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任平:風風火火的文學研討會
在大陸參加研討會,大家都有追火車與追飛機的驚魂經驗。“追火車與追飛機”本身很不學術,那是飆車手的事。國際航班與中國內陸的飛機,時間銜接很緊張,如果行李多,出關檢查嚴厲,時間延宕,很可能便得飛身撲去趕搭內陸飛機。當年兩位準博士李樹枝與謝川成,都有追飛機大汗淋漓的經驗。他們也因此練得好身手,50歲上下肚腩全無,六塊腹肌倒是隱約可見。
上回他們兩位是從廣州飛往武漢。2014年9月下旬,我是先飛去杭州越秀大學,然后趕快鐵,奔赴800多公里去武漢大學。拿著行李箱跑,很多時候我是被行李箱拖著走。由于整個團隊近10人,查核車票費時,我們聽說快鐵提供的食物既貴又難吃,決定自個兒在外邊買兩菜一湯再加一個飯。我們完全高估了自己的體力,低估了時間的壓力。車票查核完畢,離入閘時間還有10-15分鐘,我們一夥拖著33寸皮箱、背包、手提包(女生)再加上塑膠袋裡的兩菜一湯一飯,喀啷喀光,五行顛簸,男女老少往月台的方向衝去。
朱文彬是大學副校長,他的身手敏捷得驚人;傅承得頭髮花白,他一手拖著我的33寸皮箱飛跑。兩個人都要我小心,其實他們因為多拿行李,奔跑得甚是費力。朱文彬改變了我對大陸人的印象。傳承得改變了我對大馬留台中文系畢業生的判斷。這方面的議論,不是這篇短文所能概括,以后再說吧。
安排發表專題演講
武漢大學9月20-21日兩天的“中國文學的傳播與接受”研討會,我在研討會前夕午夜入住酒店。在櫃檯接應的碩博生遞給我會議程序表,我一看當時嚇了一跳。一共121篇論文,比1998年留台聯總的“馬華文學的新解讀”的37篇多出太多。
我在沒有被事先告知的情況下,安排發表專題演講,而且還是專題演講的第一篇。專題演講可發表25-30分鐘(相對于只有10分鐘宣讀的工作論文),面對的是一個擠滿聽眾/學生的不分場次的大講堂,心理狀況與演說方式/策略全需調整。我講的是2014年我在網絡上教詩、傳播詩的知識與理論,以及我在網絡上主辦的關鍵詞(十個)預設詩競寫的反應與結果。取得80分以上的新人,我誠邀他們參加天狼星詩社。今日詩社有半數左右的新社員就是用這種方式被發掘出來的。文學的接受與傳播在科技時代,善用網絡,文學細胞才有望繁殖。
專題演講順利,聽眾反應不錯,放下心頭大石。謝川成提醒我,當天在第七會議室下午二時半到四時,有8份論文等著宣讀,我是南京師大葛海庭教授的論文講評人。主辦當局沒通知我,也沒事先電傳葛先生的論文〈魯迅作品在日本譯介及其接受〉給我做功課。
研討會可以很好玩
根據會議規定,葛海庭講10分鐘,我講評8分鐘。我讀過夏濟安的魯迅作品的黑暗面,夏志清與劉再復對魯迅與張愛玲的比較,還有李歐梵……是的李歐梵曾經不無懊惱的說:“那么多的魯迅專家,為什么看不出來自第三世界的文本,都可以視為是國族寓言?”然后我就指出魯迅筆下的阿Q,不僅去了日本,也到過韓國、越南,足跡遍佈包括東南亞諸國,影響深遠。
我說阿Q是小D、趙太爺、假洋鬼子、小尼姑以及書中庸眾看客的綜合體,在座多的是魯迅專家。大家真的很期待我就“國族寓言”(national allegory)與阿Q的綜合性多闡述些。8分鐘到了。坐在我對面的潘碧華說我講評得好,我想碧華要嘛安慰我,要嘛調侃我,她沒理由聽不出來我是避重就輕的。既使阿Q是眾醜的載體,它與魯迅作品在日本的譯介與影響有什么關係呢?連葛教授也不斷頷首沉吟。文學研討會雖然風風火火,好玩的地方確實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