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喜文:防止“有病的陌生人”

台灣發生29歲龔姓男子隨機把8歲女童割喉致死一事之后,反對死刑的台灣團體成為箭靶,其臉書充斥上千個駭人聽聞的留言,如“真希望兇手下次能找上你們”、“等你家人被殺光再來要求廢死(廢除死刑)”等。

對此,“廢死聯盟”發出了新聞稿,提及要防止類似殺傷案件,“防止孤立”很重要,而政府應該提供國民“立身之地”及“出人頭地”的機會。

而案發現場——北投文化小學——在事發后第一個上學日,許多家長都親自接送孩子,並不忘叮嚀孩子“上廁所要結伴”、“看到陌生人要跑”。

防止孤立、恢復死刑、看到陌生人要跑——這都很重要,只是,針對上述如此病態案件,似乎都不管用。

我認同廢死聯盟“死刑不是解決方案”的說法,奈何同樣的,廢除死刑甚至“提供出人頭地的機會”等也無法解決相關問題——有志之士,何處不能立身?無志之士,時時都是時不予我矣。

況且,孤立內向等個性,改不來,有人喜歡舞台上的聚焦,有人偏愛當幕后,世上有太多事情必須由自己去完成,他人的陪伴只是點綴,是“今天剛好沒人約而剛好我又很想給你約”的雙向感應,大前提還是“你必須是一個不會讓我覺得陪你很無趣很浪費時間的人”。

孤立無法被防止

“成為一個有意思的人”是自家功課,無法外包,標準和門檻都由你去決定,世上宅男何其多,宅女也不少啊,宅到有意思的也有很多——你總為著什么而宅吧?

難不成,如果他趨向神經病的隱因是“常年被取笑沒有異性緣,交不到女友”,民間團體就應該呼籲政府“為孤立的人分配一個女友”?

孤立是外在形式,更是內心活動,它無法被防止。

儘管死刑不是最佳解決方案,然而龔嫌還是該死的,只是,給他這類病態的人最好的懲戒方式,就是不讓他死——他想死很久了,那把25公分的水果刀是2年前買下的。

或許,孤立的人最缺乏的是旁人關注,更是自家人的愛。看好你家孩子吧——防止他被“有病的陌生人”靠近,更防止他成為那個連你也不認識的陌生人。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