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北马头条】陈宗兴吁检讨地段规划 威省工业区外506工厂无准证
报导 : 罗健杰
(大山脚5日讯)威省工业区外无准证工厂多达506间,为了解决无牌工厂泛滥问题,威省市议员陈宗兴建议,市议会可通过每5年检讨1次威省区内地段规划机制,将无准证工厂集中地段规划为工业区。
调查发现,506间无准证工厂普遍面对3项问题,即工厂建在农业用途地段、该地段非工业区范围,及没向市议会进图申请发展规划准证。
换言之,工业区外的无准证工厂,在申请准证上将比工业区内的无准证工厂,付出更多财力,程序相当耗时。
据了解,市议会目前正对506间无准证工厂的漂白计划,进行研究。
陈宗兴接受《中国报》访问时说,若工业区外的工厂集中地段被重新规划为工业土地,业者申请转换土地用途的程序和时间将缩短,也减轻业者经济负担。
“站在经济角度及双赢局面,州政府或市议会可主动重新鉴定土地区域的使用性质规范,因为土地已随着时间演变成今日发展,当局可检讨旧有的规划是否已不适用。”
他说,每5年检讨1次的机制,旨在检讨相关土地是否依然标签或保留其农业用途性质,假设该土地当初规划为农业用途,但5年或10年后,该地出现商业或住家发展,则可重新检讨该区土地用途的性质。
“一般的检讨结果,都会倾向当地的主要发展趋势,例如后期发展是轻工业与住家,或商业发展与住家混合区,一块土地上的发展并非永久性保留农业用途。”
他透露,无准证工厂多数是独立在农业用途地段上建造,有者则以商店作为生产用途的工厂。
威中区属工业重镇
陈宗兴说,威中区是威省工业重镇,建立在农业地的无准证工厂,单在柔府一带就有约100至200间,有关工厂也非家庭式工厂的规模,多数为大型工厂。
他分析,威省工业区外的506间无准证工厂,若以每间占地面积5000平方尺计算,这将会是不小的土地,提供不少就业机会,其地段被规划成工业区后,工厂能更名正言顺地继续贡献经济。
“市议会一旦查获,有厂家在工业区外的农业地无牌建厂,对方的地税将改以工业地税计算,但仍须根据程序申请准证。”
他认为,检讨及标签工厂集中地所在的农业用途地段后,再提呈到槟州规划委员会(SPC)通过并宪报规划为工业地段,将可达致双赢局面。
曹观友:研究进行漂白计划
槟州地方政府委员会主席曹观友指出,槟州共有643间无准证工厂,其中78间在槟岛,565间在威省,威省市议会正在研究是否让工业区外的506间无准证工厂进行漂白计划。
“在威省工业区内共有59间无准证工厂,其中8间已经拆除。”
他是在第13届第13季第1次槟州立法议会书面回答巫统浮罗勿洞区州议员莫哈末法力的提问时,这么说。
他说,威省工业区内有59间无准证工厂,漂白计划期间有45间的业者没有任何行动、2间获得建筑准证、4间获得发展准证,另有8间则已被业者自行拆除。
他说,非法工厂漂白计划于4月30日结束,当局将会在1974年道路、沟渠及建筑物法令(133法令)下,发出通知及拆除建筑物。
14非法厂没反应
威省市议会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11月26日,威省工业区的59间无准证工厂,其中14间在当局作出最后提醒后没有反应,12间延长期限,9间搬迁或停止操作。
上述工厂中,4间向市议会提呈图测,8间在没有入伙准证下呈上图测获批,12间在有入伙准证下呈上图测获批。
针对没有反应的14间工厂,市议会于2013年12月2日致函所有工厂进行漂白计划,及要求业者呈图测,随后2014年1月20日致函业者参与汇报会,同年5月23日发出最后提醒至6月6日期间,倘若业者仍无反应或呈图测,当局将采取终止商业执照、发出传票及提控上庭的行动。
2014年期间14间工业区内无反应的无准证工厂
|
||
工业区
|
工厂类型
|
工厂规模
|
北海 | 食品工厂 | 15名员工 |
北海 | 工厂类型未知 | 未知 |
威中峇东埔 | 食品加工厂 | 未知 |
威中峇东埔 | 食品加工厂 | 未知 |
威中峇东埔 | 纸厂 | 未知 |
北海 | 纸厂 | 200名员工 |
北海 | 纸厂 | 17名员工 |
北海 | 铁厂 | 21名员工 |
北海 | 铁厂 | 21名员工 |
威南高渊 | 建材厂 | 未知 |
威南华都 | 信封厂 | 10名员工 |
北海 | 制衣厂 | 未知 |
北海 | 铁厂 | 未知 |
北海 | 纸箱厂 | 未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