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放:仁慈难改吃狗肉的习俗 | 中国报 China Press

林放:仁慈难改吃狗肉的习俗

中国广西玉林市的狗肉节近年来引起爱狗群众讨伐和阻截,但对把吃狗肉视为文化习俗的当地食客和狗贩而言,这是对消费自由的一种干预。“狗粉”洋溢着爱心把命悬一线的狗买下来,但市场并不缺货,每天仍有一万只狗成为盘中餐,要摧残狗肉文化,看来不是十年八年之内可完成的愿望。



反之,一些“狗粉”赴玉林市打救将宰杀的狗,还打算安置这些狗,但没有考虑到繁殖后如何豢养,长贫难济,一时激情消磨不掉长远的痛。由于这些人介入,狗贩除了卖狗肉,也卖同情心给“狗粉”,无形中助长狗肉节的喧闹。

“狗粉”抗议的论据是,人类不可对狗的忠心负情忘义。但狗只对主人忠心,对外人吠咬四处浪荡,又成为杀之无过的理由。一批中国著名艺人手持标语吁请尊重狗的生命权,但有人即使不鼓吹吃狗肉,但引据人们的肉食习惯包括吃牛、羊、鸡、猪等动物,责问为何“狗粉”没有对这些牲畜仗义而对狗却偏帮,指这些“狗粉”实施动物种族主义,志在突出片面的仁慈。

广西地方政府只能劝告官员避免吃狗肉以应就舆论的沸腾,但对狗肉节的文化习俗不敢明文严禁。这个具争议性的课题,环绕在道德、饮食文明和人性,各有各表述,但没有一方可使对方屈服。



食客闻狗有忌讳之心

在吉隆坡,六七十年代有野味餐馆,专门售卖水鱼、四脚蛇、果子狸、山猪肉,当年卖狗肉暱称为三六,三加六等于九,与粤语的狗同音。叫三六而不直接叫狗,反映出食客若直呼为狗就有忌讳之心。当年吃狗肉在朋友圈是个人嗜好的选择,并不会受到社会人士指指点点。记忆中,靠近茨厂街鬼仔巷有一间野味店,没有招牌,熟客都会摸上门。此外,在半山芭、蕉赖和蒲种的多处隐僻地区也卖野味。

由于一些野生动物受到保护,野味店常受到取缔。烹饪野味是上一代人的拿手好戏,但由于缺乏接班人和供应来源,野味店都逐渐自动收档。那年代,曾光顾一间专卖水鱼的,店主由于长期杀鳖,似乎受到鳖的影响,眼神有点鳖样。

小时候在居林乡下,一名从中国南来的邻邻居,人称麻包叔,常诱捕流浪狗,手到擒来就把狗置入麻制米袋,用棍猛打狗头,直到凄厉的嘶吠嘎然而止确知死去后才宰杀,狗肉又炖又焖与邻居分享。麻包叔年老时打算回中国,但突然双眼失明,左邻右舍说是杀狗的现眼报。此后,杀狗后继无人。

七十年代在新加坡,朋友们邀约到家中吃狗肉。主人盛赞因焖了两天,肉味浓香。此时,有一人问此狗来历,是否有皮肤病,主人拍胸膛保证狗肉健康无毒,是他养的。

又有人问,此狗你养,怎施得了杀手?主人答曰:我不忍亲手宰杀,由朋友代劳之后我烹饪。

听过这段残忍对话,自那时起,想起狗肉就起鸡皮疙瘩。几年前,一间朝鲜餐厅的菜谱中有狗肉,与朋友凑兴吃一两块后就心有戚戚,自此戒吃狗肉。

玉林市的荔枝狗肉节之所以当作嘉年华会来办,主要选在夏至开始,因为这一天天气开始热燥,吃温热的狗肉和配以上火的荔枝,被解作以热消热,有滋补作用。这种吃肉信仰一旦起哄成为季节习俗,局外人是难以用道德和文明的尺度去改变的。目前的杀戳事件越受到挞伐和炒作,反而使当地人民为了维护习俗而不得不吃出尊严。

有些习俗经过年代的思考而沉殿,有的因在传承上断层而消亡,有的因受制于法令的禁止而消停。玉林狗肉节的存废,始终要由人心人性去筛滤,一时激动的仁慈改变不了习俗和胃口。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