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大历史里的小镇 ——评陈政欣《小说的武吉》 | 中国报 China Press

悦读.大历史里的小镇 ——评陈政欣《小说的武吉》

特约:林韦地



马来西亚华人的不团结,是否因不同意识形态与教育背景所引起,或反过来,团结的马来西亚华人就能突破现有的困局吗?这恐怕得再慢慢梳理,深入书写,才得以答复……

日前,有人出版社的掌门曾翎龙找我写陈政欣新书《小说的武吉》,当下十分讶异,因非中文系本科出身的我没写过书评,或任何像样的文学评论,但转念细想,同是潮州人,在武吉长大的我,与陈政欣年纪差了一个世代,或能提供些有趣的观察角度。

去年年底,草根书室新店开幕,我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陈宇昕请我推介书,我便选了“北武吉,南古来”——陈政欣的《文学的武吉》和杨邦尼的《古来河那边》。本以为本土、地方性书写,在马来西亚华文文学潜力无穷,或更能引起在地人的共呜,而形成不同的潜在读者群,也与独立书店关注与维护少数和小众之价值相关。

与《文学的武吉》地方志风格不同,《小说的武吉》中的小说,场景虽然设定在武吉镇,但陈政欣将这本书的高度拉高,有意无意将武吉这个小镇,放在大历史中心,全书由〈我爸1948〉开场,说日本占领南洋、英殖民政府与马共之间的内战、马来亚建国,读起来有种说不出的吊诡。



这是小说,可是说的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事。只是场景不在吉隆坡,也不是在新加坡,或马六甲或华玲。但在陈政欣笔下,武吉的人事物,都不免成为大历史洪流下的符号。

为武吉镇写下不朽小历史

陈政欣似乎喜欢书写不同意识形态的马来西亚华人之间的冲突与拉扯,也毫不隐晦地在书中使用带有强烈民族主义情绪的字眼,如“汉奸”和“香蕉”。由此书可见,马来西亚华人意识形态之复杂,国共之间,左右之间,华文教育和英文教育之间,威权与民主之间,延伸到此书尚未书写天朝主义与地方主义之间,功利与理想之间,资本主义与环境保育之间。

我无意猜测陈政欣本人的意识形态和立场为何,但陈政欣在书中试着以不同角度,尽诉不同意识形态与背景的马来西亚华人,在华社内的个别处境与委屈,又强调马来西亚华人作为一个整体,至今仍深陷困境,尚未在这土地、这国家争取到想要的公理和正义,或在呼吁马来西亚华人应该团结一致,应对与自己不同意识形态与背景者各有同理心。

只是,马来西亚华人的不团结,是否因不同意识形态与教育背景所引起,或反过来,团结的马来西亚华人就能突破现有的困局吗?这恐怕得再慢慢梳理,深入书写,一本大书才得以回答的问题。

大历史之外,《小说的武吉》的书写回到小镇本身,汕头、潮州、伯公埕、盂兰盛会等关键词都没有缺席。书里的“旭阳学校”、“五指神君”(五指大帝),住过武吉的人都知其意有所指。个人觉得,全书最有趣的莫过于《五指神君的秘书》,小镇里的神庙理事会是小镇的首富,供养著小镇里的学校,过后一分为二,一间国中,一间独中,背后藏着同一个“五指神君”。其实写下去,可以轻易带出小镇背后牢不可破不足为外地人道的政商关系和地方权力结构,读罢觉得可惜只是点到为止,过后发现这篇文章写于2008年,2008年故事才正要开始,2008年以后,有太多故事可写。

陈政欣自己说过,《文学的武吉》和《小说的武吉》为“武吉三部曲”的首两部,十分期待“武吉三部曲”的下一部曲,书写大历史的人很多,期盼陈政欣最终能为武吉镇写下不朽的小历史。

【本书重点:】

  《小说的武吉》是陈政欣“武吉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此书收录13篇短篇小说,可独立成篇,却更像是武吉镇背后那座山,葱郁连绵到半岛的主干山脉,纵横南北,是抗日军与马共驰骋的战场,有着演义式的叙说与传奇,串连了陈政欣的创作意图与野心。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