为,微型华小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半”,而且未来会“自动解决”。

“学校如果完全没有学生,就会自动关闭,对政府,或者应该说对巫统来说,微型华小已经不是一个课题。”

未来学龄人口下降
每家庭最少生两个

纵观全球,富国生育率都比穷国低,所以有“越穷越生”,“越富生越少”的说法。

我国虽非富国,但2010年全国人普查报告显示,我国土著、印裔和华裔生育率都有下降越势。

其中,华裔生育率最低,黄集初表示:“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华裔总和生育率才1.5,显示一个家庭生不到两胎孩子。如果夫妇年纪大走了,人口就少了。”

如果要达到人口平衡,生育率至少要达到2.1。

他解释,至少需要生两个,两个走了后两个替代,人口才不会减少。孩子可能夭折、早离世,所以每个家庭需要生育超过两个,才能达到国家人口平冲。

他说,孩子出生6年后就要上小学,所以不难预见未来学龄人口下降。

目前,一些城市华小人口爆满,主要是人口移动造成。

人口外移加剧乡区学龄孩童减少,必有更多微型华小,将面对招生困难。

教总收集的资料显示,从1980年代到现在,我们已经有40多所华小因为没有学生来源而“自动关闭”。

学校布局不合理
城市学生须塞车上学

不只乡区人口往城市移,老市区人口也喜欢往新兴市区搬迁。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吉隆坡市中心一些华小,学生越来越少,逐渐式微。

在其它国家,面对这种情况,政府一般会调整学校布局,在新区增建学校,合并或关闭一些旧区的学校。

但我国因为政治因素,没有制度化增建华小,所以雪兰莪一些人口大增的地方,像巴生、甲洞,蒲种,近年都学生爆满。

黄集初表示,许多人口密集的新区,都出现学生过多的“超级华小”,这证明学校其实不足够。

“新区没有规划增建华小,学生进不了住家附近的学校,如果家长又非要孩子进华小不可,就必须回到旧区上学。”

他认为,雪隆一带天天大塞车,多少跟学校布局不合理有关。

“政府如果没有好好调整学校布局,所有城市人都要面对塞车问题,这是一种社会成本。”

他指理想的学校布局,应该是建立社区学校,最好是让学生只要步行就可以到达学校,如果是这样,起码可以解决一半塞车问题。

3层面因素左右微小

黄集初分析,在我国,一间微型学校(不分源流)是否关闭,一般从三个层面考虑。

*第一:生源

他表示:“生源要看一个地方的人口状况,这个地方人口数量少,是暂时的现象,还是永久现象。”

他指,生源有两个因素,一是生育率问题,一是人口流动。

*第二:教育效率

“教育效率考虑的首先是政府有没有预算维持一间学校的经营,一间学校至少要派一位校长,每一个班级都要派相应比例的老师。”

有些学校一个班级40人,有些微型学校一个班级才5人,但教育部还是需要派同样比例的老师。

“这样效率很低,对政府来说可能预算会很紧。”

他表示,一些国家好像中国,因为人口很多,面对教育经费不足问题,所以一般会把微型学校直接关掉。

“但我国的教育经费预算是全球数一数二,所以通常不会急着把学校关掉。”

*第三:教育机会

有些地方人口分布很广很散,尤其是一些偏僻地方,交通不方便,孩子无法到其他地方上学,如果把学校关了,孩子就没有机会上学。

“我们看过照片,有个地方的孩子,每天需要拉着绳子渡河上学,如果这些地方没有学校,学生怎样上学?”

他指其他国家,是否关闭微型学校,只要考虑以上因素,我国却多了一层考量,就是政治问题。

如果政府平等对待各族群母语教育学校,需要学校的地方就增建,不需要的地就关闭,他认为,这样华社也就没有什么好讲的。

觅校地筹经费
申请迁校费周章

华社因为很难增建华小,以迁校为保住华小权宜之计,不过,迁校也不是易事。

许多有意迁校的微型华小,从申请迁校起就面对重重障碍,难以获准。

多数成功迁校的华小,都是经过长时间争取,许多华小更是“托大选之福”才获批迁校。

就算获批迁校,也不代表就能顺利搬到新校园。

像雪州十八哩呀吃华小,花费多年时间争取才落实迁校计划,却因校地问题搁置建校计划,这一搁计又是数年。

因为生源问题,面对关闭危机的彭亨金马梳华小,迁校计划同样一波三折。

多数获准迁校的华小,都需要华社自行物色校地及筹取建校经费。

近年虽有华小获得政府保留地及拨款,以进行搬迁工程,但是政府依然没有承诺制度化增建华小。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