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財企 : 翁桑蘇姬缺少素質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李財企 : 翁桑蘇姬缺少素質

幾個星期來,“羅興亞人”忽然間成了一個國際名詞和數字,以悲慘為代數,更以海難、集中營和亂葬崗為變數,佔據了各國報章顯著版位。國防部長拿督斯裡希山慕丁最近甚至披露,當局相信40萬還在緬甸的羅興亞人,正伺機逃難到大馬或鄰近國家。這一波難民潮,衝擊泰國、印尼和我國,乃至世界,影響深遠。 雖然馬來西亞政府曾經表明無意讓漂流在海上的羅興亞人上岸而被國內外團體譴責,但很少人知道我國乃是東南亞最大、世界第四大的羅興亞難民收留國,長久以來容納了近20萬人。



這個信奉伊斯蘭的民族來自緬甸的若開邦(Rakhine State),曾經在那裡掌握政治和經濟大權,卻在1982年被緬甸政府否認了公民權,從此在政治、經濟、文化和教育上被百般迫害,不得不選擇放棄鄉下的人間煉獄,或翻山越嶺,或投奔怒海逃向未知。估計全球目前350萬羅興亞人當中,只有130萬人或37%仍然留在緬甸,其余220萬人則流離在外;有的申請到收留國如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的公民權,有的拿到難民證,更多是什么都沒有,前途黯淡。

不再是緬甸良心

以東協國家來說,我國身為東協輪值主席國和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國,固然最應該挺身而出,為羅興亞人仗義直言,並集合國際輿論和力量來施壓緬甸以解決問題。但是解鈴還須繫鈴人,最根本和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莫過于緬甸政府承認羅興亞人的公民地位、接受他們回國,並公平對待之。



在長期軍管的緬甸──即使是今天的政權,依然存在軍人色彩──民主進程畢竟緩慢。這使人不禁想起1991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緬甸民主鬥士翁桑蘇姬。她是該國全國民主聯盟的創辦人之一、主席兼總書記,主張以非暴力方式爭取民主和人權。她在1990年,帶領該黨在大選中取得勝利,但選舉結果卻被軍政府無情地宣佈作廢。往后的21年裡,她被軍政府斷斷續續軟禁在家長達15年,甚至因為政治考量而無法前往英國會見她患前列腺癌丈夫最后一面。在各界領袖和國際特赦組織不間歇的壓力下,她在2010年11月緬甸大選后才獲得釋放。2012年4月,她進入國會。

政途坎坷的翁桑蘇姬向來被寄予厚望,在緬甸推動民主改革事業;美國總統奧巴馬甚至親筆寫信感謝她的奮鬥激勵了全世界的人。可悲的是,翁桑蘇姬不像南非的曼德拉般,能在20多年鐵窗生涯后依然堅持理念。從前是緬甸的良心,今年已經70歲的“那女人”(The Lady)只在覬覦總統大位。為了不要得罪緬甸大多數人民,她不曾為只佔緬甸5000萬人口2.6%的羅興亞人伸張正義;甚至還公開放話說她從來不搞人權,只搞政治。翁桑蘇姬,妳缺少了素質。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