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现场‧卯足干劲青春来创业 | 中国报 China Press

学习现场‧卯足干劲青春来创业

报导:方俊心
图:练国伟、受访者提供
“超越教室的创业发展”论坛



有人曾说过,企业家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率的一群人,除了制造就业机会、谋求利润、贡献GDP,他们往往也解决了一些困扰人们已久的问题,比如MyTeksi手机应用程式,允许我们用手机传召德士,确保乘车安全。回看我们的教育,有教导孩子将来如何成为有担当,有能力的企业家吗?

哈佛大学有一位叫比尔盖茨(Bill Gates)的20岁中辍生,在1975年创办了微软。无独有偶,29年后,同一所大学的另一位19岁中辍生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创办了面子书。今天,这两位奇才的成品,几乎无处不入侵我们的生活,在为我们带来便利、为他们带来盈利之余,也教会了我们一件事——不要小看年轻人。

初生之犊不怕虎,谣传他们吃的米比别人吃的盐少,却无阻锐利目光像捕猎者一样,在天苍苍野茫茫之中发现目标,一举擒得。这般的视野和能力,是可以传授的吗?

伯乐大学学院日前举办“超越教室的创业发展”论坛,邀请三位国内企业界前锋向同学分享经验之谈。在世道不景的当儿,但愿更多具有企业精神、社会关怀的年轻人加入创业天地。



资本足够创业前路不难

Robert Bong,马来西亚蓝海策略研究中心(Malaysia Blue Ocean Strategy Institute)首席顾问。曾任职多家上市公司的总执行长、常务董事和董事,也担任过大学的校长、副校长或首席执行员。在美国、中国、印度和东南亚等地均拥有领导企业的经验。

“企业家是创造商业模式,忙着改变世界的人。我给他们的建议是,Just Do It(做就对了)。”

谈到创业,很多人说的都是该怎么做,但Robert要先跟大家分享:有什么是不需要做的。

“第一点,我们不一定要创造一个Silicon Valley(美国矽谷,科技产业的龙头老大),”因为那是综合各种天时地利人和,包括政策才得到的效果,他人难以复制,“你可以做任何我们这里有的。”

“再来,各位可能听说clustering(商业的聚集效应)。除非是在已有的聚集上发展,否则需要花费巨资才能创造一个新的。这点新加坡在实验著,成效至今未知。谈到企业精神,我们应该想法释放企业的能力,而不是加以控管。”

“最后,我们要问自己,我们真的需要政府介入吗?”他举例,印度的科技产业总值1500亿美元,而这一切是在政府零资助下建立起来的。

Robert也提到了创业三挑战:进入市场、人力资源、资金。“很多人认为资金一定越多越好,其实不然。太多反而不好,不足反而能够刺激有效率的管理,懂得如何分配资源、控制成本,所以不用要求太多,只要有足够的资本让你开始就可以了。”

国家经济弱更需企业家

他建议教学者,教导“企业”这门课,首先必须问自己,我是在培育员工,还是企业家?在国家经济发展相对稳定,并且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培育员工是好事;但反过来,倘若国家经济不好,我们就需要更多企业家。

除此以外,教学者也必须对“营利”有正确的认识。“我遇过老师不好意思谈谋利,但企业就是要有利润的。老师应该放松地谈。”如何做一门能够赚钱的生意?如何理解利益可能带来的问题?这些都是应该思考的。与此同时,企业管理、商业道德、社会责任,三者皆非常重要,应该被强调,缺一不可。

“很多人有个迷思,认为企业家不怕失败,但大家必须意识到,企业家不是为了失败而创业的。要计划走向成功,对你的员工、对社会负责,而不是迈向失败。

也有人认为,做生意必定要挹注大量资源进行研发,但我们看看星巴克,在它出现以前,咖啡店就已经存在,而星巴克只是改变了它的卖点,除了咖啡,还有环境。再看微软和苹果,微软投入研发工作的成本很多,苹果相对的少,但苹果却追平了微软的利润。

如果有同学想当企业家,我会先问他一个问题。你是要做生意,还是有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可以让世界变得更好?我给大家的建议是,如果你想当企业家,你该学习发现问题,去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只为了生意而生意。”

态度与技术企业家双箭头

拿督张昌炯是企业家族第三代,伯乐集团(KDU)董事会主席,百乐园集团(Paramount Corporation Berhad)执行副主席,是该集团核心业务(私立教育与发展商)主要驱动者。

别人常说第一代创业,第二代守业,第三代毁业,然而这样不幸的事情,并没发生在张昌炯身上。他认为,态度与技术有如企业家的双箭头,缺一不可。

1989年张昌炯开始接手家族生意后,作风并不保守。他认为敢于创新、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是企业家该有的态度。他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提升并让人力资源发挥最大效用,否则企业将难以成长。要想办法让人才环绕在你周围,因为团队精神将会是个人非常非常重要的资产。”

此外,他也谈到了运动。在运动场上,个人必须设定目标、严守纪律,投入心神练习,这跟做生意如出一辙。沟通技巧也很重要,“我时常说,不要称呼员工为‘下属’,叫他们‘同事’或者‘协作者’。最理想的是能够跟员工打成一片。”

“还有,如果希望员工能在框架外思考,跳脱僵化的界线,应避免设下太多规定。”

年轻人应拥抱热情不忘失败

拿督邱新益是多媒体发展机构(Multimedia Development Corporation,简称MDec)企业策略副主席。踏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是记者,80年代末科技潮传入马来西亚,他成为全国第一位撰写科技专栏Computimes的记者,是科技新闻和网络广告的先驱,创办的公司后来转售上市公司。

如果有两个词汇要让学生在这场讲座结束后带回家,邱新益认为,那是“热情”和“失败”。

也许很多学生禁不住要质疑,学生如何成为企业家呢?撇开退学创业的少数特例不谈,邱新益的答案是“热情”。

就像很多打工族看待自己就真的只是打工族,但邱新益不是,“我不表现得只是像个受薪人员。”所以在他记者生涯后面紧接而来的是机会——科技潮传入,他凭著一股热情,先成为科技专栏作者,尔后从事这方面的研发,新海峡时报给他资源,与他分红。

“我也无法更强调失败有多重要,只要举一个例子。库姆(Jan Koum)到面子书应征失败,后来创办了WhatsApp(手机即时通讯软体,全球拥有七亿个注册用户)。”

邱新益也说,网络上有很多开放式课程,如美国史丹佛大学的E145,或Coursera(营利性教育科技公司),这些课程都有非常多学生报名,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参加这些课程,有机会认识不同国籍不同背景的朋友,为创业奠基。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