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和兩位朋友喝茶,一位是小學生家長,一位是小學老師,大家談起新加坡小學師生因地震在神山罹難的新聞,都不勝唏噓。
我和小學家長都有個疑惑,為什么新加坡的教育部和學校,可以允許小學生去進行征山這類高風險活動?即使是戶外教學,也還不是時候把“大冒險”這個環節,納入小學生的學習範圍呀,他們有認真評估過所有潛在風險,還有他們負得起責任嗎?
我們問小學老師,本地小學是否會允許進行這類活動?
小學老師笑說:別說不允許,就算允許,我們老師自己沒把握的,如:攀岩、跳傘、滑水和笨豬跳等,都絕對不會帶小學生去做。
不欺山也不欺水
原來我們這裡的小學,現在要帶學生外出活動,是需要經過種種程序的。首先必須得到家長同意,家長不同意,也絕對不勉強。
收集了家長的同意書,必須在活動進行前3個月,將名單和同意書,計劃書等資料,呈上給教育局批准,也必須買了保險,才可以出發。
我問小學老師,帶學生出去旅行,只是為了遊玩和聯絡感情而已,還是必須結合教學目的,去學習、增加知識見聞、培養獨立、合作精神等?
他說那是當然的,他們的學校會在出發前,給所有參與的學生進行簡報,提供他們一本小冊子,說明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也會先和他們討論各種細節,包括名勝的知識。
總之小學生外出旅行的原則,就是不欺山也不欺水,只到安全的名勝,及跟小學生學習有關的地方去,如博物院、動物園和報館等地方,就算到海邊,也絕對不允許學生下水。
是工作,不是休閒
我們問他:老師帶學生外出,學校有再三叮囑,特別是新老師,要如何打起十二分精神照顧學生嗎?畢竟小學生都是愛玩愛鬧,一不注意,在陌生環境容易發生意外 。
老師說:那是當然的,我們老師帶小學生出去,就得把全部精神放在學生身上。曾經有老師去旅行,自己太投入于玩樂和拍照,結果學生不小心受傷了,老師回來受到校方和家長責怪,所以大家都“醒定”了,帶學生去旅行,是工作,不是休閒呀!
最后我們都同意,小學生固然不適合高風險的戶外活動,但高中生和大學生則不同,如果學校和老師有能力,必須適量地將冒險這一個環節納入活動,不然我們的學生,個個都成了溫室裡的小花,如何面對殘酷世界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