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國文:漂流中的兩難抉擇

過去這一個多星期,滯留在我國海域附近的羅興亞人,讓國人一起上了一堂東南亞區域歷史課,也讓不少人經歷了人道精神與現實考量的天人交戰。

我是屬于以上皆是的一分子。要不是這最新一波逃難潮,我也不會特意搜尋與“羅興亞人”有關的歷史及現況。然而,當我在社交網絡上稍加瀏覽,卻驚覺不少在留言中,為目前滯留在海上的羅興亞人貼上各種標籤的網民們,對這個族裔的歷史、習性掌握得似乎非常肯定和透徹。看著“殺人犯”、“品性凶殘”、“伊斯蘭分離分子”等描述詞彙,我除了汗顏自己是井底之蛙,也為馬來西亞原來有那么多對區域課題具有高度掌握的通識專才,感到讚歎不已。

我不是歷史專家,也不是人性權威,可是我明白現實並非如好萊塢英雄片般簡單,非忠既奸,更不能以單面向的標籤來決定任何人的命運。

是的,我們都明白,我國不能隨意收留任何進入我國海域的逃難者,因為這個善意舉動可能會吸引更多類似逃難者前來。況且,讓他們登岸后,接下來的應對策略是什么?把他們遣送回國?讓他們定居我國?前者,根據過往的經驗,知易行難;后者,考量我國人民的顧慮,恐怕引狼入室。

同時,良知也告訴我們,高溫下長時間擠迫在悶熱、衛生條件惡劣的船艙內,再加上缺水斷糧欠藥的困境,這批難民只有死路一條。老弱年幼者會在船上搶奪食物的惡鬥中先被犧牲掉,暫時搶贏的也不見得可以撐多久。至于患病,最痛快的解決方案是直接被投入海中。每一艘船,都是一座海上煉獄。

如果你讀到這裡,覺得“他們是生是死,關我什么事,我們自己的煩惱還不夠多嗎?”那么本文你可以略過不讀。

不該自掃門前雪

無條件地收留這般海上遺孤,縱使能讓我們在晚上安睡前對得起自己的良知,可是隨之而來的恐怕有無數個惡夢;斬釘截鐵一個都不能登岸,固然可以讓我們置身事外,可是當這數千條人命葬身大海時,你我手上都將沾著他們的鮮血。

在這兩難抉擇之間,我們真沒有其它選項了嗎?數千條包括老弱婦孺在內的人命,難道不值得我們再努力一點、再積極一點,尋求一個折衷方案嗎?大馬政府作為東協的輪值主席國,與其消極地等待鄰國先表態,可以更主動地聯繫印尼、泰國,甚至孟加拉,以盡快達至一個共同承擔的機制,而不是自掃門前雪,把問題丟來踢去。人道援助,包括食物、醫療,不能只是應酬式的充門面,而是當作任何一場我們曾經全力救助的災難來看待。至于是否允許難民上岸,當局可以選擇性地允許婦女、兒童,或是急需醫療救助的人登岸。當然,這個方案必須是馬印泰三國同步實行的。

如何長遠地安頓這些難民,不是當下可以馬上拍板定案,可是眼下我們至少可以協助這些人保住性命。至于有高官認為羅興亞難民潮的責任不在我國,這也不全對,東協各國以“不干預成員國內政”的堂皇理由,多年來對羅興亞族被緬甸政府迫害的人權問題視若無睹,現在羅興亞人投奔怒海,內政糾紛變成區域危機,東協各國如何獨善其身?

我國自去年兩起空難中的糟糕應對、沙巴週而復始的擄人案件、1MDB的海內外爭議性交易,國譽受損是不爭的事實。

如今,擺在我們眼前的,既是一個考驗我們人性底線的難關,也是一個測試政府的政治外交手腕的契機。我們可以選擇繼續當個沉淪中的國度,或至少證明給世人看,馬來西亞還是一個有擔當的國家。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