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素燕:該做的事不要少做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涂素燕:該做的事不要少做

這次沙巴蘭瑙地震,官方救援機制完全靠不住。



拯救單位沒有考慮到山上氣候低、登山客的裝備和食物是否足夠,而把他們留在山上。

嚮導冒著生命危險帶領和協助登山客下山,大家才得救。

拯救隊沒有即時救援,是判斷問題還是其他因素?



我國不常面對這種災難,這點或許還可以推到經驗不足或當時的氣候頭上。

但是,當登山客告訴媒體,拯救人員不只不懂得處理危機,還圍在一起抽煙,吃救災食品,這種態度和不專業水平,叫人咋舌。

請官爺別只聽有關機構的解釋和匯報,就大力表揚。

麻煩也聽聽受困者和災民怎么說,這裡指受苦的災民,不只是官爺到訪時圍在身邊的那些人。

在一場災難裡,災民滿不滿意拯救行動,才是最重要,不是官方自行評估。

我國自有地震觀測記錄以來,39年裡其實已發生7宗地震(包括這次蘭瑙地震)。

不明白為什么大家還常說大馬沒有天災,官方也抱著僥倖態度得過且過。

專家預測,未來我國地震會越來越頻密,半島可能也不能倖免。

我們這樣一個完全沒有防震措施的國家,如果那天真的到來,如何應對?

就連想像一下,都覺得憂心。

向日本學習

現在我們的任務除了“修復”神山,也是時候建立國家“防震機制”了,包括防震硬體設備、國民防震教育、警報系統、地震時的拯救行動、地震后的安置工作等。

要求我國學完日本整套“防震機制”是強人所難,連中國都學不來。

日本財力雄厚、科技發達,雖然也是一個官僚腐敗的國家,但做官的在人命關頭上至少不太敢省心。

日本的“防震機制”和人民應對地震的安全意識,是花了很長時間慢慢建立起來的。

就算不是做到最好,不是做得最完善,該做的事至少沒少做,這點我們真的要學。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