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站關公文化論壇與講壇‧關志傑:除減資源消耗 關公文化節內涵需改進
(新山27日訊)我國首屆國際關公文化節舉辦至今,雖令中國與台灣研究關公學者與代表欽佩,但整體活動仍有美中不足,關公后裔關志傑認為,本地關公文化節內涵需繼續提升,並減少資源消耗。
關志傑也是2015年馬來西亞國際關公文化節指導單位中國關公網站長,他說,關公文化節非常具教育性,看到本地辦起關公文化節令他鼓舞。
唯他認為,本地關公文化節尚需改進之處,除了資源消耗需減少,節目內涵需提升,活動展期也建議增至少3或5天,否則難以獲得更廣大民眾的回響。
可加強國際交流
他于昨晚出席2015年馬來西亞國際關公文化節新山站的關公文化論壇與講壇時,如是指出。
“我建議馬來西亞關公文化節未來可加強國際交流,將全國各地舉辦文化節單位集合,輪流在不同國家舉辦大型文化節,並納入年輕人喜歡的關公課題辯論或動漫元素。”
中國洛陽關林副處長劉路認為,關公文化節論壇舉辦一場就足夠,並且是全天性,邀請學者主講,才可讓參與者獲益。
指導單位台灣中華關聖文化世界弘揚協會黃國彰理事長指出,本地關公文化節未來舉辦主題需明確,並建議主辦單位在文化節結束后進行檢討會議,研究未來舉辦有品味的論壇活動。
關老爺文化協會會長兼文化節工委會主席拿督蘇國勝指出,如果每年舉辦文化節將感吃力,所以該會將每隔2年舉行小型關公文化節,接著每隔3年舉辦一次大型關公文化節。
出席者包括新山關老爺文化協會副會長拿督劉隆健和馬來西亞關公文化社區推廣中心主任孫華。
東南亞民間把關公當信仰
在我國進行關公文化研究的中國西南交通大學梅紅副教授認為,關公對于東南亞人民與中國人民的不同之處,關公在東南亞屬于民間信仰,在中國關公則象徵忠、義、仁、勇和“四好”的民間教育精神。
梅紅說,她于去年開始與中國四川大學張澤洪教授一同策劃研究馬來西亞關公文化,今年3月到我國探訪收集資料,于6月完成《馬來西亞關公文化調查報告》,以3萬多字記錄文獻。
她希望該書籍讓大馬人素養提升,增加歷史知識。
台灣台南鹽水武廟委員高清南也在會上分享該廟的鹽水蜂炮活動,以及馬來西亞龍崗總會會長劉水欽分享該會如何發揚關公文化。
分享者尚有台灣忠義千秋關聖帝君文化協會成員李金上、台灣桃園明聖道院總幹事郭先全和馬來西亞崇德文教研習會莫華興經理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