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客室.週末架勢堂 淚如媽媽的手 拂過最初記憶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會客室.週末架勢堂 淚如媽媽的手 拂過最初記憶

特約:子若
圖:岑家豪



今日登場
孔子第七十四代后人、花蓮玉裡醫院精神科醫生、台灣“金頭腦”益智節目冠軍孔繁錦
每個人都有一條記憶長河,人生歷練越久記憶越長,然而,不管你記得多少,最遠距離的記憶卻是最無法忘記的,那是人生最初的記憶。每個人所能記得起的最初畫面都不盡然相同,我人生中最初的記憶是在兩三歲時出現過的畫面,而你的又是什麼時候呢?

今年52歲的孔繁錦,于2013年過關斬將,坐上台灣“金頭腦”益智節目年度總冠軍寶座;翌年,不是猛龍不過江的他,以超強實力兩度拿下中國河北衛視主辦的《中華好詩詞》擂台主頭銜。

為了這個訪問,特別瀏覽了他先前參賽的部分YouTube片段,為他的博學多聞、過人記憶力而驚訝,想必每個人都衝著他的“金頭腦”而來,只不過,令我好奇的是,一個記憶力超強的,人生中最初的記憶是否比我們都還要往前推呢?



在電視節目上淡定從容、不急不躁、不慌不忙的他,正打開話匣子,卻在接受《架勢堂》專訪,回答這個第一道提問時,霎時間就泛紅了雙眼。

他記遍天文地理科學、唐詩宋詞等等常識與知識,始終,最牽動其內心的記憶,卻是他人生中最初的畫面,他先是淡定地說:“媽媽在輕拍著我的臉頰,半夢半醒之間,媽媽跟我說:乖乖,乖乖!”

那是什麼時候的事呢?“不知道幾歲了,但從記憶中媽媽說的山東話語中,這個畫面理應是小baby的時候。”當吐露此話時,他已經開始哽咽了,隨之而來的是,淚水從他的眼眶裡徐徐滑落,淌過被歲月爬過、被生活洗禮過的臉頰。

超強記憶,是媽媽賜給的禮物

兩行熱淚猶如媽媽當年輕撫他的臉一樣,是有溫度的溫暖。他和著眼淚說道,此前未曾有人問過他這個問題,在這一個當下,他能想起的最早一個畫面就是這個了,“媽媽其實已經去世了,都快十年了……”

他直言,當下的他有點難過,所以,他哭了。男人有淚,只是不輕彈,媽媽是每個人一輩子的溫暖,即使人已不在,愛的溫度還是留了下來。

在沒有過度喧鬧的餐館裡,他讓自己的眼淚往下流,順道把自己也推進記憶長河,在浮光掠影中看見了媽媽。他有感而發地說,今天之所以有這一身超強記憶的本領,那是媽媽賜給他的。

在花蓮出生的他又說到,儘管他生長在一個不是優渥的家境,但媽媽是一位小學老師,他又是六兄弟之中的老麼,因此,不論在學校或是家裡,年幼的他總能獲得“優待”。

比方說,在煮飯時,媽媽知道他不愛吃芫荽,特地為他先熬一碗不放芫荽的湯;此外,全家人就只有他有機會學鋼琴,這些媽媽對他不言而喻的好,難免都會惹來哥哥們的抗議。

在媽媽身上,他看著她以愛心來對待學生,熱心且有正義感地與人交往,這對他日后的人格形塑有著甚遠影響。

其中,除了他本身是天主教徒,養成定期奉獻捐款的習慣,其父母親在生活中實踐助人為快樂之本的行動,成了他學習的模範。

他為人津津樂道的其中一件事,就是把在比賽中獲得的獎金捐贈給社會。對于此善舉,他覺得不足掛齒,“分內應得的都應該捐,更何況是七分實力,三分靠運氣得來的獎金,很大部分是老天爺賞賜的。”

身為孔子后裔,怎能不讀論語!

在網絡上搜索“孔繁錦”三個字,其中一條來自《商業週刊》的答案是:誰有資格被稱為“台灣最聰明的醫生”?答案是孔子第七十四代后人、目前擔任精神科醫生的孔繁錦。

這個答案答得很架勢,而“孔子第七十四代后人”確實是孔繁錦另一個讓外界經常被談論的部分,在他那些年的求學生涯中,每年九月廿八日的孔子誕辰日,學校都會放假一天,以慶祝這位至聖先師。

他透露,每當這一天來臨時,老師都會向班上的同學提及孔繁錦的“孔家后代”身份,引起同學們的注目,他總是會回家向父母親詢問一切關于孔子的事宜,“漸漸地,我也瞭解到名字裡的第二個字代表輩份。”

為了這個特殊身份,他從小就開始對彙集了孔子思想的古籍《論語》需要有一定的瞭解,“老師上課時都會問,每次都會問到我,所以不能不懂得,太離譜呀!”

爾后,他在中學以后立志要當醫生,由于聯考考場上競爭激烈,為此他必須熟背整本《論語》,“既然是祖先講的話,又是考試內容之一,熟讀它不是一舉兩得嗎,找不到理由不去用功讀呀!”

打從小時候開始,孔子在他心目中是個偉大的老先生,作為他的后代有那麼一點驕傲感,但這個身份不會在現實生活中帶來實質好處,自己的人生還是需要自己努力。

他直言,窮人家的小孩可以靠用功、勤力向上,當上醫生是出人頭地的途徑之中,這也是他報答雙親的最好方法。

對于“台灣最聰明的醫生”,他自言擔當不起這個稱號,只因為他站了出來給群眾看得見,但其實,醫學界裡臥虎藏龍,還有許多更聰明的醫生不為人知罷了!

記了會忘,忘了再記
累積記憶寶庫

“金頭腦”、“最聰明的醫生”這些稱號之所以會浮現,先是他參加了台灣超視在2013年重金打造推出的大型益智節目“金頭腦”而一舉成名。

對于非凡記憶力這件事,孔繁錦自幼就從老師口中得知自己擁有“小聰明”,考試成績也不錯,尤其歷史與地理。

不說不知,如今在面對競賽時龐大壓力仍處變不驚,對每個問題對答游刃有餘的他,曾是個缺乏自信心的孩子,“不僅如此,當時的我身材瘦小、體弱多病,長得愁眉苦臉的相,所以,勤奮讀書,成績名列前茅可以讓人刮目相看。”

他最遺憾的是,考試總是考不進前三名,“永遠名列第四名!”他歸咎于自己的粗心大意,如今回首過去,他認為,記憶力和細心是兩件完全沒有關連的事情。

“記憶力好可以輕易地把故事記上心頭,順帶人名和地名也給記住了。”這也解釋了為何他的歷史和地理的考試成績特標青。

旁徵博引,推知答案

對文學方面的功課,雖然與歷史和地理相比略微遜色,但是,這些文章都有作者,對方的背景故事和哲學思想,令他更容易熟讀,這印證了中國千年文化學術界裡的一個說法:文史哲不分家。

他聲稱自己並沒有數理的天賦,但是,只要瞭解當中的邏輯,並且勤加練習,就可以掌握每個問題的解決方案。長久以來,這種學習方式練就他高超的邏輯推理能力,以致他在益智比賽中靠觸類旁通的好本領過關斬將,笑著走到最后的寶座。

這個方法主要是由某事物所學得的知識,加以旁徵博引,起著舉一反三的能力。他即場舉了一個例子,若是有人問起關于大馬的屋價,他馬上就會聯想起我國的生活水平指數,與此同時,把他所瞭解城市,好比:北京、台北、曼谷、首爾等地屋價綜合起來,就能推知出這個提問的答案。

所以,在一般情況下,每個人都需掌握許多周邊訊息(side information),收集、掌握這些訊息以后,對之后的推理起著更有效或更可靠的作用。他指出,這些周邊訊息是需要依靠日積月累才能變得豐富。

“好比背英文單字吧,每一次學的英文字眼,可能在考試以后就忘了,但其實,它一直都存在于我們的腦海裡面,縱使多年以后也都還在記憶中,最重要的是:記了會忘,忘了要再記,他認為,人生中的經驗,可以彌補許多缺陷,並且謙虛地說,他之所以會在賽場上脫穎而出,主要是年紀最大,記憶庫最豐富,“至少我比其他年輕的參賽者,多記了好多年的知識與常識。”

他趁機提醒大家,不管年紀多大了,都一定要時刻吸取新資訊,對他而言,牢記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這過程是非常有趣的!”

事事好奇好學,增長知識

在訪問當天,好學亦好奇心重的孔繁錦,看見攝影記者用的相機品牌,與他慣常使用的不同,他說,回國以后,他會上網搜索相關品牌的資料,以滿足他的求知慾望。在Google過程中,也許通過銜接延伸到其他更多品牌的資訊,不知不覺中長了許多新知識。

“近期內,這些資訊可能派不上用場,也可能不久后就忘記了,但不排除有一天需要用上它,屆時,自然而然就會有印象呀!”他聲稱,這樣的學習是沒有目的性的,不為考試也不為比賽,純粹是為了想知道而去探知。

像這一趟吉隆坡之旅,基本上,他在啟程前,就把大馬地圖看一遍,不但曉得每一個州屬的所在位置,還知道Kuala Lumpur的意思是“泥濘河口”,他開心地說:“既然都來了,就學一學嘛!”

知識,是克服苦難的良藥

閱讀,成了他終身學習最佳管道,如果女人會做“window shopping”(純逛街不消費)這事,孔繁錦醫生也曾有過“看白書”的經歷,“都鑽到書局裡,隨手從書架上抽一本書出來看,一看就是一整天,而且都是站著看!”所以,花蓮的書店都曾給他站遍,一天下來可以看上好幾本書呢!

若要像孔繁錦醫生般博學多聞,養成閱讀習慣是不二的法門,他語重心長地說,與他的時代比較起來,吸取新知識只需要一個按鍵就可以通往知識殿堂了,我們怎能找到理由不學習呢?

只要是不忙于公務,他都會上網瀏覽世界各地的新聞,包括科技、政治、歷史,以及跟其醫學有關的最新醫藥趨勢。

他覺得,只有瞭解到此時此刻地球發生什麼事,才能篤定且胸有成竹地面對生活,這些知識和常識可以讓他保持清晰的頭腦,如此一來,惟有自己穩定了,才能讓家人和病人更穩定。

至于未來的人生路,醫生是他一輩子的任務,而他也會繼續以“金頭腦”身份參加電視節目的邀約,“趁腦袋未退化之前,繼續比賽,讓自己不斷地進步呀!”

他亦會延續主講、著書、上節目的生活,並且以宗教般的使命,推廣閱讀風氣,感受學習的正能量,因為處身于知識爆炸的時代,懶散是一種可惜,“我們要重視、尊敬、傳承與分享知識。”對他來說,知識,是一帖克服生活苦難的良藥。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