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柔佛頭條】原住民落地生根 避蘭東東馬風情濃

報導:劉麗敏

攝影:劉麗敏、張來星

(新山1日訊)自十多年前出現許多東馬人移居當地生活,純樸的嗎哂避蘭東逐漸變成“東馬人村”,洋溢“東馬風情”。

這群多來自砂拉越和沙巴的原住民,在避蘭東定居及落地生根,包括砂拉越人原住民的伊班裔、比達友裔(Bidayuh)之外,也有巫裔。

他們大多在朋友與親戚介紹下,紛紛越洋討生活,慢慢融入當地的生活。估計已有千名砂拉越和沙巴原住民,住在避蘭東。

原本住在避蘭東新村和花園的華裔,不少搬遷至其他新花園住宅區,空置的房屋就租給或賣給東馬人。

安分守己不鬧事

雖然越來越多東馬人“進駐”避蘭東,但不會影響當地人的生活,或造成治安不靖。反之,東馬人間接帶動當地的生意,例如餐館和雜貨店等,所以新村居民抱著“一個馬來西亞”心態接受東馬人。

《中國報》記者走訪避蘭東新村和花園,了解東馬人的生活作息,發現他們在白天時,都到附近的工業區或建築工地打工,有些也到新加坡賺新幣。

受訪的砂拉越人指出,他們大多在朋友與親戚介紹下,紛紛越洋移民這裡與定居。

他們說,住在這裡,基本上起居飲食沒有太大的變化,除了白天出外打拚,其餘時間都待在當地或到附近市集逛街,並無因文化差異。

另一方面,受訪的當地居民與商家皆認為,住在避蘭東的東馬人都安分守己,並不會出外喧嘩或打架鬧市。

他們指出,東馬人反而取代避蘭東年輕人,成為當地的主要消費群之一,帶動當地生意,當地店屋商業區才不至于沒落,而成為夕陽行業。

陳安妮:開餐館賣家鄉美食

下嫁于伊班裔的避蘭東人陳安妮(38歲)與丈夫結婚20年,一同在避蘭東開設一家伊班裔餐館達11年,讓餐館成為東馬人聯絡鄉情的平台。

陳安妮透露,丈夫近期在國陣協助下,成立“柔州砂拉越子民國陣俱樂部”,以讓砂拉越人每逢過年過節時,一同慶祝佳節。

“東馬人雖在西馬謀生,但也能活出東馬人的精彩。”

她與丈夫平常在店裡,都會煮出砂拉越的道地美食如哥羅面、砂拉越風味的粿汁與肉骨茶等,讓同鄉前來謀生討生活時,也能品嚐家鄉美食。

這家伊班裔餐館的前身,即是陳安妮父親開設的肉骨茶店。

值得一提,近年來,國陣與行動黨都會趁著豐收節在避蘭東新村慶典活動,拉近與東馬人的關係。

里基:34年前來新山討生活

來自砂拉越詩巫的伊班人里基憶起當初離鄉背景來到西馬,為生活打拚時,一步一腳印從艱難生活中走過,現在更珍惜眼前的生活。

里基(46歲)受訪時說,他34年前從詩巫前來新山找工作討生活。

“初來西馬時,人生地不熟,一切需重新學習,當時找到在船上的工作,一做就是20年。”

之后,他有機會學經商,才決定轉行,目前在一家銷售公司擔任市場行銷員。

他說,當初在避蘭東租屋子,一住就26年,同時帶家鄉的妻子與妹妹同住,過后在馬賽城買屋定居。其4個孩子都在西馬出生與接受教育。

從詩巫前來新山探望里基的63歲母親比艾感言,對于兒子的成就感欣慰,但未打算隨兒子定居西馬,因已習慣家鄉生活。

原住民聚集慶豐收節

東馬原住民于6月慶祝“豐收節”(Hari Gawai),在避蘭東生活多年的砂拉越原住民也熱鬧聚集慶祝。

《中國報》記者于5月31日晚,到避蘭東花園的伊班裔住家,見證當地逾500名伊班裔集聚一堂慶祝豐收節的情景。

伊班裔當晚家家戶戶準備傳統菜餚如熏烤雞湯(Ayam Salai)、薩朗蟻窩餅(Sarang Semut)、蜜蜂巢(Chuan)與傳統米酒等,讓前來家裡坐客的同鄉品嚐。

伊班裔把家裡精心擺設一番,播放傳統音樂,進行伊班裔傳統的祭祀儀式(Miring)。

他們也穿著傳統服裝在家外跳起傳統舞蹈,即在家外佈置一個生命樹(Ranyai),圍樹跳舞直至凌晨12時,再用刀子將“生命樹”砍下,將吊在樹上的食物分來吃,象徵分享喜悅與困難。

陳珊珊:仍保持新村特色

避蘭東新村村長陳珊珊說,東馬人只佔避蘭東新村約1%人口,並不會因太多東馬人“進駐”,避蘭東新村失去新村特色。

她受訪時說,在避蘭東新村毗連的避蘭東花園和避蘭東第一花園,才居住很多東馬人,約1000名,其中最多人是住在避蘭東第一花園的組屋區。

陳珊珊指出,雖然佔避蘭東新村最多的外地人以東馬人為主,但仍有許多當地華裔住在新村,不會失去新村華人區的原貌。

“例如每逢過年過節,住在外地的年輕人都會回來過節。”

她說,新村人都歡迎東馬人,一同打造安全與安寧的環境。

“東馬人並不會幹案犯罪,只是有些東馬人有隨地丟垃圾的問題,但我們也有不時教導他們,要注重衛生。”

年老後落葉歸根

◆比嘉(42歲,砂拉越伊班裔,保健產品商)

我與丈夫和3名孩子在避蘭東生活8年,之前從事會計助理,近年來轉行從商,經營售賣保健產品。

無論在語言還是習俗上,東西馬人都能和平共相處,雖然如此,我覺得待我年老之后,還是會落葉歸根,回到砂拉越安享晚年。

與同鄉同住一區

◆艾里菲(27歲,砂拉越伊班裔,工廠技術員)

我在同鄉介紹下,自去年5月從砂拉越獨自前來西馬謀生,並住在避蘭東新村。

我們都和同鄉住在同一區,很少與東馬其他原住民接觸與溝通,例如沙巴人等。

雖然東馬人原住民有各自的原住民語言,但對外界溝通都以國語為主,講通上不會出現問題,有些曾上華校的原住民更會說華語,與新村華裔居民更易溝通。

不鬧事和睦共處

◆周耕輝(29歲,避蘭東新村居民,藥材雜貨店助手)

我住在避蘭東新村,由于很少在新村內走動,所以並不會覺得越來越多東馬人湧入新村,對我的生活造成困擾。

我很少注意在新村居住的東馬人,但覺得他們不會在新村鬧事,大家都和睦共處,我也不會排斥他們。

與兄弟土生土長

◆斯泰西(15歲,砂拉越伊班裔,中學生)

我和兩個兄弟皆在西馬出世與長大,避蘭東就像我的家一般,我在這裡也交了許多西馬的朋友,不覺得有隔閡。

雖然如此,我有時也會想回去詩巫走走,走訪父母的家鄉,我在約5年前回過家鄉一次,覺得一切很新鮮。

文化生活沒差異

◆嘿米雅(26歲,砂拉越伊班裔,工廠技術員)

在姐姐介紹下,我自2008年從家鄉來到避蘭東新村居住,決定在西馬開始新的生活。

我能適應這裡的生活,並不會覺得和新村人有文化差異,大家都和睦共處。

姐姐到這裡生活后,結識一名同鄉並結婚,繼續在新村生活為生活打拚。我仍單身,目前希望努力工作賺錢,將來再做打算。

購物用餐帶動生意

◆周德明(59歲,避蘭東新村居民,藥材雜貨店業者)

東馬人自十多年前陸續湧入新村居住,相信他們在附近工作。也因新村房屋租金便宜,廠商雇主才會租下新村的房屋或廉價屋單位,充當東馬人的宿舍。

我也知道有些東馬人更在花園或新村買下房屋,舉家從東馬搬遷至此,在這裡落地生根,展開新的生活。

東馬人都安分守己,他們會時常在外購物和用餐,帶動這裡的生意。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