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公開參加“供佛齋天”法會 王舜維自製廿四諸天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首次公開參加“供佛齋天”法會 王舜維自製廿四諸天

獨家報導/攝影 : 羅健傑
(大山腳22日訊)熱衷佛教藝術文化的王舜維,從中學時期開始醉心鑽研神像,至今製作大大小小神明雕像藝術品逾千件,近期更將得意之作“廿四諸天”,首次對外公開參加“供佛齋天”法會。



法會工作者王舜維(37歲)製作的“廿四諸天”,雕工精細,一尊尊神明讓人愛不釋手,為免雕像在移往法會會場過程中受損,每尊神像製成后裝進個別透明塑料盒,並標籤神明名字。

廿四尊神明在王舜維巧手打造下,只耗3個月完成,細緻程度足以媲美畫像,所有神明皆參考經典史料及文獻取得原型,加以塑造。

“廿四諸天”整套手工藝品,包括:大自在天、大辯才天、月宮天女、大偉馱天、雷神大將、密集金剛、日宮天子、帝釋恆因、鬼子聖母、堅牢地天、西廣目天、龍王水天、大梵王天、大功德天、南增長天、菩提樹神、閻摩羅天、東持國天、散脂大將、摩利支天、緊那羅天、北多聞天、紫薇大帝及星宮月府。



100%手工製作

王舜維受訪時說,神明雕像是以白黏土和糯米混合作身體的材料,衣物則使用各種顏色的沙厘布料裁剪縫合製成,並創意使用小湯匙、彩帶等日常用品,製作成神明手持的器具。

“神像是100%手工製作,先將身體捏好風乾,隨后才使用金漆上色,神明的頭髮則是購買假髮製作;‘廿四諸天’神像是用作法會布置,通常用在安奉‘供佛齋天’壇場。”

他坦言,製作神明雕像並不耗時,反而是鑑定及還原神明的“原型”工作非常耗時,製作前用了3年多苦找資料。

鑑定工作須慎行

製作神明雕像不能馬虎,鑑定工作也須慎行。

王舜維認為,鑑定工作是整個製作過程中最重要一環,東奔西跑請教大和尚,到興都廟考察翻閱古典和經文等。

“那段時間,我就像私家偵探似的到處問人找資料。”

他說,佛教的“廿四諸天”名字,都是從古印度婆羅門教吠陀經翻譯成漢語,若根據佛教從隋唐到現在的史記,這套“廿四諸天”是目前第一套完全根據婆羅門教的典型塑造。

“從古至今,很多石窟壁畫和塑像的‘廿四諸天’都被中國本土漢化,甚至出現女神變男神。”

針對“廿四諸天”由來,王舜維指原本是廿尊,但在佛教傳入中土后,加入紫微大帝(道教)、泰山府君(道教)、緊那羅(佛教灶神)及雷神(道教為雷震子,佛教為大鵬金翅鳥,迦樓絡),變成廿四尊。

他說,本身是先找出佛教金光明經里,佛陀讚揚諸天功德時,所介紹諸天的名字,隨后對照興都教的神祇,再對照婆羅門教吠陀經記錄,把眾神特征鑑定下來,隨后才塑型。

麵粉糯米製作引蛀蟲

王舜維透露,其製作的神明皆用麵粉、糯米,雖比一般黏土較好用,但經防腐處理一兩年后,麵粉就會出現蛀蟲,除非將它封閉鑲起。

“一般有人向我訂製時,我都會先說明捏麵會引蛀蟲,盡管如此,依然會有人要求訂製,也接受佛寺及道場訂制,尺寸可以訂制,因是100%手工捏塑,所以每一套都獨一無二。”

王舜維8歲起接觸佛教,他說,本身念中三那年便開始製作第一尊神明,即俗稱大士爺的“面燃大士”,唯當時使用的材料是洋灰和布料,並非麵粉,該神明隨后充作供奉用途。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