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任平:笑中有泪的寓言 | 中国报 China Press

温任平:笑中有泪的寓言

6月20日端午节,诗社选择在金马仑庆祝诗人节聚会。上一次在金马仑庆祝诗人节是1989年的事,26年来我们与日月并行,努力不懈,重组天狼星诗社。诗社在2014年9月8日注册。我们全社动员,在2015年6月初,不足一年的时间,出版了5部书及一份特刊。



1)《众星喧哗:天狼星诗作精选》(台湾秀威),346页,20人作品。

2) 谢川成《温任平研究》(台湾秀威),274页。

3)温任平《马华文学板块观察》(台湾秀威),332页。



4)《天狼星科幻诗选》(马来西亚有加),256页,20人作品。

5)吴庆福《超越光年》(马来西亚有加),161页。

6)2015年诗人节纪念特刊(非卖品),收入20首诗作,及谢川成针对过去出版11年特刊的论述:〈天狼星诗人节纪念特刊综论〉。

在短短的九个月内,我们提供了六份文本。诗社成员的资源财力短缺,我们的精神力量与libido却并不匮乏:重建1973年的乌托邦,还是脚踏实地创作,调整马华文坛当前的生态?我想我们更属意于后者。当前的马华文坛,只有《星洲日报》星期刊的〈文艺春秋〉,《南洋商报》每周二的〈南洋文艺〉,还有《光华日报》每月一次的文艺副刊。这就是我们的三尺马华文坛。

两年一度的“花踪文学奖”,吸引到一批文学青年、文学中生代去露一露他们的文学肌肉,竞逐现金奖项。文学热闹,不是坏事,人走茶凉,才令人心寒。文学需要沉潜,文学创作者不屑去揣摩评审的喜恶,当然文学创作者也不会“两年磨一剑”,为拿奖而投稿、写作,平时在摇脚睡觉。这种文学势利心态,不能助长。情势如此恶劣,集众人之力尝试去改变当前文学生态,变得异常迫切。

意义在于追求

出版书籍,用文本去充实马华文坛,是可行之策。文本要具备美学意义,要通过文学的阅读、创作的锻炼、语言的提升,今日的文本一定(注意:一定这个词)不是上个世纪70-80年代的旧瓶新装。这事不易,每个人都必须经过炼狱似的挣扎;没有人喜欢炼狱。大家想的是有没有什么短期写作训练班,最好有两三天的课程,参加了之后可以摇身一变成为诗人、作家的捷径。

天狼星诗社这种企图改变马华文学生态的努力会成功吗?就我的自我估衡,在三、五年内会有一些影响;它在马华文坛会掀起涟漪。长期来看,则不容乐观,一个30人的团体,要与马来西亚的整个商业大环境抗衡,几乎必败无疑。讲得严重一些,我们是在打一场必败的战。在金马仑登高一呼,万山会响应吗?

说得高蹈一些,成功不是我们的目的,追求成功的过程让我们觉得人生有意义,那才是目的之所在。如果“寓言”(allegory)确如詹明信(Frederic Jameson)在《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书中所言:“是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再现论”,那么我们这伙人的追求奋斗挫折将面对最终的失败,这过程会成为世界汉语文学的寓言的其中之一章:笑中带泪、揭痛又示痛,追寻与失落的寓言。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