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洪流淹没老建筑 曼绒遗蹟渐成回忆 | 中国报 China Press

发展洪流淹没老建筑 曼绒遗蹟渐成回忆

独家报导/摄影 : 郭慧姗
(感谢曼绒华人基督教徒文化协会提供档案照及资料)



(曼绒13日讯)曼绒市随着政府落实的多项发展项目,各领域发展迅速,新住宅区、现代化的建筑物及新规划的工业区等也如雨后春笋般,展现全新面貌。

然而,在发展洪流的趋势下,大部分地方上记载着历史演变的老旧建筑物都被废置甚至化为乌有,如红土坎早期的地标大钟楼、实兆远的传统戏院、甘文阁区第一间的加油站、二条路的垦场区教堂、早期被作为集合点的甘文阁篮球场,及日前被发现仅剩数根石礅的各籍贯先贤登陆码头。

古蹟摧毁很可惜



曼绒卫理公会教区长廖克民告诉《中国报》,自福州及其他籍贯的先贤是于1903年,在实兆远双溪隆勿天定河畔的码头登陆后在甘文阁、爱大华、双溪万宜、二条路及格尼市等区展开新生活,留下许多值得后人考究传承的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失修或被摧毁,将导致地方居民昔日生活的具体回忆逐渐消失,也造成下一代无法传承及追溯故事;如母亲无法指著崭新的现代式建筑物,向孩子描述是其孩童时期常去的传统戏院或是传统巴刹。”

廖克民坦言,曼绒华人基督教徒文化协会在收集及保留地方文化遗产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教会打理的“实兆远垦场博物馆”内,就收藏许多先贤开垦的生活器具如割胶用具、旧式通讯工具、衣物及旧照片等。

“在垦场博物馆外,教会也保留早期先贤在甘文阁定居后的所掘的4口井至今,让学者及游客能追溯历史;华社在维护文化遗产面对缺乏资金的困境而有心无力,导致被迫眼睁睁看着与自身有深切感受的建筑物或地方被摧毁。”

保留部分旧建筑

★拿督陈崇凑(曼绒闽清同乡会会长)

格尼市新村逐渐被开发及发展成多个新住宅区,但村委会至今仍保留着英殖民时期新村内建设的地方议会建筑物(内设有收藏枪械的水泥库房),即现在的民众消拯中心及睦邻计划中心,当时的官员持枪驻守于村口设有的站岗台(又名炮台)。

村民也将马华于1952年及1963年期间,向政府分别争取兴建34间店舖及56间的双层店舖的新村街道命名为“马华街 ”,该街道仍保留至今,让后人可追溯当年的历史。

码头是民众的根

★纪力炎(马华双溪隆勿支会主席)

实兆远双溪隆勿天定河畔旁的百年码头是早期各籍贯的先贤登陆实兆远的码头,是地方上众多民众的“根”;建议政府批准保留该片沿海土地作为文化保留区,通过美化及维修,以巩固该数根石礅。

怀念孩童时戏院

★杨观发(曼绒客家公会会长)

最怀念孩童时期站在戏院门口伪装成其他观众的小孩入场,感觉特别刺激;虽然当时的戏院是木椅子及风扇,却是我们当时各年龄阶层的娱乐。

当时最受欢迎的看戏小吃是印度人的kacang puteh及虾饼,便宜又好吃!

目前看着陪伴成长的戏院被拆除,感到非常可惜。

站岗台已成地标

★江作钦(格尼市村长)

至今在村口处仍保留英殖民时期的站岗台(又名炮台),已是地方座标;新村内大部分的村民都知道该站岗台的历史,也会向家中小孩讲解该站岗台的历史。

村内马华街的老旧建筑物都已残破,目前仅有数户人家居住。

风车美景消失了

★王涛(诗人)

在早期,邦咯岛民从邦咯岛乘船抵达红土坎码头,在前往当时的位于海军基地区的中央医院就医,都会经过英殖民设置在码头沿海一带的数个风车。

在海景的衬托下,风景甚是优美,深获得岛民及当地人的喜爱;如今在没维修及保留的情况下,仅剩下1个风车在原地。

红土坎昔日所拥有特色的海塔钟楼,更是全马独一无二,却也被现代化的装置替代,令人深感婉惜。

想念焦叶炒粿条

★陈修志(中华公会会长)

早期,中华公会前面是篮球场,而篮球场旁有档用香蕉叶包裹的炒粿条,也是小时随着父母于看戏后“必吃”的小食!

该篮球场装载着甘文阁一带居民的成长回忆,当被拆除发展成商店后,众人回忆也随之烟消云散。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