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歎世界.智利朋友談心不談錢 違法擺賣一起躲警察

報導 : 劉可欣

照片 : 受訪者提供

背包客 :林榮彬

年齡 :29歲

職業 :自由業者

旅遊地點:希臘、意大利、西班牙、法國、智利、澳洲、紐西蘭、印度、尼泊爾、阿根廷、玻利維亞、巴西、秘魯、法屬玻里尼西亞、庫克群島

林榮彬是旅人,也不是旅人。

在離開大馬的3年內,有一年半的時間,他住在智利,在街邊賣自制的蛋糕,也當過廚房助理、廚師、茶館經理、設計師,和當地人一起生活。

他主要在智利的瓦爾帕萊索生活,期間也曾到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馬沙漠工作4個月。

有家的溫暖感覺

在瓦爾帕萊索,他烘焙蛋糕、麵包等,在廣場違法售賣,只要警察一出現,鄰居們就會大聲叫喊通報,大夥兒就會立刻“逃走”。

有些人將金錢當宗教來崇拜,但林榮彬慶幸的是,在智利遇到一班注重生活及心靈分享的朋友,他們從不談錢。

他說,在這個世界文化遺產城,很多人疼他、愛他,沒把他當外國人,而是當成家人,讓他有在家的溫暖感覺。

他在那邊認識音樂家、畫家、嬉皮族、文化工作者等,大夥兒常聚集在一起下廚、喝酒、抽煙、聊天、玩各自拿手的樂器,在瓦爾帕萊索的日子,是他3年內生活得最開心的城市。

3年的日子里,除了印度及尼泊爾各一個月的旅行后,他展開了9個月的紐西蘭工作旅遊之旅,開著露營車到處去。

他在紐西蘭採蘋果、在海鮮工廠剝魚。

平日不常運動的他,在澳洲的農場,在近40度的烈陽下砍樹、扛樹幹,弄傷了手,流了血,他卻堅持挑戰自己體力的極限。

一些人工作了一兩天就辭職走人,他卻堅持了半年。

在外國生活沒設期限

林榮彬在21歲那年,到了英國唸書,然后在歐洲工作2年。

24歲,他回到家鄉檳城,工作兩年后,離開平面設計師的崗位。

2012年3月,他在生活上遇到各種不如意事,于是離開他熟悉的家鄉,開始了沒有設定回程日期,在外國生活的日子。

他說,他向來跟著感覺走,有時也會覺得自己活在自己的夢中,就如莊周夢蝶般。

今年3月,他接獲一個朋友病重的消息,于是暫時結束在外國的生活,回來了,畢竟他所愛的親友,比其他的一切都來得重要。

見證偏見與歧視

在外“遠足出走”3年,林榮彬從自己及別人身上,見證偏見及歧視。

在瓦爾帕萊索,他住在山上的房子,窮人或富人從家中窗口望出去,都可以看到海景,無敵海景不是五星級酒店住客的專屬權利。

林榮彬曾到巴西里約熱內盧找其朋友,在還沒有出發前,朋友寄給他的照片,是從其朋友住家拍到世界聞名的伊帕內瑪海灘漂亮海景,那時,他不曾想過,朋友住在貧民窟,這也是他因美景而產生的偏見。

不過,在西班牙、英國、澳洲,他也曾目睹身為亞洲人或黃種人,面對的歧視。

在體驗各國不同文化及政治情況后,他發現以財富來評斷他人成主流的淪落現象,于是,他更清楚,自己不要跟隨主流,自己要走的路是什么。

打開枷鎖瀟灑面對離別

林榮彬帶著兩個行李出發,但更重的包袱卻是將自己捆綁住的無形的鎖。

他說,在3年的時間,慢慢走,慢慢將鎖打開,最后所有的鎖打開后,他回來了。

他說,出走時想看風景及有趣事物,但卻發現,其實世界就像一面鏡子,看見的人、事、物,都映照自己的內心。

在不同的地方逗留,也意味著不斷經歷離別,他學會在離別前,用最后幾眼去享受,然后頭一轉,就不再回頭。

每每離開一個地方時,他總會聽魏如萱的《一顆灰塵》,告訴自己“愛不愛,無關了”。

旅行結束,他帶回新的眼睛,檢視那些舊的人事物,繼續用旅行的方式來生活。

夠衝動就能出走

對林榮彬來說,要出走,只需要兩個字–衝動。

由于他進行的不是短期出走,所以沒有做太多的資料收集,反而喜歡問當地人,吃的用的該去哪裡買,反而會嘗試到旅遊書不會介紹的事物。

他也不會堅持,抵達某個地方一定要到訪著名的旅遊景點,就如在西班牙的巴塞隆納,一些高第的建築物太多遊客,他就放棄參觀,反而和當地的一班朋友到處玩。

他隨著他們,沒持執照下街上耍雜技、一起逃走避開巡警、到麵包店討食、在垃圾桶翻被丟棄的過期罐頭。

這一切,對他來說,更有意義。

林榮彬說,出走后其中一個改變是,佔有欲不再那么強,就算愛一個人還是用盡全力,但不會再用過往的方式佔有。

自助遊小貼士

1 . 不用害怕迷路,迷路也很浪漫。

2 . 不應在前往一個地方前,先設定一個印象,否則很容易在抵達后,因將預想的和現實的做比較,而產生偏見。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