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研習團參訪逢甲大學‧ 台灣大學國際化教學 鼓勵走出去交流切磋
中國報特派 ; 徐健華
(台中6日訊)走出去相互交流切磋,亦是現代世界的學習模式之一,而學習並不局限在呆板的課室或學生而已,況且台灣大學國際化教學更讓畢業生,容易迎合全球化就業市場的需求。
為了促進兩國教育交流上傳承和轉介,台灣逢甲大學這次與大馬台灣教育中心,聯辦“馬來西亞華文科督學暨中學校長研習活動”,此行更邀請3位教育局華文科督學和12位國民型中學校長、副校長及輔導老師參與。
一行人于5月31日抵達台灣,並隨即前往台中展開研習之旅,除了拜會逢甲大學校長李秉乾、深入瞭解逢甲大學的辦學理念與外國學生的多項升學管道,及可就讀科系。
獲得社會肯定
逢甲大學國際學生事務辦公室主任劉沛教授說,該大學在國際教育認證方面,推動系所進行IEET或AACSB(國際商管學院促進協會)的教育認證頗有成效,學生若想轉校到國外,學分是被認可的。
他告訴《中國報》,2005至2014年每年均獲得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劃,並五度榮獲教學卓越全國第一,顯示該校對學生專業知識的扎根與軟能力的養成深獲社會肯定。
“逢甲大學擁有全台灣最多馬來西亞學生,目前超過300名大馬學生就讀該校,海外青年技術班的大馬留學生有200人。”
隨團團員包括檳城教育局華文科督學兼團長曾小平、馬六甲教育局華文科督學彭月春、森美蘭教育局華文科督學余珊珊、校長黃惜圓、黃奕仁、張秋容、莊福柔、戴正鈞、李亞煌、陳建團、張翠琳,副校長任素梅、歐陽滿妹及輔導老師林麗慧和陳英傑。
曾小平:瞭解入學與升學管道
在完成6天5夜的研習團后,曾小平總結時說,這次有機會親赴台灣觀摩學習,相信所有參與的督學、校長、副校長及輔導老師的收穫豐碩。
他說,團員從中可了解台灣大專院校的入學管道與升學機會,相信會讓團員獲得珍貴資訊與知識,以分享給更多有意到台灣深造的大馬學子。
“台灣中學注重多元化課程、英語及科技教學,與全球化趨勢互相連貫,並指參訪的校長可在這些學校取經后,據各自校情實施及推行,提升教學素質。”
曾小平說,台灣教學在繼承文化方面,也值得團員學習,特別是在不需要在海上,卻能夠“划龍舟”以慶祝端午節。
他認為,台灣教育方針有創意,但一些教學方案,仍然會在開會商討后,再擬定適合及可融入我國華小課程內的教學方案。
參訪2卓越中學
取經辦校理念
研習團逗留台中3天內,在逢甲大學國際學生事務辦公室帶領下,到該地區台中2間教學卓越的中學進行參訪及交流,瞭解該些中學辦校理念及取經。
這兩所中學分別為推動台灣中學學生參與模擬聯合國會議的立惠高級中學,以及在技職教育方面,培育不少台灣人才的興大附農高中。
校長及督學們,對該2間中學的學生開放和活性學習及測驗模式都讚好。
曾小平和戴正鈞提及,我國就讀于國民型中學的學生,部分都中途輟學,轉入工作職場,因此希望可與興大附農高中看齊,並擁有多項合作關係。
不過,興大附農高中代校長李林滄說,由于該所屬于政府學校,因此在招收國際僑生方面,則無法辦到,而希望這些學生可向台灣私立高中聯繫。
他說,學生是否升學,其中原因之一是鋪排未來就業之路,走上康莊大道,因此建議校長可對學生進行職場嚮往測驗,進行自我探索、目標訂定、職場探索及抉擇。
他說,瞭解本身的性格特質,在尋找合適工作時是非常重要的,性格特質影響本身對某種工作的興趣及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