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去宜家(Ikea),和朋友一起來找一張適合擺放在宿舍的折桌子。
地上標記著步行順序,展示的擺設被間隔成一個個小小的世界。物色桌子的同時,視線未曾離開各式各樣的家俬,從這件到那件,走走停停。來到兒童區,仿佛來到小人國,個個都是小巧精緻,為孩子量身定做,特製的幸福。可是孩子很快長大,父母總想著預留成長的空間。特製的尺寸,如果很快就被汰換,會是一種祝福嗎?我想起小時候穿著比較寬鬆的校服,學騎幾乎比自己還要高的腳車。父母預想女兒會快高長大,我也認為自己能勇往直前,這也是另一種祝福。
“走吧,走吧,人總是要自己長大。”
每個房間展示隔著一面牆,從這間到那間,像住著不同的主人。一間粉紅牆紙白色櫥櫃的公主式房間,仿如小女孩的城堡。刷上暗藍色的房間有一台電腦,是誰的房間?黑色的長形櫃子上,擺放一台三十二寸的液晶電視,前面是舒服的沙發,想到一家大小坐著觀賞節目的美好。這裡的佈置很迷人,充滿理想。佈置的亮點在於光線,打出動人的輪廓。比鄰而設的房間,可以是不同的人生階段,又像不同的“夢的居處”。兒時與父母隔著薄薄的牆板,尚小,能夠在噩夢起身到隔壁尋找母親的擁抱。中學時期,有了屬於自己的孤單小房間,磚牆無法隔開世界,開始躲進字句與書本作伴。直到他鄉留學的宿舍,開始夢到回家的路。我常常醒在微亮的清晨,收拾一片凌亂的夢境,關上催促起床的鬧鈴。家,還很遠。
從一個空間到另一個空間,分開的裝潢與擺設,想像“家”的模樣,但每個物件都標有價錢。我想家。面對層層交、琳琅滿目的模範陳列,我不斷為自己認為最好的做出選擇。柔軟的枕頭和床褥,不同顏色、圖案的牆紙。我也希望將來有個家,並且佈置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長大以後,獨處的時光漸漸多了起來。也許有一天我會為家換上新的裝潢,淺色沙發、落地窗配藍綠色窗簾,最好有一個很大的廚房。我愛素色的剪裁,簡潔的設計風格。建構起明亮的居處,可以和他們在一起,在一個空間裡——但是看著這些負擔不起的價格和美麗,才知道世界迫切地滿足我們的理想,卻不管我們能否享有這樣的自由。
幸運的是,理想只是假設,無法達至的理想,並不妨礙我們得到幸福。我想家,我有個回去的地方。裝潢與擺設總會陳舊、腐敗。我想我的家、我的家人,不管是慢慢壯大,還是維持著原本的樣子,都是我心中的、在夢中不斷追尋的愛的居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