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柔佛头条】原住民落地生根 避兰东东马风情浓
报导:刘丽敏
摄影:刘丽敏、张来星
(新山1日讯)自十多年前出现许多东马人移居当地生活,纯朴的吗哂避兰东逐渐变成“东马人村”,洋溢“东马风情”。
这群多来自砂拉越和沙巴的原住民,在避兰东定居及落地生根,包括砂拉越人原住民的伊班裔、比达友裔(Bidayuh)之外,也有巫裔。
他们大多在朋友与亲戚介绍下,纷纷越洋讨生活,慢慢融入当地的生活。估计已有千名砂拉越和沙巴原住民,住在避兰东。
原本住在避兰东新村和花园的华裔,不少搬迁至其他新花园住宅区,空置的房屋就租给或卖给东马人。
安分守己不闹事
虽然越来越多东马人“进驻”避兰东,但不会影响当地人的生活,或造成治安不靖。反之,东马人间接带动当地的生意,例如餐馆和杂货店等,所以新村居民抱着“一个马来西亚”心态接受东马人。
《中国报》记者走访避兰东新村和花园,了解东马人的生活作息,发现他们在白天时,都到附近的工业区或建筑工地打工,有些也到新加坡赚新币。
受访的砂拉越人指出,他们大多在朋友与亲戚介绍下,纷纷越洋移民这里与定居。
他们说,住在这里,基本上起居饮食没有太大的变化,除了白天出外打拼,其余时间都待在当地或到附近市集逛街,并无因文化差异。
另一方面,受访的当地居民与商家皆认为,住在避兰东的东马人都安分守己,并不会出外喧哗或打架闹市。
他们指出,东马人反而取代避兰东年轻人,成为当地的主要消费群之一,带动当地生意,当地店屋商业区才不至于没落,而成为夕阳行业。
陈安妮:开餐馆卖家乡美食
下嫁于伊班裔的避兰东人陈安妮(38岁)与丈夫结婚20年,一同在避兰东开设一家伊班裔餐馆达11年,让餐馆成为东马人联络乡情的平台。
陈安妮透露,丈夫近期在国阵协助下,成立“柔州砂拉越子民国阵俱乐部”,以让砂拉越人每逢过年过节时,一同庆祝佳节。
“东马人虽在西马谋生,但也能活出东马人的精彩。”
她与丈夫平常在店里,都会煮出砂拉越的道地美食如哥罗面、砂拉越风味的粿汁与肉骨茶等,让同乡前来谋生讨生活时,也能品尝家乡美食。
这家伊班裔餐馆的前身,即是陈安妮父亲开设的肉骨茶店。
值得一提,近年来,国阵与行动党都会趁著丰收节在避兰东新村庆典活动,拉近与东马人的关系。
里基:34年前来新山讨生活
来自砂拉越诗巫的伊班人里基忆起当初离乡背景来到西马,为生活打拼时,一步一脚印从艰难生活中走过,现在更珍惜眼前的生活。
里基(46岁)受访时说,他34年前从诗巫前来新山找工作讨生活。
“初来西马时,人生地不熟,一切需重新学习,当时找到在船上的工作,一做就是20年。”
之后,他有机会学经商,才决定转行,目前在一家销售公司担任市场行销员。
他说,当初在避兰东租屋子,一住就26年,同时带家乡的妻子与妹妹同住,过后在马赛城买屋定居。其4个孩子都在西马出生与接受教育。
从诗巫前来新山探望里基的63岁母亲比艾感言,对于儿子的成就感欣慰,但未打算随儿子定居西马,因已习惯家乡生活。
原住民聚集庆丰收节
东马原住民于6月庆祝“丰收节”(Hari Gawai),在避兰东生活多年的砂拉越原住民也热闹聚集庆祝。
《中国报》记者于5月31日晚,到避兰东花园的伊班裔住家,见证当地逾500名伊班裔集聚一堂庆祝丰收节的情景。
伊班裔当晚家家户户准备传统菜肴如熏烤鸡汤(Ayam Salai)、萨朗蚁窝饼(Sarang Semut)、蜜蜂巢(Chuan)与传统米酒等,让前来家里坐客的同乡品尝。
伊班裔把家里精心摆设一番,播放传统音乐,进行伊班裔传统的祭祀仪式(Miring)。
他们也穿着传统服装在家外跳起传统舞蹈,即在家外布置一个生命树(Ranyai),围树跳舞直至凌晨12时,再用刀子将“生命树”砍下,将吊在树上的食物分来吃,象征分享喜悦与困难。
陈珊珊:仍保持新村特色
避兰东新村村长陈珊珊说,东马人只占避兰东新村约1%人口,并不会因太多东马人“进驻”,避兰东新村失去新村特色。
她受访时说,在避兰东新村毗连的避兰东花园和避兰东第一花园,才居住很多东马人,约1000名,其中最多人是住在避兰东第一花园的组屋区。
陈珊珊指出,虽然占避兰东新村最多的外地人以东马人为主,但仍有许多当地华裔住在新村,不会失去新村华人区的原貌。
“例如每逢过年过节,住在外地的年轻人都会回来过节。”
她说,新村人都欢迎东马人,一同打造安全与安宁的环境。
“东马人并不会干案犯罪,只是有些东马人有随地丢垃圾的问题,但我们也有不时教导他们,要注重卫生。”
年老后落叶归根
◆比嘉(42岁,砂拉越伊班裔,保健产品商)
我与丈夫和3名孩子在避兰东生活8年,之前从事会计助理,近年来转行从商,经营售卖保健产品。
无论在语言还是习俗上,东西马人都能和平共相处,虽然如此,我觉得待我年老之后,还是会落叶归根,回到砂拉越安享晚年。
与同乡同住一区
◆艾里菲(27岁,砂拉越伊班裔,工厂技术员)
我在同乡介绍下,自去年5月从砂拉越独自前来西马谋生,并住在避兰东新村。
我们都和同乡住在同一区,很少与东马其他原住民接触与沟通,例如沙巴人等。
虽然东马人原住民有各自的原住民语言,但对外界沟通都以国语为主,讲通上不会出现问题,有些曾上华校的原住民更会说华语,与新村华裔居民更易沟通。
不闹事和睦共处
◆周耕辉(29岁,避兰东新村居民,药材杂货店助手)
我住在避兰东新村,由于很少在新村内走动,所以并不会觉得越来越多东马人涌入新村,对我的生活造成困扰。
我很少注意在新村居住的东马人,但觉得他们不会在新村闹事,大家都和睦共处,我也不会排斥他们。
与兄弟土生土长
◆斯泰西(15岁,砂拉越伊班裔,中学生)
我和两个兄弟皆在西马出世与长大,避兰东就像我的家一般,我在这里也交了许多西马的朋友,不觉得有隔阂。
虽然如此,我有时也会想回去诗巫走走,走访父母的家乡,我在约5年前回过家乡一次,觉得一切很新鲜。
文化生活没差异
◆嘿米雅(26岁,砂拉越伊班裔,工厂技术员)
在姐姐介绍下,我自2008年从家乡来到避兰东新村居住,决定在西马开始新的生活。
我能适应这里的生活,并不会觉得和新村人有文化差异,大家都和睦共处。
姐姐到这里生活后,结识一名同乡并结婚,继续在新村生活为生活打拼。我仍单身,目前希望努力工作赚钱,将来再做打算。
购物用餐带动生意
◆周德明(59岁,避兰东新村居民,药材杂货店业者)
东马人自十多年前陆续涌入新村居住,相信他们在附近工作。也因新村房屋租金便宜,厂商雇主才会租下新村的房屋或廉价屋单位,充当东马人的宿舍。
我也知道有些东马人更在花园或新村买下房屋,举家从东马搬迁至此,在这里落地生根,展开新的生活。
东马人都安分守己,他们会时常在外购物和用餐,带动这里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