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興亞難民生命飄搖 安達曼海恐成集體墳場 | 中國報 China Press

羅興亞難民生命飄搖 安達曼海恐成集體墳場

(緬甸‧仰光16日綜合電)數千名在緬甸遭到迫害的羅興亞少數民族逃離本國,乘船在海上逃命,許多人溺水身亡。由于害怕受到打擊,蛇頭拋棄了海上的一些船隻。而這些船準備靠岸時,又會被鄰國推回海上。



《紐約時報》中文網週五指,安達曼海即將成為飄浮的集體墳場,原因就是各國政府,沒有做出必要的行動。

羅興亞人是一個穆斯林少數民族,人口約130萬,他們受到了在緬甸佔多數的佛教徒的仇視,長年飽受當局迫害,甚至不被承認;聯合國曾表示,羅興亞人是世界上受到迫害最嚴重的少數民族之一。

過去數周大出走



由于在國內飽受折磨,許多羅興亞人開始逃離緬甸,除尋求鄰國孟加拉等國協助,也常透過人口販子偷渡出境。根據統計,約有6000至2萬名羅興亞人仍漂流在安達曼海域。

過去數年間不斷有羅興亞人逃離緬甸,他們大部分逃往馬來西亞或孟加拉國。不過,過去幾周的大出走,卻出乎眾人意料。

“齊心終結種族滅絕”組織的主席安德魯斯說,“有成千上萬人漂在海上,但當前不僅沒有搜救行動在展開,各國政府還在把這些人從本國的海岸上拖回大海裡,這無異于大規模屠殺。”

聯合國指,自2012年以來,有超過13萬名羅興亞人通過海路逃離緬甸。許多人成為蛇頭的獵物,在泰國的營地裡忍饑挨餓,並遭到蛇頭的虐待、強姦,直到有親屬支付贖金。

本月,在逃亡者營地中發現一座集體墳墓的事件令泰國當局十分難堪。泰國當局于是開始打擊偷渡,導致船員紛紛棄船,而裝滿人的貨輪則漂浮在海面上。

各國政府之所以沒有興趣挽救難民,可能是因為擔心救了以后就必須接收這些難民。泰國長期以來都在奉行趕走難民船的政策,印尼本周也把兩艘載有數百名羅興亞難民的船隻趕回了海上。至于馬來西亞,一位海軍將領說,“我們不會讓任何外國船隻入境。”

從源頭解決羅興亞難民問題

新加坡《聯合早報》週五發表社論表示,長遠來說,要從根源解決羅興亞船民問題,國際社會看來可能需向緬甸政府施加更大的壓力。

社論說,從軍人時代至今,緬甸政府從不承認羅興亞人是緬甸公民,而是把他們當成是非法入境的孟加拉人。羅興亞人因此成了無國籍的遊民,備受歧視和壓迫。

羅興亞人大部分居住在緬甸北部的若開邦。聯合國大會去年底通過決議,促請緬甸政府公平對待羅興亞人,並給他們公民權,但緬甸政府並沒有因此停止實行它的若開行動計劃(Rakhine Action Plan)。

該計劃要求羅興亞人必須出示證件,證明1948年起就世代住在緬甸,並承認自己是“孟加拉人”(Bengali)才能歸化為公民,否則將被關押及遞解出境。

社論說,許多羅興亞人既拿不出證件,又不願被歸類為孟加拉人,于是在絕望中走上外逃之路,希望到馬來西亞和印尼這兩個穆斯林居多的國家落腳,也因此而落入人蛇集團的羅網。

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有關國家也必須能認真協商,拿出打擊人口販運集團的有效對策。

缺水缺糧槍手登船洗劫

蛇頭承諾只要支付1800美元(約6480令吉),就保證難民能抵達馬來西亞並找到工作謀生,實情當然絕非如此。

美國《紐約時報》報導,蛇頭往往想將偷渡船擠得越滿越好,因此難民即使成功登船,動輒亦要等上數月才能真正啟航,大夥兒全都逼在船艙不准離開,蹲在與旁人相距不到一吋的狹隘空間,“絕對聽不到歌聲,只能聽到哭聲與嘔吐聲”,蛇頭只會供應小量食糧與飲用水,船艙地板有一個通向海洋的小洞,就是大家排泄的地方。當船駛到海中央叫天不應叫地不聞時,早跟蛇頭串通的槍手會乘快艇登船,將難民財物搜括一空后就離開。

縱然如此,有羅興亞人坦言“我們都料到有危險,但別無他法,相比起留在緬甸,擠在偷渡船上根本是微不足道”。

船民哭喊:請救我們

誰來救救他們?一艘約搭300名緬甸羅興亞人的船隻,週四遭泰國當局拒絕入境,而這艘船已在安達曼海域漂流一週,船上沒水也有沒食物。

《紐約時報》報導指出,當記者靠近船隻時,船上難民高聲哭喊:“請救救我們!我們沒有水喝,求求你給我們水!”搭載這些難民的是綠紅相間的漁船,船上僅有一面簡陋的帆布擋住豔陽,而船艙內滿滿都是人。

“我很餓”,“請快快幫我們”,15歲的男孩西拉吉說他來自緬甸西部。

漁船塞滿成年男女與兒童,他們蹲坐在甲板上,只有塑膠防水布為他們遮陽。他們表示已在船上漂流3個月,船長與船員則在6天前拋棄了他們。乘客表示,航行中有10名乘客死亡,屍體則被拋入海中。

受緬甸政府迫害
活在歧視壓迫中

羅興亞人都是穆斯林,自稱是到孟加拉灣經商的阿拉伯人后代,他們大多居住在緬甸西部與孟加拉國接壤的若開邦。因為宗教信仰不同,受到緬甸軍政府高壓迫害,甚至剝奪國籍,多被認定為“被遺忘的族群”。

對于緬甸政府來說,羅興亞人根本不存在。緬甸政府展開全國人口普查,表格上共列出135個種族。明顯少了一個:羅興亞族,政府堅持認為該民族必須將稱自己是“孟加拉人”(也就是外國人)。

羅興亞人說孟加拉語,從外觀以至文化上來看都是南亞人,早在公元七世紀已在緬甸居住,實際上基本是英國殖民緬甸期間移民到緬甸的。

面臨滅族之憂

《紐約時報》指,羅興亞人面臨的問題,比政府拒絕承認他們的身分嚴重得多。他們存在被滅族之憂。

自2012年以來,出現了一系列屠殺羅興亞人的惡性事件。佛教暴徒攻擊並燒燬村莊、學校和清真寺,他們通常會得到安全部隊的協助。

數以百計的羅興亞人被殺害,無家可歸者達到14萬人——超過了羅興亞族人口的十分之一。獨立機構“防止種族滅絕罪行哨兵計劃”2013年9月發表報告稱,當地的暴力事件不僅限于屠殺行動,已經朝著在整個地區開展種族清洗的方向發展。

于1962年開始執政的緬甸軍政府,不斷尋求通過煽動對少數族裔的仇恨獲得民眾支持。軍政府剝奪了羅興亞人的公民身份,並在出行、教育及土地所有權方面對他們進行限制。該政府還對羅興亞族的家庭施行“二胎政策”,以限制他們的人口。

聯合國:勿驅趕偷渡漁船

聯合國和美國皆促東南亞國家政府勿驅趕偷渡漁船,而應該向求救的船民打開國門。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提醒這些國家它們有義務救助遇難船隻,以及禁止驅逐潛在難民的國際規則。

人權機構也呼籲白宮承擔道義責任,向難民伸出援手,並批評印尼、馬來西亞和泰國政府見死不救。據《美聯社》報道,美駐這些國家的大使已經向所在國當局表示對緬甸船民問題的關注。美國國務卿克里週四晚致電泰國外長,要求泰國考慮給難民提供臨時住所的可能性,但泰國的回應未被披露。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