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食庫.芙蓉媽姐淋汁米粉 | 中國報 China Press

知食庫.芙蓉媽姐淋汁米粉

特約:林金城



“知食分子.人文空間”總監、品牌創意顧問、美食專欄作家、電視美食節目顧問、詩人(隔周刊出)

十多年前,有一段日子我常到森美蘭州芙蓉作口述歷史採集,曾無意間聽到一則有關順德媽姐與魷魚米粉的故事。當時所關心的不在飲食,所以聽過就算,只潦草記下幾行筆錄。

近日重返芙蓉探食,與街市一些老芙蓉閒聊,說到舊公市與新巴剎的食肆,有人突然冒出媽姐之說;甚至回溯起家人的親身經歷,說約莫60年前,其大嫂還是七八歲時,曾幫過那兩位媽姐“工作”。每天清早將她們烘好的米粉,從位於下林木街的住家,提到街市給她們的養女淋汁售賣。每每走著走著,又香又餓,不禁偷吃起來……

如果將魷魚米粉列為芙蓉美食的特色代表,相信芙蓉人大致上都不會反對。這無關味覺排名,光是那一離開芙蓉就不多見的“遺憾”,便足以牽動無數芙蓉人的在地情懷,產生莫名其妙的味覺鄉愁。



魷魚米粉究竟是什麼東東?不外是以少許油爆香蒜米,再抓把浸軟瀝乾的米粉入鍋,以傳統香底米的方式,將它烘香烘脆作為粉底。上碟後,再擺入預先滷好的五花肉,幾片浸發燙熟的魷魚,以及幾條汆燙過的菜心,然後淋上熱騰騰的醬汁,即可簡單上桌。

工夫在於是否有耐心以慢火將米粉給烘得夠香而不焦黃,五花肉滷得入味而有層次,魷魚則軟硬適中,以豬骨、江魚仔熬製的醬汁,更是一碟“魷魚米粉”的靈魂,辛香料的拿捏全在於店家的品味要求。

變化自廣府香底米

在芙蓉的飲食江湖上,只要一提起“魷魚米粉”,毫不猶豫皆奉芙蓉公市樓上的787號檔口為原創。在有限的資料裡,都指現任老闆娘丘玉萍(1978年生)為第四代傳人,魷魚米粉乃其太婆於上個世紀50年代所研創,後傳外婆、母親,到她。但每每問到創意由來,丘玉萍總說時間太過久遠,上幾代人都不在了,早已無從考究。

多年前我也曾問過丘玉萍這同樣的問題,答案完全一致;倒是言談間獲知她的太婆是廣府人,與我之前的推想:魷魚米粉是從廣府香底米變化而來,也算邁前一步。

這天我來到丘玉萍的檔前,開門見山地問她,傳說中的媽姐到底與她的太婆有何關係?是否那對順德媽姐,其中一人就是她的太婆。起先,我還怕丘玉萍因為時間久遠而不知詳情細節(確實還真的久遠到她還沒出世呢),怎知她愣了一下後,微笑地將我聽來的傳說給一一證實。

上個世紀50年代,或是更早以前,一對結為金蘭姐妹的順德媽姐張四和麥六(後者名字是丘玉萍打電話向親人確認的,說清明節有去拜她們所以知道),在當時還是木屋區的下林木街(現改名為郭開東路Jalan Quek Kai Dong)的住家門前,擺賣她們所創的“淋汁米粉”和糯米飯。隨後其養女張月英在舊公市設攤,所有食物皆由兩位媽姐聯手包辦,從住家拿到街市去賣。

別出心裁的創變

兩位媽姐退休後,張月英將手藝傳承下來,1978年新公市成立,其女兒林麗雲也許為了凸顯這道“淋汁米粉”的材料,所以在招牌上寫上“豬肉魷魚米粉”。由於豬肉(其實寫成滷肉更準確)兩字較小,“魷魚米粉”一詞龐然勝出,漸漸便取代了原本的名稱“淋汁米粉”。丘玉萍自小就在公市幫忙,1997年母親逝世後便挑起大樑,與丈夫李錦海經營至今。

追溯到“淋汁米粉”,加上兩位順德媽姐的“現身”,已經更接近我之前的推想了。如果說魷魚米粉是廣府香底米的“懶人版”,其“懶”就在於求簡、求變。簡,是換了另一種方式事前準備,不像香底米要現場煎米粉煮芡汁,儼然就是快餐概念。變,是顛覆了廣府式炒粉以生料煮芡汁的手法,滷得入味的五花肉,取材自魷魚蓊菜的爽脆魷魚,一鍋預先煮好不勾芡的醬汁,都是別出心裁的創變。

一碟魷魚米粉,足以100%標籤芙蓉,我卻看到兩位順德媽姐,依偎在歷史的廚房愉悅對話:就叫它淋汁米粉啦!然後相視微笑。

豬肉魷魚米粉(787檔)

創 始 年 :1950年

地 址:Seremban Pasar Besar, Jalan Besar, Seremban, Negeri Sembilan.

營業時間:06:15~12:45(星期二休息)

電 話:016-6520856(丘玉萍)

G P S:N 02.73103°E 101.93712°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