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兹鲁卡立 Azrul Mohd Khalib:且向有需要的人士敞开心怀 | 中国报 China Press

阿兹鲁卡立 Azrul Mohd Khalib:且向有需要的人士敞开心怀

斋戒月又降临了。在这个月,我们还是看到种种良好和不良的行为,以及种种争议。



每一年都不例外,好好一个圣洁的月分,本来让我们有机会做些慈善和人道工作、反躬自省、建立己立立人的觉醒,但都成了人们藉嘲弄别人以显示自己“圣洁”的时期。穆斯林和非穆斯林双双对此都有不是之处。

我要趁这个机会,谈谈一些会影响我们的应节课题:马来西亚福利制度的问题。

我不是说我们没有行动,而是要强调,福利援助计划有改进的必要。



众所周知,尽管州政府和联邦政府以及一些团体致力于改善情况,但许多有需要的人士还是被拒于社会援助计划之外。

且先承认一个基本事实:社会上有很多人,一直被别人,甚至是自己的同胞和自己宗教的机构所忽视、拒绝施援。

他们被忽视的原因林林总总,有关于道德或厌恶感的(例如针对跨性别人士、性工作者、爱滋病患或带原者)、有关于官僚主义的(例如文书不充足或不完整、没有住址、非公民)。有很多人,尤其是贫困和无家可归者,摊开手掌向有关为他们而设的单位乞求援助却不果,十分讽刺。

花点时间,向在全国各地活动的流动厨房(soup kitchen,即施食单位)和非政府组织了解情况,就知我所言属实。

不管原因是甚么,总之,就并非不够钱。

穆斯林每年捐献天课

每一年,大马的穆斯林都捐献数以百万令吉的天课(zakat,每年一次的慈善捐款)。每个穆斯林都被要求捐出其收入的2.5%来行善。2007年,大马人的天课数字是806万令吉。根据天课征收中心的数据,它每一年收到的天课,平均都会增加20%。这是很大的一笔钱。

目前,还有很多穆斯林需要别人的救助,我指的,当然是真正有需要者。问题是,为何会发生这样的情况?那些钱去了哪里?

我们看来精于募捐,但说到向受惠户提供他们急需的援助时,却做得不足或不到位。常见的是,这些福利单位等着人来上门,而不是主动去寻找及鉴定有需要的受惠户。

人们要求援,往往需要由所住的城镇出门,长途跋涉,花费金钱和他们可能负提不起的开支,却又可能去错地方、所需文件不足或抵达时已过了办公时间。也有一些情况是,有人高高在上,选择性施赠,不援助上门者。

施赠活动也看政治人物的情况,他们施赠是看自己甚么时候方便,而不是看受惠户甚么时候有需要。

在另一边厢,有很多贫穷、流浪及被边缘化的人,却能得到他们所需的援助。总是有人不计他们的信仰而向他们施援。我有点纳闷。

因此,对马来媒体,有策划性的把进行人道援助的非伊斯兰群体描绘成别有居心,藉以羞辱和伤害它们的报导,我感到十分气恼和失望。

助人不计宗教种族

别再把别人向不同宗教信仰者施援的动机,一直抹黑成是要影响后者脱教或改教了,够了。

有关报导,流露一种“椰壳下的青蛙”(马来谚语katak di bawah tempurung,同井底之蛙)的态度,漠视了非伊斯兰慈善系统的运作,及后者在修补社会安全网漏洞方面所展现的重要及珍贵角色。

有很多佛教或基督教团体,例如流动厨房、孤老院、安顿弃婴中心、善终中心、技能培训中心,一直在对不同信仰和族群的人士,提供援助或小量金钱捐助。我曾在一个由基督教团体经营的流动厨房服务,参与者都是自愿服务,往往有效的帮助到贫穷人士及发现到极需援助的人士。

它们的成立,就是要尽量给人方便和大开门户,而不需要你先改教。最重要的是,它们都尊重不可强迫别人接受自己宗教的原则。

显见,马来西亚人有能力向别人伸出援手,不计宗教和种族,也原应如此。非穆斯林向穆斯林施援并没有错,反之亦然。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