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萝夏:入微──各有风味 | 中国报 China Press

亚萝夏:入微──各有风味

虽然说自己对粽子的兴趣不大,在端午节来临前,却也吃了三个。第一个是美里小拿督令堂裹的,第二个是早餐朋友送的,也是他母亲裹的,虽然很多人都说,这位老太裹的粽子好吃,我吃着却也不觉得有什么特色,八成是自己舌蕾迟钝。第三个是今早材长送的,是朋友送给他的,他转赠我一个,盛意拳拳,不能不收下。刚才当午餐吃了,如果一放入冰箱,准不记得,若干时日后就暴殄天物了。



从小对粽子就食欲不大,不像我的兄长,年轻力壮时一天随便可干掉十至十二个,从早餐到宵夜,是可以吃掉这许多粽子的。

粽子是大同中有小异,各个省籍的家乡风味都不同,各有千秋。如果是刚出炉,热气腾腾的包管都好吃。

我们家这几十年来都包裹两种风味,一种是家乡味,另一种是名闻遐迩的娘惹粽。马六甲人嘛,没有说不懂娘惹粽的,我们的方子还是正牌娘惹无私指导。我喜欢吃娘惹粽是因为它不肥腻。



一回看电视节目介绍,把一家娘惹粽专门店的产品吹得天一般高,画面上所有的“料”,都是放在绞绊机里绞碎的,天呀,这怎么还能算是娘惹粽?

以前的峇峇人家讲究的是闲情逸致,一切都慢条斯理,光阴如箭仿佛是另一个时空的事。娘惹粽的特色,就是工夫繁复,全都是人手操作。香菇先剪成条状,再用小刀切成碎粒,虾米也是用人手持刀切碎,冬瓜糖条也是切碎,猪肉尤其用人手切碎,这样肉汁才能包含其中(用绞绊机肉汁都流尽了,那肉还有味道吗?)肥肉与瘦肉分开切,比例通常是三瘦一肥,还有其他都是工手切的,记忆里切虾米切得手指都红肿了。

端午节原本最应该记得是屈原,据说粽子与赛龙舟都是因为他跳汩罗江才有,如今电脑年代,不知还有多少人知道屈原呢?唉,别说别人了,屈大夫留下震铄古今的杰作《离骚.九歌》,老实说自己也看不明白,第一个难题是许多字都不会读,更不解其义了。

以前香港凤凰电影公司拍过《屈原》,导演鲍方先生后来说,那时正值臭名昭彰的文革年代,公司都不知要拍什么好,以为拍古人故事没问题,结果还是受到批判。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