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涂素燕
圖:依占、通迅與多媒體委員會推廣及聯繫組提供
網絡霸凌,受害對象不分成人或孩童。
網絡已經是成人和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我們不可能完全禁止孩子上網。
建立孩子網絡安全和保護意識,已是生活教育的一部分。
網絡世界其實就是一個社會。
今天的孩子從小就在網絡社會成長,面對這個大染缸錯綜複雜的人際關系,如果處理不好,會引發很多問題。
通迅與多媒體委員會推廣及聯繫組高級董事依仁法立達(Eneng Faridah Iskandar)表示,孩童遇到網絡霸凌,處理不好,可能會傷害他們的心靈。
我國《2014全國調查:學校的網絡全安報告》顯示,多數遭到霸凌的孩子,年齡介于13歲到18歲,男生比女生更常遭到霸凌。
需靠家長校方配合
這個年齡層的孩子,處在發育階段,本身就有許多青春期煩惱,遇上網絡霸凌,可能讓他們的情緒更加波動。
“家里有這個年齡層孩子的家長,需要多加關注孩子。”
她認為,無論沒有網絡的年代還是網絡時代都一樣,我們需要跟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
“如果可以把問題告訴家長,證明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關系很好。”
在網絡霸凌事件中,教師也扮演重要的角色,“現在的學生,在學校跟老師相處的時間,可能比跟家長在一起還長。”
老師、輔導老師可以多支援孩子,協助他們處理霸凌事件。
她建議,遇到霸凌事件,也可以在社交網站檢舉霸凌者。
許多社交網站都可以針對不當內容、霸凌提出檢舉,比如騷擾行為、仇恨言論、威脅、冒充的不實帳號。
社交網站會採取一些行動,包括封鎖受到檢舉的網站。
一直以來,通訊及多媒體委員會都在推動網絡安全教育,包括通過各種活動、宣傳短片、廣告,傳達網絡安全意識。
“不過有時候,公眾沒有經歷過這種事情,很難有切身經驗。”
所以要靠家長、校方的配合,灌輸孩子網絡安全意識。
“禁止孩子上網不是解決方案,孩子有自己的網絡文化,我們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
現在的孩子,上網經驗豐富,她認為,我們甚至可以從孩子身上學習一些網絡常識。
多跟孩子交流,了解他們的網絡文化,當孩子願意跟我們分享他們在網絡的世界,我們才能從中守護孩子安全使用網絡。
◆在社交網絡不要接受陌生人做“朋友”,只跟認識的人互動。
◆不要在網絡分享個人資料,如地址、電話號碼等。
◆不要在網絡分享太多個人私生活、照片。
◆不要在網絡公佈自己的行蹤。
◆不要傳“性短信”(Sexting),包括挑逗性或色情短信、照片、短片。
沒收手機電腦無法解決
許多孩子遭到網絡霸凌,並不會主動告訴家長或校方,依仁說:“孩子可能覺得網絡霸凌不是嚴重的事。”
另外他們可能擔心,就算告訴家長,家長可能也不明白,不重視這種事。
她說,當孩子告訴家長遇到網絡霸凌時,許多家長會沒收孩子的電腦、智能手機,不讓他們上網。
“所以很多時候,孩子不願意告訴家長。”
她擔心如果孩子不告訴家長,孩子自己是有否有能力解決這種事件?
“因為網絡霸凌可能並不只是一個霸凌的留言這么簡單,霸凌者可能很大群,來自四面八方”,一個孩子,未必能應對這么棘手的問題。
尤其是現代人喜歡在社交網絡開粉絲專頁,追蹤者可能有千人、萬人,當中大部分是陌生人,他們可以借用這個機會霸凌我們。
依仁強調,家長的角色很重要,“家長平常要多注意孩子,他們的個性、情緒是否改變”,從中可以觀察他們是否面對任何問題。
跟孩子建立信任關係
當孩子受到霸凌,霸凌者如果也是個孩子,家長和校方最好能夠先協助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馬上報警或投報通迅與多媒體委員會。
依仁說,“當然我們或警方可以採取一些行動,但事件涉及的是另外一個孩子,我們不希望逮捕一個孩子。”
她說,這些孩子可能有一些問題,我們最好先從心理輔導方面解決這些問題,先跟孩子建立一種信任關系。
應全力支持孩子
“否則事情只會一再發生,這些霸凌他人的孩子無法得到他們應該得到的關注,或者輔導。”
如果事情無法解決,我們就需要報警或投報通訊及多媒體委員會。
“當霸凌發展到犯罪,孩子已經面對危險,這時候就要投報我們或報警。”
有時候,孩子遭到網絡霸凌,霸凌者也可能是成年人,因為我們不知道孩子在網絡跟誰交了朋友,所以一定要正視孩子的霸凌事件。
如果孩子卷入的是“性短信”(Sexting)事件,例如跟男友一起拍攝不雅照片,家長一味追究孩子的過失,可能會加重孩子的情緒負擔。
我們應該全力支持孩子,協助他們解決問題,包括投報網絡管理員,要求他們刪除照片和信息。
還有,協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情緒壓力。
她呼籲家長,重視孩子面對的霸凌事,因為事件可能發展到自殺,我國暫時沒有這種案例,但在國外已日益嚴重。
避免孩子因捲入霸凌而發生更不幸的事,“關鍵在于我們發現孩子的霸凌事件后,如何處理。”
瞭解學生詮釋霸凌
早前,數碼電訊(Digi)跟“學校網絡安全計劃伙伴”(即教育部、大馬網絡安全機,大馬兒童熱線)共同合作,進行了一項“2014全國調查:學校的網絡全安報告”。
這是我國最大型的中小學生網絡安全調查,共收集全國各地1萬3945位中小學生的意見看法。
調查項目含蓋多個層面,包括網絡安全、網絡霸凌、網絡支援等。
其中一個項目,列出網絡的許多行為,詢問學生這些行為對他們來說,算不算網絡霸凌?
從學生選擇的項目,可以看出現代青少年對網絡霸凌的界定,以及他們如何看待網絡霸凌的嚴重性。
調查也詢問這些學生,是否遭過網絡霸凌?如何受到霸凌?
★當一個人在網絡欺負另一個人 63%
★在網絡威脅他人 54%
★傳送別有用意的短信或照片給他人 39%
★在網絡張貼針對他人的別有用意、污穢或虛假信訊 35%
★在網絡故意或開玩笑僑裝成他人 34%
★偷看他人的短信或資料 27%
★在網絡開玩笑 21%
★表示“我不知道”的學生 19%
★只是發生在網絡,不是發生在真實世界,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18%
★只是賣弄筆墨,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8%
★認為以上都不是的學生 3%
◆資料來源:《2014年全國調查:學校的網絡安全報告》
孩子若遭網絡霸凌
家長應瞭解來龍去脈
孩子遭到霸凌,依仁建議家長,應該了解事件的發生經過。
“事情怎樣發生?誰霸凌孩子?霸凌的程度,是否涉及威脅、勒索等?”
她說,最直接的解決方法,建議孩子封鎖對方、從社交網站刪除這朋友。
“不需要叫孩子直接關掉面子書或社網絡,因為這已是他們社交圈子的一部分。”
如果霸凌孩子的對象是孩子的朋友,處理方式跟一般校園霸凌大同小異。
“可能需要見對方家長、報告老師,這是孩子之間的關系問題,了解事情真相后,可能會發現只是一種調戲,未必是霸凌。”
平時要教導孩子,遇到霸凌要大膽尋求幫助,及時保存每封郵件、每則短訊或留言等記錄,也可以拍照留檔,然后告訴家長或老師。
好好溝通找因由
讓孩子尋求輔導
依仁表示,如果是我們的孩子在網絡欺凌他人,家長不應該一味指責孩子或馬上懲罰他。
家長應該先跟孩子好好溝通,了解他們這樣做的目的和原因。
如上文所說,霸凌他人的孩子,本身可能有一些問題,或者需要他人關注。
“欺凌他人者,通常自己有一些問題。”
她建議,必要的話應該尋求輔導協助。
一些受到網絡霸凌的孩子,為了避免繼續被欺負,或被其他網友邊緣化,可能也會加入霸凌者的行列,一起霸凌其他孩子。
有時候,孩子一些欺凌他人的行為,也可能是父母的不良示範。
她表示,父母要多加注意本身言行,做好身教,避免成為孩子的壞榜樣。
孩子身邊的朋友也可能影響他們的行為,“我們應該多觀察孩子結交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