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 : 民生课题后的反思 | 中国报 China Press

王彬 : 民生课题后的反思

在采访工作上,尤其采访民生课题时,常会听见民众感叹,即使记者问得再多,在报导刊登后,问题未因此获得解决。听到这种答案,笔者心酸又无奈。



有些时候,记者访问居民,无非希望可以藉一枝笔替大家“发声”。

的确,有关当局要不要行动,是记者权力范围以外的事情、无法介入,但记者可以扮演传达的角色,通过报章这个平台,反映民生问题,以提醒方式促请相关当局采取行动。

前些日子,笔者到某地采访当地的民生问题,所幸受访者并没有像部分民众般,认为即使记者的报导对问题不有会帮助而拒绝受访,反而把问题告诉记者。



笔者事后致电当地县议员反映该问题,对方回应指问题将在近期内解决。

数周后,笔者收到受访者在面子书张贴的照片,指当初街灯不亮的问题终获解决,令笔者顿感欣慰。

的确,许多问题在我们说出来后,未必能在第一时间内解决,但如果我们没有说出来,问题就没人懂,更不会解决。

在生活上,我们也常面对此类问题,包括对身边的人事物提出建议或评论,希望能让情况有所改善。当然很多时候,我们的话并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成效,但这不该成为我们却步的理由。

一个人的声音或许微弱,但却能激起更多人的共鸣,足以形成一股更大的改变力量。发声或许未必能得到预期的效果,但不发声肯定不会有效果。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