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冬季奧運‧ 優勢不代表勝勢 中國理性看成敗

(北京29日綜合電)7月3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的國際奧委會第128次全會,將揭曉2022年冬奧會主辦城市花落誰家,這也標誌著2022年冬奧會申辦進入最后衝刺階段,北京和張家口似乎離這一國際體育盛會,僅一步之遙。

回顧此次申辦冬奧會的過程,中國選擇理性和低調的申辦方式。在申辦過程的低調也彰顯一個偉大民族在成功申辦和舉辦北京奧運會后,獲得的自信和成熟。

因此,有理由相信,在面對2022年冬奧會的遴選結果時,中國的表現會再次讓世界刮目相看。

最初,德國的慕尼黑、瑞典的斯德哥爾摩、挪威的奧斯陸、哈薩克的阿拉木圖、烏克蘭的利沃夫和波蘭的克拉科夫等眾多城市,都表示出極大的申辦興趣。

不過,出于部分國家政治形勢動盪和民眾對于冬奧申辦熱情不高等原因,在國際奧委會申辦截止時間前,慕尼黑、斯德哥爾摩等城市放棄申,而利沃夫和克拉科夫雖然提交申請,但卻在確認候選城市前,迫于國內民眾反對的壓力放棄申辦。

因此,僅有北京、奧斯陸和阿拉木圖3個城市進入候選城市的行列。隨后,由于挪威政府拒絕提供財政支持,奧斯陸也放棄申辦。北京與阿拉木圖的競爭,使中國增添獲勝的信心。

經濟實力+基礎設施

不在同級水平

從經濟實力和基礎設施建設,北京和張家口的經濟實力遠非阿拉木圖可比。北京和張家口兩地2014年國內生產總值是22730.8億元(約13733.6億令吉),阿拉木圖僅為400億美元(約15億令吉),二者明顯不在一個數量級水平。

與經濟實力相關的一些基礎設施建設,阿拉木圖較之北京更遜色,無論是城市交通建設還是機場運力,阿拉木圖都無法和北京相比。

以機場運力為例,北京首都機場2014年旅客吞吐量達到8612.83萬人次,再加上未來建成新機場的設計運力7200萬人次,到2022年整個北京的旅客吞吐量將達到近1.6億人次,阿拉木圖機場目前雖然負擔著整個哈薩克半個國家的運力,但吞吐旅客的能力僅有每年600萬人次左右,屆時即便有機場擴建,運力也遠遠無法和北京相提並論。

2018在平昌

同一大洲難連續舉辦

然而,中國獲得冬奧會的主辦權真的已經勝券在握、十拿九穩?

從歷次申冬奧可以發現,爭奪主辦權不僅是經濟實力和民眾意願的較量。儘管中國在多方面有著絕對優勢,但將”優勢”轉化為”勝勢”仍存在極大不確定性。

首先,按照國際慣例中國勝算具有不確定性。2018年冬奧會在韓國平昌舉辦,國際慣例是大型國際體育賽事由各大洲輪流舉辦,很少會由一個大洲甚至同一地區連續2次舉辦。

以夏季奧運會和世界盃為例,2012年由倫敦舉辦,2016年和2020年的奧運會分別在里約熱內盧和東京舉辦;再以世界盃為例,2014年世界盃在巴西,2018年在俄羅斯,2022年卡塔爾,也符合這個慣例。北京和平昌同屬亞洲,而且都屬于東亞地區。

哈薩克地處中亞,更加接近歐洲和西亞,就此,哈薩克具有一定優勢。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