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故事.單憑一雙手,風霜化春風,廢鐵耕夢田 回收舊物養一家

報導:葉鳳玲

楊昇城的父親非常精瘦、黝黑,臉上的線條流露一種歷經風霜的剛毅。為了一家十口,他的父親早出晚歸,努力耕耘夢田留給孩子,讓他們能夠自由種出自己的夢想……

“父親9歲開始做工,做過膠工、錫米、礦工、木工、建築、養豬、賣菜、駕長羅厘……直到他48歲接觸到循環回收行業,邊做邊學,這才安身立業。”

父親動盪的經歷,就像經過不斷剪枝、移植、插種的蔬果,最后開了花結了果,不只是溫飽一家人,當中不放棄的態度,更讓楊昇城引以為傲。

“試想一下,一個沒有讀過書的人,從一輛腳車開始去做回收,后來駕小型羅厘回收,最后開了回收工廠……他經常跟我們說,零不是問題,跌倒再爬起,這不是空話,是他給我們的一種生活教育。”

誠意經營 贏得佳譽

楊昇城的父親楊瑞林在48歲那一年,看到別人做循環回收,便跟著做。那是個求存的拼搏年代,沒有人教,也不會有人教,他只能邊做邊學。

“就看別人怎樣打價、怎麼做,慢慢學會。做人就算做得再辛苦,只要肯做、去做,一定會站起來的,重要的是不要放棄。”這是楊瑞林的拼搏結論。

他記得當時自己拿著卡片,膽粗粗逐一到各個公司自我推薦;雖然沒有讀過書,但是他的誠意,贏得一些客戶的好感,願意給他機會。這些機會,就是他日后五金回收事業開始的火光微星。

他說:“銅線、鋁、白鋼等,不只是舊五金,報紙也回收,大概回收過一百多樣。做這行要老實和講信用,顧客一打電話來就一定要去收,這樣對方才會慢慢地相信你。有人叫我先把東西載回家,錢再慢慢給他,但我堅持現在給。”

買賣是站在一個互信的基礎,買的人不認為會受騙,賣的人不認為會被騙。這種“童叟無欺”的信任態度,讓楊端林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機會,現在他的客戶不只是本地公司,還包括日本和“鬼佬”公司。

楊昇城小時候曾經跟著父親一起外出回收,印象中新年前父親特別忙碌,因為許多人都會趁著大掃除,把不要的舊物丟出來。

“父親南下最遠去過柔佛昔加末,北上最遠到過霹靂怡保。如果是長途的話,我們幾位兄弟都會輪流幫忙,陪著他一起去。”

讓他心疼的是,只要有人打電話來,父親二話不說,就會去回收,也不去考慮車油、車程、時間等經濟效益。“之前,他試過唯一的賺錢工具羅厘也撞翻,幸好最后沒事。”

對媽媽的愛,從不放棄

父親為了家庭的付出、堅強與忍耐,也反映在四年前母親藍友突然一病不起的意外裡。

“2011年新年前幾天,媽媽可能是為了準備三十多人的團圓飯,一時承受不住疲勞而倒下,被醫生判斷腦死。我們都接受不來,而爸爸堅持相信媽媽一定會康復,在醫院一個月之后,就把她接回家照顧。”

許多人勸導楊端林放棄,但是他抓住心裡的一絲希望,堅持照料偶爾眼皮會有反應的太太。在一旁看著一切的楊昇城,順著父親的意願,他覺得最了解母親的是父親,而父親一定是做著母親想要做的事情。

四年裡,楊昇城的母親被急救過兩次;而奇蹟沒有降臨,去年11月,她停止了呼吸。這場意外,不僅承載楊家的種種情感,也反映父親對母親的愛。

父親教會我的事情

在有飯吃才能活命的年代,楊昇城的父母雖然未能接受學校教育,但接受過很好的生命及生活教育。他們在貧苦中勇敢地活著,與惡劣的環境搏鬥,並且在無形中透過舉止和態度,“教”楊昇城很多事情。

“爸爸教會我的是認真和堅持,有時候聽到他說起以前多苦都會咬緊牙根的日子,像是麵包沾水填飽,或是肚子餓的時候勒緊褲頭減少饑餓感,我都會覺得他是多麼的硬漢子!”

遺傳老爸性格

“為了媽媽和我們八位兄弟姐妹,父親很認真地工作賺錢,而且在工作賺錢之間,他沒有忘記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公道,直到今天他還是會親自駕羅厘去見老客戶,彼此都已經變成了老朋友。”

楊昇城笑言自己遺傳了父親的認真和堅持,讀書會經常讀到三更半夜,父親看到他這麼夜還沒睡,就會敲房門,半責備半擔憂的說:“三點了還不睡?”

即使是今天,他骨子裡仍然有著一些朋友無法理解的莫名堅持,比如手錶不見了會買回同樣的手錶、吃同樣的食物、一定要使用同一間廁所,否則無法“通暢”……他的女兒也是,可以對著一顆石頭畫兩天也沒有問題。

“我也遺傳到爸爸的急性子,從小到大如果我吃東西慢,他不等我,就會跑掉!”他笑言,這養成他今天腦海一想到什麼點子,就會立刻去做。這種積極的行動派性格,往往是創業的推動力。

尊重回收業 做人不忘本

楊昇城記得小時候有一段日子,父親凌晨兩點就開始去回收,直到晚上七點全家晚飯過后,父親的身影才又出現。

“家裡有十幾口人,爸爸為了我們很努力地工作,所以小時候有一段時間,我很少見到爸爸。那個年代,沒有讀書,沒有選擇,一切只能硬著頭皮去做,而爸爸就靠著信用,慢慢建立自己的顧客群,也為家人帶來穩定的生活。”

楊昇城說,可能是吃這一行飯長大,所以看到舊鐵、五金等,他都會覺得它們很可親,雖然在別人眼中,這可能是一堆骯髒的廢物,但父親就憑這些來養活他們八位兄弟姐妹。

“因為有這樣的父親,我不怕底層生活,有些學歷高的人很怕底層生活,但是我不怕。其實,我也想過從事回收行業,哈!父親這個年紀,叫他退休是不可能的,這已經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他還能做已經很興奮了!”

認真的父親偶爾會約他一起到嘛嘛檔吃roti canai,而他們最常聊的話題就是政治,“他太愛馬來西亞了!”

供給教育 不施壓力

楊昇城的父母除了以信念來“育”孩子長大,也很注重他的教育,從小到大,只要他想學什麼,父母就會盡力地供學。

“我四五歲時唸的是印度幼兒園,因為當時只有印度幼兒園才教英文,媽媽為了讓我學習英文,堅持送我進去就讀。”

“我記得我的額頭也被點上紅點,全校只有我一個華人,班上全是印裔小孩,我當時只會講福建話,還被同學取笑過,但我只聽懂他們笑我Chinese。”

小學一二年級,楊昇城經常缺課,一大早就提著紙皮到巴剎幫忙母親捧麵。“那時候爸爸四處做循環回收,媽媽賣麵,有時我累了就睡在紙皮上。”他也試過拿著麻包袋幫忙父親做舊物分類,也曾跟著父親的小羅厘到彭亨做回收。

直至小學三年級,父親的生意慢慢上軌道,家裡的生活逐漸變好,他才恢復正常的學校生活。這一段經歷,讓他學習到許多學校裡學不到的,比如把勞作當作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勞作養成負責的習慣,也養成了耐心與毅力。

“父母最著重的就是我的教育,但是他們不會給壓力,我考A回來他們也只是‘哦’一聲,仿彿這是正常不過的事情。但就因為這種自然的態度,讓我讀書從來沒有壓力,學士、碩士、博士,一直讀下去。”

因為知道父母的辛苦,楊昇城曾經想過不要再讀下去,但是父母要他能讀多少就多少,並且叫他不要去煩學費的事情。“小學三年級過后,我的工作就是讀書,呵。可能父母沒有機會接受教育,才會覺得教育的重要吧!”

【父親節,我有話說】

跌倒背后有老爸在撐

每次看到父親為我們付出的一切,或是他談到以前的事情,我都會強烈感覺到父愛的偉大,他都給我們最好的,卻從來不顧自己。

記得我跟他說過要從事這個、那個,無論我想做什麼,爸爸從來不會干涉,而且一百巴仙支持。他曾經跟我說過一句話:“跌倒背后有老爸在撐。”對我來講,這句話就已經很足夠了。


祭上一瓶酒 思念無盡頭 畫中白骨是心碎記憶

他坐下來,點了一杯黑啤酒,說:“慶祝父親節,因為我老爸最愛喝黑啤酒。”生命是有限的、短暫的,而情感是深遠的、漫長的;空氣裡的陣陣苦香味當中,林保禎再一次追憶父親……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對于勞作就是生活一部分的父親輩傳統長者而言,大麥製成的黑啤酒,往往就是他們補充精力的“鬼佬”補酒。林保禎記得小時候,雜貨店門一關,父親林亞先就會喝上一小瓶黑啤酒。

“那個時候,我們兄弟姐妹就會黏過去討一兩口喝。其實不是真的想喝,而是喜歡玩,看到父親喝,也想嘗試一下,結果無意間訓練出我三姐的酒量,哈!”

他的父親喝碑酒有個特別的習慣,那就是在酒泡沫上灑放打碎了的貢糖,苦中帶絲絲甜味。黑碑酒是他們祭拜父親的必備清明祭品,而他一看到黑碑酒,心裡就會憶及父親。

“老爸是傳統的父親,很少跟我們講話,都是在雜貨店裡早出晚歸。”林保禎與父親沒有感人肺腑的親情故事,很平淡;但是,在父親進入醫院治療到逝世的半年裡,他近距離觀察到父親生命的最后風景。

1988年農曆新年期間,父親被親戚的小孩踩到右腳,因為感覺疼痛就到診所檢查。“一開始,醫生發現父親右腳姆指腳甲鬆落,就把它拔掉,可能就是因為這樣被細菌感染,右腳姆指開始腐爛,然后到腳板、右腿。”

喀啦一聲,腳骨掉落!

當時父親的體檢報告並沒有顯示血糖高,醫生也無法找出真正的病因,只說是“癌症”。

“父親入院的時候,右腳已經失去知覺了。有一天我去探望父親,剛好護士在換藥,叫我幫忙提著黑塑膠料墊底,當護士慢慢解開紗布,準備淋上藥水的時候,我突然聽到‘喀啦’一聲,好像有東西掉在塑膠椅上,眼角餘光瞄到父親腐爛至白森森的腳骨,就這樣掉落下來。”

父親入院的日子裡,林保禎記憶猶新的是,每次看到他來探訪,父親總會說:“你來做什麼?回去讀書。”這句話,在他腦海裡一直未曾消退。

“父親是傳統的嚴父,但是沒有打過我們。我到現在還記得他說過的另一句話,小時候我們看電視,他就會用客家話罵:‘看這樣多會做嗎?’意思是叫我們不要再看,去做功課,而他自己就坐下來看電視!”

林保禎對父親還有一段暖暖的回憶。“聽說父親在很早以前曾經中風一次,我記得的是在他慢慢康復過程中,我們陪著他走路做復健,每個週末清晨五六點起床,從家裡走路到1.5公里外的小鎮十字港吃點心。”

身教,潛移默化子女身上

問到和父親相似的地方,林保禎想了一會兒,說:“應該是節儉的性格。父親他每天都穿全白的pagoda背心,所以我還有一樣學到他,就是喜歡打著赤膊滿街跑!”

“小學畢業旅行,從吉打州到吉隆坡游玩六天,包括上雲頂。爸爸只給我十塊錢,好像第三天我就用完了,當時還被老師笑說一定是在雲頂賭玩了。”

“小學時期,父親只給兩毛錢,剛好夠買一碗麵。中學,零用錢提高至五毛錢,週末和同學搭巴士到10公里之外的亞羅士打游玩,央求半天,父親也只給兩塊錢,其中巴士票就用了六毛錢。”

儘管當時覺得不滿,但是現在回憶起來,林保禎覺得是父親成功訓練出他節儉的習慣,讓他很早就懂得得金錢要計劃使用。

“爸爸沒有什麼名言,但是他的舉止就是一種教育。以前我們家前面開雜貨店,后面是住家。農曆新年關店吃團圓飯的時候,有些人從旁邊的側門看到我們吃飯,就不斷敲門說他要買香煙。”

“我們很生氣地說,吃了再算,讓他等,但是父親會站起來去開門。他的這個舉動讓我了解到,既然是做買賣,就要有這個行業的服務精神和責任,對方不明就裡是他的問題。我想,這也是他能從挑擔子買賣東西開始,后來改用腳車,一直做到一個門面、兩個門面雜貨店的原因之一。”

后悔沒向父親學打算盤

林保禎父親在他中學四年級之時逝世,幾年過去之后,當他就讀美術學院畫人物素描的時候,眼前斜躺的老伯模特兒突然讓他想起父親,頓時靈感如泉湧,用了三天就把它畫成了油畫。

《我最親愛的父親1988》油畫中,有代表死亡的牛頭馬面、代表父親創業堅苦的擔子和腳車、代表日出晚歸的太陽和月亮,以及天主教徒母親手持唸珠在祈願、擔心而哭的三姐、煩惱中的大哥……而油畫左下角落的算盤,則顯示父親過世的日期:1988年7月1日。

如果要說有什麼后悔,林保禎說,那就是沒有好好跟父親學習算盤。“父親精通算盤,那時候總覺得可以慢慢學,所以最后我只學會最簡單的算盤加法。”

無人不識君, 父親未曾離開過…

《我最親愛的父親1988》曾經到過美國展覽。1993年,即將從美術學院畢業的林保禎,在同宿舍的學長介紹之下,把這幅對他饒有意義的油畫寄出參賽,結果贏到了價值500美金的壓克力顏料。

“主辦單位在得獎通知信函中征求我的同意,是否要把油畫寄到美國參展?所以,這幅畫曾經到過紐約參展,幸好賣不出,最后寄回來,不然今天就看不到它了。”

對父親的憶記,無痕卻自有其重。“應該怎麼講呢?沒有人跟我講過‘你很像你父親’,但是有一些事情是他影響了我。比如信任,他從來沒有開口跟我說做人要信任,但是他的舉動和態度卻流露出他的信念。”

他記得當年父親的奠禮辦了五天,許多當地叔伯輩長者都來憑弔,讓他體會到眾人對父親的尊敬。即使今天回到家鄉,跟別人說“我是林保禎”,沒有人知道他是誰。反而,如果說“我是亞先的兒子”,他們就會恍然大悟,仿彿因為有父親,才能證明他的存在。

他說,父親雖然沒有接受過教育,但是父親那一輩人卻有著強烈的禮義廉恥、忠孝仁愛和道德觀,並且把這些當作生活的一部分。這些,毋需言語教誨,都在潛移默化中滋長育化家裡的人。

遇賊不慌 難忘父親的淡定

由于是小兒子,林保禎自小便和父母同房一起睡。有一天半夜,雜貨店進賊,搖醒他和父母,並且把父母的手腳綁起來,但卻沒有捆綁他。

“父親跟我說不要動,我就靜靜地躺著。過后,賊撬完東西就走了,父親叫我幫他們解開繩子。印象中,整個過程父親都很從容淡定。”

還有一次也是搶劫。有一天晚上,雜貨店半關門,父親和幾位朋友在喝酒、聊天,突然有兩位客人來買東西,孰知一進店,就拿出兩支鎗。

“據說,父親看了一眼就跟他們反抗,臉部因此被劃傷,血流滿臉。過后我們問他:人家都已經拿鎗出來打搶,你還要反抗做什麼?父親淡定地說:鎗頭都不是圓的,扁扁有縫的,肯定是假鎗,所以才跟他鬥。”

兩次的屋內進賊事件,留給年幼的林保禎深刻印象,那就是“萬大事有父親,不用緊張”。而父親的淡定,也讓他學習到凡事不要緊張,可以淡定解決。

【父親節,我有話說】

愛,不要等到明天

我不覺得父親離開過我,所以不會特別懷念他。但是,駕車聽到廣播節目談到父親節,當中有一些跟自己經歷相似的,腦海裡就會浮現往日的點滴,感受到一絲絲心酸。

我78歲的母親,老了變得喜歡擁抱,有時候她會突然說:“來,kiss一下。”我們就kiss一下,能讓父母開心的話,就讓他們開心。之前對父親沒有做到的,可以回饋給母親。要珍惜當下,不要覺得還有明天。


新手爸爸,從抱都不敢抱到愛不釋懷 我生命中的太陽

訪問之后,吳友憑推著嬰兒車走向電梯的時候,前方走來一位相約好的朋友。這位新手爸爸打聲招呼之后,仿彿向全世界宣告,大聲地說:“這是我的女兒!”

女兒吳以佳(11個月大)出生的時候,吳友憑並不在現場。“其實那時候太太已經超過預產期,發生緊急狀況入院剖腹生產的時候,剛好我人在外面辦事。”

接到電話之后,他立馬趕到醫院。在產房外面焦急等待之際,他看到有護士抱著新生嬰兒出來,當時他不知道這位嬰兒正是她女兒,就這樣錯過父女初次見面的感人情節。

“后來,在嬰兒室看到女兒。”有什麼感覺?“沒有特別感覺,就只知道‘這是我女兒’。”沒有哭?“沒有。”當下,他並沒有什麼澎湃感受,只是心裡感覺一陣安定的思緒掠過。

從女兒在母體裡只能摸肚皮“問候”她,到終于出生能夠面對面摸著她的小手,對于所有新手爸爸而言,是一個新奇的經驗。而當父親之后,也就像毫無準備地踏上一段興奮、冒險的旅程,試著摸索、探求出與孩子之間的獨特關係。

一回生兩回熟

許多事情會讓新手爸爸始料未及,比如抱孩子。雖然之前從別人口中知道一些基本的概念與操作,但是看著眼前的小生命,吳友憑遲遲不敢抱女兒。

“嬰兒抱法很重要,因為新生嬰兒的肌肉力量較弱,如何抱她才會舒服?如何抱才不會傷害到她?很擔心抱不對或會傷害到她……”

因為是新手爸爸,連抱孩子都不敢抱,所以一開始都是吳友憑的太太林彥杉一人餵奶、洗澡等,直到有朋友知道他“不敢抱”,用幾乎“逼迫”的方法,才讓他鼓起勇氣懷抱女兒。那一次第一次抱女兒,已是女兒接近一個月大的時候。

吳友憑發現,女兒在懷中可能會感到不太舒服而開始哭,而他無法停止女兒哭,會讓自己手忙腳亂和一點點的挫折。但是,他不用擔心,因為經驗豐富的家中長輩很快就會聞聲而來,然后很快女兒就停止哭泣,露出微笑地睡著了。

“抱孩子的手勢和姿勢是很重要的,餵奶、拍嗝、哄睡也一樣……一切得好好學習,好好練習,從做中學,失誤是在所難免的,日子久了,就會上手了。一切都需要時間,一回生,二回熟,雖然一開始會覺得很急,哈!”

這回不是演戲了!

一直以來被劇場工作者昵稱為“老爸”的吳友憑,在去年第一次當父親,成為名副其實的“老爸”,轉換人生的另一個身份,生活有了大轉彎。每次為女兒蓋被、塞給她奶瓶、看著她沉睡又甦醒的臉,那時候,他的心裡如同微風習習吹過,忘了世界的紛爭雜亂。

訪問當天,吳友憑一直說“沒有特別大感受”,但是他和女兒說話(雖然她聽不懂)、聽女兒喃喃自語(雖然他聽不懂),偶爾讓女兒坐在他腿上、抱著她搖晃,這些真情流露讓旁人確確實實感受到,這位臉蛋和他如出一轍的小天使,是他生命的太陽。

抵抗力尚未增強 忌風吹雨淋水泡 為女兒凡事三思

名字是父母送給孩子的第一份禮物,一個名字裡面涵蓋著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和祝福。

“我的女兒叫吳以佳,名字沒有特別意思,就喜歡它的筆劃少。”筆劃簡單,讓女兒以后在做功課時可以很快樂地寫下自己的名字,這也是給予女兒的一種祝願吧!

在等待女兒出世之前,吳友憑和太太參考國內外的嬰兒網站,努力自我裝備。但后來,他們發現,這些別人的經驗之談,在實際操作起來,並不容易。

“之前別人有說過要怎麼抱小孩、力度要多大,但是自己抱起來不知怎麼的,頭好像一直掉下去,哈!”

遇到不明狀況,他和太太除了參考育兒網站,也會請教有經驗的親友,他們再依情況加減處理。

由于女兒不怕生,吳友憑也想讓她多接觸大自然,看看鮮艷的動植物、聽聽流水聲。所以,他和太太經常抱著孩子在外面散步,“雖然家中長輩說,小孩還小,沒有抵抗力,最好少帶出外面逛。”

有一次,他們一家三口到霹靂某公園游玩,吳友憑一時興起,讓女兒泡一下河水,結果回家之后女兒病了一星期。

“后來,聽朋友說那時候霹靂正傳出鼠尿病,嚇我一大跳!”自此,他再也不敢隨興而為,變成了“先思考,再行動”的老爸。

讓她探險,讓她成長

因為家族有一段時間沒有小孩降臨,吳友憑的女兒一出生,即刻萬千寵愛集于一身,一些親友更紛紛送來衣物、用品。

這位一出生就是姑姑級的娃兒,也深得家裡人的喜愛,只要是白天醒著的時候,幾乎時時刻刻都有人來抱抱、疼疼。

“她很少有機會在地上爬來爬去,因為經常被人抱來抱去,哈!”后來,他和太太覺得小孩亂爬是重要的學習階段,可以讓她學習細小動作、肢體的發展以及專注力。

“所以,后來我們都儘量讓她在地上爬,而她很有探險精神,四處探索家裡的各個角落,凡是發現可以拉的、抓的、拿的東西,就會伸出她的小手。”

在女兒移動身體四處摸索身邊的東西之際,吳友憑和太太就會在離女兒有點距離的地方,讓她自由“探險”。比如,女兒學習開關抽屜,一開始幾次讓抽屜夾到手,但過后就學會要怎麼開關抽屜才不會夾到手了。

“她的好奇心很強,看到地上的一個小黑點,也會撿起來,然后放進嘴裡,把它當做了食物!”這也是為什麼他要在“有點距離的地方”看著的原因。

一般上,會爬會站的孩子會在白天醒很久,如果還廿四小時黏在媽媽身上,會讓母親無法喘息。所以,在女兒學習自己獨玩的時候,吳友憑和太太會在離她有點距離的地方,觀察她獨玩時的過程,同時讓她學習或習慣父母不在身邊的感覺。

育女,夫妻有共識

女兒以佳出生至今,吳友憑為她拍下無數照片,無論是具有紀念性的活動或是日常的一個爬地轉身,隨時就用身邊的手機“嚓”,拍下女兒的一顰一笑。

“雖然不至于每天都幫她拍照,但也真的拍了很多!以前我們的年代是很難有一張童年照片,現在的小孩是很難選一張。”

他聽許多人說過:“小孩就抱這兩年,現在不抱,以后他不給你抱”類似的話,但是,在育兒這條路上,他和太太都覺得父母的態度遠比孩子的態度重要。

“女兒有陣子很黏太太,只要離開太太懷抱,就會大哭。后來,我們發現,基本上只要孩子眼神沒對上太太,我來抱她也ok。”

他們也發現,女兒在地上學爬跌倒,不一會兒就會兀自爬起來,繼續玩她的。“相反,如果我們飛奔過去抱抱她、親親她,她就會哭起來。”

“以佳有個很可愛的習慣,打噴嚏的時候,第一聲哈啾、第二聲哈啾是真的,但第三次就會是假假的打噴嚏,好像是要騙我們、逗我們開心似的!”

他和太太都有共識,儘量不和女兒說牙牙語,和女兒說話之時,都會使用普通的詞彙。現在,女兒會說的都是疊字的詞語,例如爸爸、媽媽等,還有kakak。

“因為我們有請過女傭幫忙,所以她會叫kakak。現在在外面,只要一看到皮膚黑的人,她就會講‘kakak、kakak’,逗得對方好開心!”

【父親節,我有話說】

期望她平安和樂

女兒即將滿一歲,有朋友笑說可以準備“抓週”了。

據說給一歲大的小孩面前放工具、文具、書籍、日用品等物,讓她去抓取喜愛的東西,然后根據所選中的物品,可以預測小孩的前途和興趣。

會不會抓週?我覺得它是一種取樂逗趣的游戲,可以試玩一下。相不相信抓週預測未來?我覺得這習俗代表父母的期待和心靈慰藉。

如果問我對女兒有什麼期望,其實對我來說,最大的期望就是她能夠“平安自在,和樂以佳”。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